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見聞]美國企業不敢對記者熱乎  

     我在美國做了近兩年常駐記者,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國人對記者那種若即若離、不卑不亢的態度。在美國這樣一個標榜新聞自由的國度,記者無疑是“無冕之王”,可以説是無所不在、無所顧忌,報道也基本上可以隨心所欲。一些美國同行在和我私下聊天時表示,他們最怕的其實是編輯,因為只有編輯才有權力“槍斃”記者的稿子。除此之外,所有的被採訪對象記者都不怕得罪,哪怕是總統,或者警察。

    但在同時,美國記者這種毫無約束的本性以及為了挖到獨家新聞而不擇手段的勁頭,也讓一些負面新聞的主角惟恐避之不及,有點與時下盛行的電影明星躲避“狗仔隊”的情景相類似。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即使是需要你去寫文章“吹捧”的單位,有時也並不敢對你過分“熱情”。雖然他們會在採訪過程中提供充分的便利條件(如交通、預約被採訪對象等),但僅此而已,其餘均“公事公辦”,沒有請客吃飯,沒有送禮(簡單紀念品除外),更不要提“車馬費”或“辛苦費”之類的了。採訪結束後便各奔東西,頂多過幾天來一個電子郵件,催問稿子是否見報。

    沒人到機場接我們

    有一次,紐約一家公關公司通過外國記者中心和我聯繫,問我有沒有興趣去洛杉磯附近採訪一個經濟開發區,當地可以提供往返機票和食宿。一聽可以免費,況且我也沒去過那裏,於是便答應下來。幾天后,該公關公司通過電子郵件告訴我電子機票的號碼,並多次詢問希望採訪哪些人,隨後便杳無音信。直到登上飛機的那一刻,我也沒見到公關公司那位和我聯繫的職員。同行的還有《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以及南韓報社的一位記者,大家似乎都對沒有人陪我們一起去感到納悶。

    經過5小時的飛行,我們總算到了離洛杉磯大約40分鐘車程的奧蘭治。然而,下飛機取完行李才發現,根本沒有人來接我們。無奈之下,我們只好搭乘旅館班車,前往原先訂好的那家酒店。幸好我們在旅館預訂記錄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才順利安頓下來。直到第二天早上,那家公關公司的美籍韓裔職員吉姆李才首次露面。他自我介紹説,他是在美國出生、美國長大,畢業于密歇根大學,在那家著名的公關公司已工作了好幾年。同行的南韓記者後來抱怨説,這位李先生除了長相還很“韓流”外,其他的早已“美化”了,“如果是我們南韓人或者中國人,也不會這麼怠慢遠道而來的客人”。

    在快餐店請我們吃飯

    我們要採訪的是奧蘭治屬下的歐文市,號稱美國第二個“矽谷”。前兩年美國經濟火爆、泡沫尚未破滅的時候,這裡匯集了許多高科技公司,如今美國經濟景氣不再,歐文市就感覺到了危機。邀請我們一幫亞洲記者採訪,就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報道,引起亞洲資本對當地的關注。早餐會的時候,該市商會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歐文市的概況,並祝我們“賓至如歸”。還沒等咖啡喝完,我們便在李先生的陪同下,開始了連軸轉的採訪。到了中午1點多,本人已是饑腸轆轆,可那家著名汽車公司的經理還在喋喋不休,好不容易等到他結束“講演”,以為公司至少會招待一頓飯,誰知經理很有禮貌地問了一句:“你們中午到哪去吃飯?”

    坐上車後,李先生毫不猶豫地把我們拉到附近一家快餐店,要我們別客氣自己點飯菜。我一看全是漢堡熱狗之類,於是就很不客氣地在幾分鐘內“消滅”了一個漢堡和一杯可樂。到了晚上,我們被帶到一個“看得見風景”的餐館,一問才知道,這是由當地幾位喜歡結交外國記者朋友的商人請客,名片發了一大堆,又各自説了一大堆家鄉的好話,晚宴才告收場。為了表示對我們“夜生活”的關心,東道主給我們每人分發了20美元的禮券,讓我們晚上有空可以到附近的電子遊戲廳消磨時間。

    兩天的採訪結束後,主人給我們每人贈送了一盒巧克力,以紀念這次“奧蘭治之旅”。當我們提出要繼續留一天順便旅遊一下時,李先生婉轉地説,客房可以保留,但費用必須自理,交通工具也不能再提供。於是,第二天我們只能自己租了一輛車,參觀了著名的環球影城和尼克松故居。

    記者和企業相互制約

    回到紐約,我和比較熟的美國朋友談起這次“訪問”,他似乎一點也不驚奇。由於他經常到中國做生意,知道中國的地方政府或企業必須和記者“搞好關係”,而美國的國情和文化背景則完全不同,這種所謂的“關係”,美國人不太敢“搞”。在美國,任何人都無法命令記者寫對他們有利的報道。對記者而言,如果接受了好處而違心亂寫,他的事業可能也就走到了盡頭;而對企業而言,如果對記者過分熱情,甚至採取超出常規的接待方式“犒勞”記者,遲早也會被人抓住把柄。兩方面的共同制約,造成了美國企業和記者“保持距離”的狀況。

    一些美國同行告訴我,他們報社一般不希望記者和被採訪對象混得太熟,擔心雙方關係太密切會影響報道的客觀程度,因此記者會經常“換防”到其他行當。另外,美國記者的“自律”意識似乎也比較強,到外地採訪甚至連機票、食宿等開銷,也不願接受東道主的“好意”,其目的無非是為了保持公正客觀的態度。

    被他們這麼一説,我覺得我們的那次採訪已經受到了相當的重視,接待規格好像還有“超標”之嫌。不過我可以保證,當時在寫那篇千把字的稿子時,我的心態絕對沒有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擾,一切都是“公事公辦”。(朱國秋)

     《環球時報》 2002年9月26日


史上超級假新聞:月球存在“蝙蝠俠”
美國歷史上最經典大騙局
菲律賓:新聞真假難辨
美國 新聞怎樣“炒”起來的?
美國:新聞為娛樂讓路
探尋好萊塢的假新聞和真秘密
好萊塢明星8招打“狗”法
裸體報新聞 加國開先河
美國人怎樣辦報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