你對職業生涯滿意嗎——10位醫生在2001 

    10位醫生,200萬浩瀚醫師隊伍中極小的一群。聽他們講述去年的職業生涯,記者竟然禁不住有了感動———感動於他們對生活的真摯與誠懇,感動於他們對職業的熱愛與執著。

    感受

    設定話題:去年對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事情。

    李常青:有位晚期肝癌患者開始在一位著名專家處治療,但以後決定在我這兒治療。慢慢的,我了解到他認為那位專家在敷衍他,因為專家告訴他治療方案和前面一位患者一模一樣,他感到不踏實:我們的身材、體重都不同,怎麼能沒有區別呢?而我卻精心為這位患者設計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做一名醫生應持有的態度。

    任建偉:一位農村病人治療後病情不太穩定,患者兒子對當時在場的我和另一位醫生嚷:“要是醫不好,我就卸你左腿,卸她右腿。”

    這件事情讓我産生了深深的困惑:醫生為什麼連起碼的尊重和保護也得不到呢?現在醫院要求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可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啊。我敢説,絕大部分醫生都是能為病人著想的,我不明白,為什麼現在醫患之間矛盾反而越來越激化呢?

    譚秀珍:一個新生兒因病情太重沒搶救過來。我們在安慰家長的同時,還主動向他們講解有關知識,提醒他們再生育時應注意的問題,本來打算找麻煩的家長因此平靜了下來。我想,要緩解醫患矛盾,醫生應該真正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想問題。

    採訪小結:6位醫生提到了醫患糾紛,説明這個問題已相當突出。如何引導醫患關係走向良性發展,是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

    關注

    設定話題:去年所感受到的醫療改革有哪些。

    王玉寶:我在上海一家提供輔助生殖醫療技術服務的民營醫院工作。去年衛生部頒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和《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目的在於通過準入制度實行行業規範管理。這是件好事。但各省市只能審批兩家醫療單位有權實施該技術,而上海能開展該技術的機構太多了。我現在很焦急地等待審批結果。

    徐利:去年我工作的這家“洋診所”被正式劃為營利性醫院。從硬體來説,“洋醫院”不是國有醫院的對手,但我們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我們始終把醫療當作産品來做,顧客需要什麼樣的服務,我們就提供給他。這點反映到具體事情上就很明顯了。有一位國外膽石症病人在某大醫院治療後不放心,又來我們這裡。我們告訴他有關膽石症的一些知識,告訴他為什麼要服用這些藥物。病人説:“不能説那家醫院不好。可那家醫院沒有醫生向我解釋一下我到底患了什麼病,通過怎樣的治療治好了我。一句話,我糊裏糊塗的病就好了。”一些小小的細節,折射出服務理念的不同。

    採訪小結:徐利和王玉寶對改革體會較深,因為去年他們工作的醫院已經受到了改革的衝擊。劉麗莉和李常春也對醫院開展的人事制度改革感觸頗深。相比而言,其他被訪問者對改革還沒有很深的感受。

    期待

    設定話題:目前最希望得到的幫助。

    劉麗莉:希望個人能有幾個月的脫産學習機會,更希望醫院再給我們科配幾個好醫生,把許多工作開展起來。濟南開展社區衛生服務5年了,現在和社區居民搞好關係和社區醫生自我角色轉換都已不再是問題。我感覺,社區服務幹到現在,必須想辦法上個臺階了。居民有病願意找你,你光態度好不行啊。你從中醫科、兒保科來社區科當全科醫生,就得學心電圖、老年病、高血壓、糖尿病,就得給病人解決問題。對社區醫生來説,繼續教育特別重要。

    趙華:在鄉鎮衛生院工作14年了。作為一名普外科的醫生,因為衛生院條件的限制,只能開展下腹部手術。我希望上級醫院能派有經驗的醫生來“技術扶貧”,幫助我們提高業務水準;希望自己能在業務上有新的突破。

    採訪小結:王寶玉和胡立彬希望社會為醫生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趙逵和任建偉希望醫師協會能有效保護醫生權益;合資醫院的徐利希望能有一家機構為醫生提供業務上的幫助。

    職業

    設定話題:如何看待醫生這一職業。

    胡業彬:我不會因為過去一年發生的包括醫生被打被殺這類惡性事情,就改變對醫生這個職業的看法。我認為,醫生的付出和所得雖説不能完全相符,但我基本上滿意。當初國家培養我們這一代醫生時,付出了很多。現在我們為國家做些回報是完全應該的。老百姓對我們醫生有各種看法,我認為可以理解,因為醫學這個專業有它的特點,比如探索性和風險性。我認為,作為一個醫生,重要的取決於他自己的態度,他所做的一切是否對得起社會對自己的培養。面對患者,面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做醫生的不能回避。説到底,救不救人是良心,救不救得好是水準。

    趙逵:我覺得現在醫生的付出和所得不太相符。我不是指收入,而是指現在醫生需要承擔的東西太多了。比如我們醫院,出了醫療糾紛,經濟賠償醫生要承擔20%,科室和科主任各承擔10%,責任醫生當年的其他評定都要受影響。這是醫院為減少醫療糾紛採取的不得已的做法。考慮到這些,許多醫生只能無奈地在治療中“合理”規避風險,大家挺痛苦的。老百姓對我們有一些指責,我也承認醫生隊伍中確實有魚龍混雜的現象,但這絕不是普遍現象。哪個醫生不珍惜自己的職業呢?

    王俊:我可以自豪地説,我們胸外科已成為國內效率和技術水準最高的醫療團隊之一,我本人去年也被國際食管疾病學會推舉為亞洲地區主席。我的付出與所得肯定是不相符的,我從不敢與國外的同行説我的真實報酬。但我仍覺得我能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十分幸運,看到病人康復,你會有巨大的成就感。我常常跟科裏的年輕大夫説,如果你想做一個好大夫,就要做好比別人少活幾年的準備,你在睡覺時都要想想今天的手術有沒有問題。

    採訪小結:10位醫生都對自己的職業充滿了崇敬之情。也許他們在自己職業生涯中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委屈,但如果讓他們重新選擇,他們都還願意做白衣天使,治病救人。這是惟一一個答案完全一致的話題。(李天舒 方彤 閆立新)

    《健康報》 2002.01.23

    


直擊醫患雙方:患者挑醫生跳?
醫院為什麼如此冷漠?
——10城市調查醫院中選21個行業“冷漠老大”
200萬醫生有了“家”
——寫在中國醫師協會成立之際
醫生教師記者交警等七種人最易染流感
打醫生成"時尚" 透視2001年鄭州暴力襲醫
“洋醫生”的“人性化醫療”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