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伊拉克:破車當道

    《重返巴格達》一書是唐師曾繼《我鑽進了金字塔》、《我從戰場歸來》之後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海灣戰爭10週年之際自費重返伊拉克,再次冒著生命危險去採訪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伊拉克人民,告訴世界這裡正在發生的一切,呼籲消滅戰爭,保衛和平。下文摘自該書。

    一

    聯合國對伊拉克的空中封鎖開始於1991年1月,隨著多國部隊在伊拉克南北設立禁飛區,伊拉克航空公司開始從天上飛改為地下爬。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準也從九霄雲外一落千丈,伊航一流的飛行員因為無法達到國際民航飛行員的飛行小時而技藝荒廢,紛紛改行當卡車司機,或是成了駕駛巴格達———安曼長途車的大巴師傅。從此伊拉克逐漸淪為現代文明社會之外的孤島,任何企圖從空中進入巴格達的飛機都將被多國部隊擊落。

    因為我對飛機、艦船、汽車特別偏愛,所以習慣由一個地方的交通狀況判斷社會的發展進程。我一直堅持:由於人類生活在地球表面的兩維空間裏,所以只有貼近地面才能真正體會不同地區的生活狀態。十幾年來我努力減少乘飛機、輪船的次數,總是儘量親自駕車週游世界各地,從方向盤的震顫中體會道路的細微變化。1996年我駕車環繞美國,才首次體會超級大國的強大,良好的路況、鮮明的交通號志、遵守法規的駕車者都給我留下極深印象。美國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被命名為“自由路(FREEW AY)”,我從美國最西南加利福尼亞的聖迭戈開到美國東北新英格蘭的普利茅斯,就沒遇到過什麼收費站,這點經驗和我在德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埃及、阿聯酋、阿曼、利比亞等國的經驗基本類似。與西方各國相比,伊拉克同樣沒有公路收費站,其居民對交通法規的認識始自英國殖民時代。伊拉克司機大多文明禮貌,喜歡端著英國殖民者遺留的派頭。例如在伊拉克高速公路上開車,所有車輛都按規矩先亮超車燈再從左側迅速超越,決不會出現北京機場路上霸佔超車道的滑稽現象,更不會闖紅燈、搶行猛拐、先違章再托警察走後門。

    這是我第五次前往巴格達,“死亡之路”這次給我的第一印像是伊拉克的交通狀況已經壞到不能再壞的地步。1993年我第四次前往巴格達,就已經體會到炎炎盛夏往返安曼———巴格達的長途車裏沒有空調的難受滋味。7年過去,當年路上沒有空調的大巴士早已油漆剝落面目全非,磕磕絆絆仿佛一具活動棺材。就我個人膚淺的旅行經驗,各國大城市之間跨城市的遠途交通大多是舒適清潔的豪華大巴,連北京開往河南固始的長途車都設有臥鋪、彩電,世界各地的國際長途客運更是如此。可在安曼———巴格達“死亡之路”上跑的汽車普遍車況不佳,五官不全,灰頭土臉。偶爾有輛光彩照人的,肯定挂著約旦牌照。

    二

    1990年我首次去伊拉克時海灣戰爭還沒爆發,巴格達的所有公共汽車全都是賓士、沃爾沃,每輛車都陽光燦爛色彩分明,和我生活的北京城那些千篇一律的公共汽車大相徑庭。穿梭于巴格達大街小巷的計程車幾乎都是排氣量超過2.8的皇冠、公爵王,而當時北京只有正部級以上的高幹才有資格坐排氣2.8的“公爵王”。可以想像當年我從騎自行車上下班的北京城突然進入富得冒油的巴格達,置身於世界上眾多美好的名車之間,簡直就像土老冒鑽進了盧浮宮。

    海灣戰爭前的新華社巴格達分社有一輛白賓士、一輛紅皇冠和一輛棕色科羅納。戰爭爆發後紅皇冠不翼而飛,1991年聽説“又丟了一輛紅賓士”,1993年我回國後又“丟”了一輛魔鬼漆的超豪華科羅納。這次重遊故地,只見新華社巴格達分社的車庫裏又鎖了一輛白賓士和一輛灰綠色的尼桑風度,仿佛黑暗地獄裏的白天使,不知道這些拴在籠子裏的寶馬是否能平安無事。

    隨著深入伊拉克,走進塵封地獄的感覺愈發強烈。首都巴格達的所有計程車就沒有一輛外觀完整的,更不用説巴格達以外的邊遠城市了。就我所見,巴格達95%以上的汽車前風擋玻璃殘缺不全。由於多年戰亂,加上國際封鎖,既沒有換風擋的美元,更沒有合法的進貨渠道。滿街跑的汽車普遍雨刷器不動,反光鏡沒有,剎車失靈,發動機嚴重磨損,輪胎老化,還有的連保險杠都沒有了……這在習慣講派頭兒的伊拉克人看來簡直不可想像。

