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養老院正在崛起

    如果不是在今年年初從朋友那裏聽説北京郊外有一家新開的、個體經營的養老院,65歲的鄭衛剛老人就打算在一個由政府出資興辦的、條件簡陋的養老院裏度過余生了。在得知這一消息後,這位退了休的老工程師就立刻給這家新建的養老院打了電話,一個小時之內,他們就派了一個司機開著車來接老人去養老院四處參觀了一番。良好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給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他幾乎是立刻就作了決定——馬上就搬進去。

    鄭衛剛老人應該還算是幸運的,至少,他還有機會選擇是與他的家人生活在一起,還是搬到一個政府的或者是私人的養老院去。當中國還在為如何處理其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問題而苦惱時,飛速增長的離退休人員的數字就足以使他們焦頭爛額。諸如以上選擇性的問題,政府是無暇也無力顧及了。然而,雖然目前老齡化人口還僅佔總人口的8%多一點,可到了2030年,這一數字將會上漲到22%。那個時候,人口的壓力將會迫使人們不得不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工作量,社會結構的變化也終將引發人們觀念上的變化。那種要求親自照顧雙親以盡孝道的傳統的責任感,也會隨著人們終極關懷的衰弱而衰退。許多老年人和他們的家人也許會突然發現,他們正站在一個以前從未考慮過的岔路口,想要前行,就必須選擇其一。

    所謂的選擇,也就是要在政府的或者私人的養老院中選擇一種,而對這種選擇的需求在中國正迅速增加。根據民政部的統計,中國已經有超過4萬所養老院,其中僅北京一地就有308所,但它們目前都面臨著困境。以傳統的眼光來看,人們對於養老院往往都抱著懷疑的態度。因而,在中國,三代人擠在一套狹小的房子裏共同生活的情況並不少見。不過最近幾年,一些私營養老院的成功經營逐漸打破了人們對於養老院的成見。

    “在以前,如果你送你的家人去養老院,鄰居們會看不起你,但今天人們已經開始對此表示接受了。”路森特技術協會(Luccent Technologist)駐中國大眾關係部主任霍瓦蒂羅如是説。該協會已經為研究老齡化問題建立了專項基金。

    鄭先生搬去的養老院——全名是“泰申”國際老年之家,給個體經營者們在如何從蕭條走向成功方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經驗。這家養老院隸屬於從事電子工業的多种經營的泰申集團,于去年10月正式開始營業,目前已經接納了300位老人(正式入住率80%)。從該院院長楊海(音譯)那裏,我們了解到,該院已經開始盈利。

    在開業之前,泰申集團作了廣泛的市場調查,力求尋找一個打破如城墻般層層包圍在養老院周圍的種種顧慮的有效途徑。調查結果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首先,由於中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種種原因,老人們都想把錢僅僅攥在手裏。即使在花錢的時候,他們也要想一想,這些錢是怎樣一分一角賺回來的。因此,在消費的時候,他們往往很挑剔。“北京的一些私營養老院辦得像賓館飯店一樣,提供的是豪華服務”,張放,“泰申”的代表解釋説,“而實際上,大多數的老年人都非常節儉。”

    調查結果將一份詳細的各項費用統計表擺在“泰申”面前,內容從每人每天40元人民幣的房租到每天大約9元人民幣的自助餐,基本的住宿和伙食費加起來,每個月大概是1500元人民幣,而這也差不多是中國一個大學畢業的專業人員的一個月的工資。

    第二個問題更加使人感到棘手。泰伸所面臨的是久植於人們傳統文化觀念中的、特別是對於老人來説幾乎已經根深蒂固的對於養老院的種種顧慮。在政府興辦的養老院擁有10%—15%的空缺背後,是人們對於民政部門缺乏充分的信任。一些老人寧願一個人淒涼冷清地獨住,也不願搬到養老院去。因為他們擔心,搬到養老院,別人會認為是他們的家庭關係不好。

