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界逐漸消失 歐洲青年成為“世界公民”

      你只要看看今天的歐洲,看到大批的青年人不斷遷徙,就會感到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歐洲的國界在某種意義上正在漸漸消失。

  ■政策使青年流動更方便

  近年來,歐盟先後頒布了不少政策,從航空到食物儲存等等,旨在打造一個獨立的、一體化的歐洲。這些政策的出臺使二三十歲的青年一代在歐洲生活得更加自由。他們可以更自由地選擇居住地點、工作地點和受教育的地點。根據規定,歐盟15國互免簽證。在這些國家,公民們可以自由旅行而沒有人要求你去辦這個證件,那個證件。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旅遊,也使青年人在國家間流動變得非常簡便。與此同時,歐盟的一個學術交流項目也使歐洲青年人在過去10年裏可以選擇在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學習。

  使青年人流動大幅增加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飛機票價格降低。上一代的歐洲青年人往往坐火車旅行,現在由於一些航空公司提供很便宜的機票,“E一代”青年人可以很容易地坐飛機旅行。女青年倫丁的家在瑞典南部,從西班牙馬德里到她家鄉的距離達2100公里,而飛機的來回票價只有225歐元。

  ■流動青年多為知識分子

  在這股流動風潮中,知識分子構成了流動大軍的主要部分,而工人、農民的流動量則相對要少很多。

  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工作的35歲的芬蘭人亞歷山大·斯塔布説,大學同學中有將近50%的人在國外工作,可他兒時的夥伴中,只有差不多1%的人在國外。他補充説,目前歐洲青年人的流動量佔整個勞動力大軍的2%。青年人流動帶來的作用不可小看,他們的流動甚至使歐洲一些“沉睡”的城市變成熱鬧、有活力的大都會。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就是一個例子。由於東歐和南歐的青年人都聚集到這裡來學習英語或在酒吧、飯店和電話局等地方工作,整個城市因他們的加入而生機勃勃。

  ■語言不再是障礙

  過去不同國家間人員流動的最大障礙是語言不通。但現在這個問題有了很大的改觀。今年20歲的吉爾伯特是法國人,但他是在德國度過他童年的大部分時光的,他目前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學習畫漫畫,他會説英語、法語和德語。他説,他在德語和法語環境中都很自在。吉爾伯特説:“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哪國人。”吉爾伯特目前在布魯塞爾生活和學習。在學校裏,學生們來自歐洲各個國家。他的女朋友是個瑞士人,能説英語、德語、義大利語和法語。採訪他時,吉爾伯特、他的女朋友和他們的朋友———兩個義大利青年男子和一個19歲、有著芬蘭和希臘血統的芬蘭姑娘正在聊天,他們一會兒説法語,一會兒説英語,一會兒又説義大利語。幾種語言他們運用得都很嫺熟。

  法國歐洲事務部長雷諾阿説:“對於法國來説,發生在這個國家最大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説多種語言。歐洲對他們來説太小了,他們是世界公民。”她又補充説:“每次我見到這些青年人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們非常‘歐洲’,這是一個變化的世界,青年人讓我們顯得很土。”

  ■歐洲不會變成“熔爐”

  吉爾伯特和他的朋友們都表示歐洲不會變成“熔爐”。有著芬蘭和希臘血統的姑娘塔麗説:“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她説,她希臘的親戚很開放,但芬蘭的親戚很保守。把歐洲變成“熔爐”不是歐洲的目標。一個義大利青年説,美國有50個州,但只有一個國家,歐洲和那裏完全不一樣。

  吉爾伯特則表示,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時間不會很短。他説:“雖然我們能説多種語言,但每個人還都有自己的口頭語。歐洲有悠久的歷史,這些印跡不會輕易失去。” (康忻冬)

      《北京青年報》2003年7月


南韓青年利用文身逃兵役(圖)
“世界難民日”關注“難民青年”
印度女青年勇敢説“不”
烏克蘭青年時裝設計師大賽(圖)
組圖:日本青年男女慶祝“成年”
地理差得離譜 一半美國青年不知紐約州在哪
十分之一美國青年 地圖上找不到祖國
[社會調查]日本青年求職難辭職多
西歐青年:處在“無歸屬的信仰”中
歐洲青年對傳統宗教日漸冷漠
南韓青年甘受“踐踏”
英國青年:有車有房但不快樂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