    伊拉克有的是石油,但缺乏分解優質汽油的化學配劑。甚至連石油提煉的低級産品———瀝青,也達不到目前世界鋪高速公路使用的“改性瀝青”的工業水準。破車濫路,所有汽車跑起來都搖頭晃腦,低頭仰臉都是些搖搖欲墜的破車。巴格達街頭的各種汽車,都好像是剛挨了槍似的,其中許多破車的確真有槍眼。就連接待我們的外交部禮賓車,也像剛從土裏刨出來的文物。而且由於機械故障前後換過兩輛,前一輛是大雪佛萊,後一輛是歐茲牟拜(o ld sm o b il),兩輛車都是專門接待國賓的。可我這個“國賓”面前的兩塊前風擋都支離破碎,像蜘蛛網似的,我一直擔心稍有震動就會震落下來,扎了我的手腳。

    三 伊拉克夏季白天氣溫高達60-70攝氏度,燃燒的空氣仿佛可以融化一切,可我們的國賓車連冷氣都沒有。據陪同講,冷氣機需要更換氟里昂,伊拉克的氟里昂長期以來就依賴進口,可現在美國幾乎把所有的化學品都列為禁運。

    美國加利福尼亞帝王谷縣地處熱帶沙漠,由於高溫乾燥汽車雨刷器上的膠條一到夏天就被曬裂,每年入冬都得更換新的。我曾經在帝王谷縣唐氏農場種過地,深刻體會南加利福尼亞的酷暑與伊拉克沙漠的炎熱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如果重慶人把盛夏形容成“蒸籠”,那巴格達乾脆就是煙熏火燎的生烤。

    長達10年的國際封鎖使所有汽車斷了配件,連起碼的維護也無法進行,哪還顧得上冷氣空調。各种老爺車即使在巴格達城內稍微運動一下,也會發出糊橡膠味,並伴隨著劈劈啪啪的響動。發動機由於沒有進口冷卻劑,只能以普通涼水代替,根本達不到要求的冷卻作用。不合格的機油、汽油使發動機迅速過熱,造成引擎熄火。司機不得不到處找人要水,不停地把涼水澆到燒紅的發動機上,煙霧騰騰仿佛回到150年前的蒸汽機時代。

    普通老百姓就更慘了。由於伊拉克經濟建立在發達的石油工業基礎之上,現在經濟封鎖斷了石油美元,衣食住行都成了問題。普通人家使用的汽車都是進口的,現在斷了配件供應,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各國大使館的賓士車做一次最基本的養護,最近也得到約旦首都安曼,往返2000多公里。中國駐伊拉克使館文化專員李景方是我的大師兄,不久前好不容易到約旦給自己的綠賓士換了一副新輪胎,剛回到巴格達就和一對伊拉剋夫婦迎頭相撞。大師兄那輛原本傲視群雄的大賓士五官移位,整個前臉都撞飛了,伊拉克人的小豐田就更沒法看了。這家人可憐巴巴地圍著大師兄,説自己不但沒錢賠償,還希望大師兄給點兒錢,“沒有這輛車,我們就沒法活了”。淒悽慘慘,讓我根本沒有勇氣端起照相機。難怪大街上有那麼多人都開始擠公共汽車或騎自行車上下班了。

    一天在去中國大使館的路上,我突然在破車堆裏看到一個熟悉的嶄新標誌,就連聲大喊“停車”!不等司機停穩,我早已抄起相機衝了出去,一直追上一輛嶄新的大公共汽車。司機不屑地問我一輛新車有什麼了不起。我得意洋洋地向他臭吹,現在巴格達沒有新汽車,有新車就是新聞。其次,你注意新車的牌子了嗎?過去伊拉克的大公共只有賓士、沃爾沃,頂次也得是印度的“塔塔”(TATA),可這是輛“FAW”,“FAW”就是中國一汽製造的大“解放”。

    經過採訪,果然這是一輛剛從中國進口不久的新車,與其同批到達巴格達的共有60輛,全部是第一汽車製造廠的新産品。巴格達市政當局準備用這60輛“解放”緩解日益艱難的公共交通,並已初見成效。目前,“解放”公共汽車的票價是巴格達所有公共汽車中最貴的。

    《中華讀書報》 2001年5月17日

    

相關新聞

聯合國制裁委員會擱置伊大批進口合同

俄羅斯緣何積極推動解除對伊制裁

伊拉克拒絕聯合國恢復武器核查

美承認支援伊拉克反對派的政策失敗

科威特表示同意解除對伊拉克制裁

美國決定繼續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

聯合國與伊拉克就恢復武器核查問題舉行會談

菲律賓紀念“人民力量”起義15週年

逃亡者驚爆內幕:伊拉克擁有核彈了!

參考文獻

伊拉克重申反對美提出的新制裁政策

伊拉克借惡劣條件“恭候”中國隊

薩達姆生日 美英“碰巧”又炸伊拉克南部

伊拉克曆險進十強

薩達姆調整內閣班子

伊拉克報紙譴責美機侵犯中國主權

聯合國對伊武器核查會談緣何得以舉行

美英戰機再次轟炸伊拉克

伊拉克辟謠 否認“中國幫伊拉克鋪設軍用光纜”

英國緣何繼續參與對伊空襲

五角大樓稱美國保留再次進攻伊拉克的權利

美國轟炸伊拉克意欲何為

轟炸放出抉擇信號 布希政府在海灣面臨三種選擇

美英戰機轟炸巴格達 海灣硝煙再次點燃

美英飛機再次轟炸伊拉克

貧鈾彈危害伊拉克

伊拉克何時重返國際社會

國際民航飛機為何爭飛伊拉克?

海灣再現戰爭陰雲

薩達姆同“山姆大叔”較勁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