    這些顧慮是很難從根本上消除的。不過,泰申還是盡力向老人們展示自己的優勢:至少老人之家住起來還算舒服。“要想徹底打消他們的顧慮,並最終贏得他們的信任,我們必須提供更為週到細緻的服務。我們派專車接送這些老人來養老院參觀,雖然會花些時間,可非常有效。”張先生解釋説。他的同事楊先生則認為,老人之家的設計也起了很大作用。“其他的養老院都是冷冰冰的公寓式結構,而泰申老人之家的格局卻像一個有著美麗庭院的大房子。我們的宗旨,就是要建立一個‘大家庭’。”

    老人之家的老人們,看起來真是在名副其實地享受生活。“這裡所有的員工都是從我們的利益出發,他們考慮的是怎樣更好地為我們服務。”住在該院的金忠平(音譯)老人坐在陽臺上,一邊眺望著寧靜優美的池塘,一邊告訴我們。他的話立即贏得了室友賈福水——曾任中國老年協會主任——的贊同。“泰申是最好的。它的建築和氛圍都是一流的,服務也非常週到。”同時,他也對養老院的宿舍式的住宿環境提出了一些意見。他認為,這會阻礙養老院發揮潛能,吸引外籍華人的入住。“一所國際化的養老院,還應該為老年夫婦提供單獨的房間,在那裏,他們可以自己做做飯,住的環境也會比較安靜。”對此,泰申的張先生卻再次強調:“在這裡,我們所要建造的是一個大家庭。”

    且不管目前是否有能力去吸引海外華人,泰申——同國內其他許多養老院一樣,正在給他們的股東們提出了這樣一種投資需求。去年,一家名叫《中國房地産》的雜誌發表了一篇報道,説上海的私營養老院平均已經達到了80%的入住率。4年之內,投資者就可以得到回報。實際上,中國其他的經濟類期刊、雜誌也都提到了相近內容,私營養老院,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方向。

    然而,正當養老院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時,舊的偏見卻還沒有完全消除。比如説,今年年初,北京一位名叫袁國支(音譯)的教師,在他的父親被確診為患有非常嚴重的疾病後,決定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去。這一決定引起了家庭糾紛。他的兄弟和姐妹,包括兩位老人在內都表示反對。但是,最終還是要由作為長子的袁國支來做出最後決定。兩個月之後,袁先生的二弟把他們的父母接回了自己的家中,這不僅使他與妻子之間産生了隔閡,也使他與哥哥之間出現了一道難以癒合的裂痕。

    中國還面臨著很多照顧老人方面的其他問題。畢竟,目前私營養老院只能為那些相對來説收入比較富裕的老人提供服務,而由政府提供的用於所有患病老人的醫療方面的費用,卻都來自人民的稅金。現在,是由10個工作人來養活一個病人,僅僅只需5年的時間,就會會變成由3個人來養活一個人。

    所以政府還是希望由家庭來繼續承擔起撫養老人的責任。“但是,我們也知道,由於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這一願望似乎越來越不可能。”北京市一位相關部門的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説。

    正因如此,政府希望將私營養老院迅速推廣,以減輕家庭、政府以及社會的負擔。“我們鼓勵嘗試冒險”,這位官員説,“但是我們還要對其進行限制。因為,它畢竟還牽涉到傳統道德問題。”泰申的楊主任透露,他們公司正在尋找國外的合作夥伴,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的限制,估計在中國政府推出一些鼓勵政策之前,還不會有什麼進展。

    不過,就目前的狀況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對舒適生活的需求超越了對於傳統偏見的限制,即使沒有國外的投資,中國的私營養老院也會繼續成長。

    

    《遠東經濟評論》2000年10月12日

    

相關新聞

《金融時報》:中國將邀請外國機構管理養老基金

我國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73.5%

養老市場喜憂參半

拖欠的養老金8月底前將全部補發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