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世界科技競爭和發展

    2001年的世界科學研究喜獲豐收,在重要前沿領域碩果尤顯。繼2000年開發出一批奈米器件之後,科學家們又開發出了可工作的奈米電路,這個突破極有可能為未來的分子電腦開發鋪平道路。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圖譜的公佈宣告人類基因組計劃大功告成。另有60余種生物的基因組在今年被測序。核糖核酸、神經系統和DNA的研究也有突破。與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的氣候變化研究成果也令人矚目。這些成就是各國科技投入向這些領域傾斜和你追我趕的結果,也説明這些領域確是當前的主攻方向,其未來發展必將更加迅速。

    一個個重要成果的背後,都有相關配套科技政策的支撐。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發展趨勢不可逆轉的大前提下,各國科研開發的競爭,也意味著科技政策的競爭。

    新的科技舉措迭出

    今年,不少國家和地區出臺了新的計劃、政策及重大措施,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日本政府繼續貫徹“科技創新立國”的方針,公佈了它的第二個“科技基本計劃”。計劃認為,科技在21世紀既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人類開拓未來的力量,所以要將科技發展置於優先投資的地位。歐盟圍繞著“歐洲研究區”建設藍圖制定了第六個研究開發框架計劃,決心逐步實現歐洲研究開發力量一體化,與美日相抗衡。澳大利亞年初出臺了“創新戰略行動計劃”,並在全國提出了建設“知識國”口號,政府要使澳大利亞成為知識生産國和出口國,即從農牧業和礦業生産為主過渡到知識産品和技術密集産品生産為主。布希上臺後,從美國聯邦政府明年的科技預算案來看,布希政府更加強調了基礎科學和軍事研究,而且注重中小學教育。其他一些國家也公佈了有關科技進步的專項計劃。

    綜合計劃也罷,專項計劃也罷,決策者們都立足於搶佔世界高新技術的制高點。美國要在所有的重要科技領域獨佔鰲頭;歐盟和日本以追趕美國為戰略目標,甚至要在一些領域超過美國。一些比較發達的小國學習近年異軍突起的西北歐諸國,如瑞典、愛爾蘭、芬蘭等。

    對科研的投入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基礎。澳大利亞政府首席科學家巴特漢姆最近在一次講話中説,如果澳大利亞像芬蘭一樣,10年內將研究開發投資從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5%提高到3.0%,那麼澳的GDP會因此而增長15%。經合組織對其16個成員國的研究開發的“溢出效應”進行的計量分析表明,産業研究開發每增加1%,全要素生産率就提高0.13%;公共研究開發每增加1%,全要素生産率則提高0.17%。正因為研究開發投資帶來巨大效益,各國都把科技投入看成是一種投資。

    經合組織成員國的研究開發投資約佔其GDP的2.2%,總額超過了4500億美元。日本第二個科技基本法規定,2001—2005年,政府科技預算共24萬億日元,大致佔GDP的1%,與上個五年相比增加41%。歐盟第六個框架計劃的預算為175億歐元,比第五個框架計劃多17%。其他一些國家也都決定增加研究開發投資。例如,英國政府今後三年內在原科技預算基礎上再追加7.25億英鎊。

    國際人力資源的爭奪戰主要圍繞優秀科技人才進行。美國憑其先進的高等教育系統、世界級的研究設施和發達的知識密集産業網羅全球優秀人才。日本重在提高本國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和冒險精神,而且計劃通過公私立大學的重組,在今後10年內創出30所世界級大學,50年內在日本産生3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南韓政府撥資在六個重點科技前沿領域造就20多萬高素質科技人員。新加坡實施外資和外才引進並舉的政策。歐盟在建設“知識歐洲”的戰略基礎上,促進研究人員在歐盟區內的虛擬和實質流動,而遏制他們向北美的外流。英國提高原有的對博士的津貼標準。澳大利亞擬將博士後研究職位數擴大一倍。總之,各國都使盡招數留住和吸引人才。

    瞄準科技新前沿

    目前,眾多的國家和地區在科技前沿展開競爭,競爭熱點領域則是資訊通信技術、生命科學和奈米科技。

     資訊通信技術是當前最關鍵的技術,在21世紀上半葉仍將起主導作用。在新的世紀裏,生命科學將對人民健康、財富創造和環境品質産生重大影響。奈米科技是未來的啟動技術。據美國權威機構預測,20年以後,奈米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將抵得上整個20世紀技術帶來的社會變革。不管各種預測的準確度如何,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都不敢低估這三個領域對未來的重要性。

    資訊通信技術的發展潛力仍然很大。美、日、歐盟等都致力於開發容量更大、速度更快、功能更多的器件、裝置、系統和網路。然而,當前競爭最激烈的還是在資訊技術的應用方面。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及眾多發展中國家都先後出臺了社會資訊化或資訊社會計劃。歐盟的“電子歐洲”戰略旨在使資訊網路延伸進每一個辦公室、教室和居所,根本改變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資訊通信技術應用方面相對落後的日本今年初也公佈了“電子日本”計劃。俄羅斯今年也制定了資訊社會建設綱要。

    2001年2月人類基因組工作圖譜的發表是生命科學進步的一個里程碑,生命科學進入了“後基因組”時代,其前景也更加明朗。許多國家都計劃增加對生命科學的資源投入。1995—2000年,美國聯邦政府將其45%的研究開發預算撥予國家衛生研究院,在布希政府2002年度科技預算案中,生命科學比上年度增加13.5%。美國政府還決定將1998—2003年間的聯邦生命科學經費翻一番。日本政府今年初制定了“推進基因組學的戰略”,決定實施國家基因組工程。歐盟第六個框架計劃將生命科學放在七大主題領域的首位。法國政府于11月22日公佈了生命科學發展計劃。德國將2001年定為“生命科學年”。加拿大政府今年正式啟動“加拿大基因組計劃”。新加坡宣佈,生命科學産業要成為其新的經濟支柱。巴西、埃及等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很重視生命科學。目前,生命科學的熱點領域是結構基因組學即蛋白質組學、生物資訊學以及幹細胞研究。

    自美國政府2000年出臺“奈米科技計劃”之後,在全世界出現了“奈米熱”和“奈米大競賽”。全球奈米科技研究投資在1997年約為3.5億美元,2001年已增至約13億美元。其中,美國聯邦政府今年在該領域的投入為4.23億美元,明年還將增加23%。美國已有30多所大學成立了奈米技術研究中心。美國私營部門的投入大致與聯邦政府投入相當。奈米技術投入佔歐盟公共資助經費總額的15%。除盧森堡外,歐盟成員國都有各自的奈米技術研究開發計劃。日本從2001年開始實施“材料奈米技術七年計劃”,年投資50億日元。大阪61家公司聯合組建了一個奈米技術研究所。南韓最近決定今後10年內投入1.48萬億韓元進行奈米技術開發。

    可持續發展依靠科學技術

    可持續發展概念産生20年來,它逐漸成為一個全球共識。2002年在南非召開的環境峰會將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議題。各國政府都在為參加這一大會做準備。經合組織和歐盟委員會今年發表的有關報告,就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政策提出建議。加拿大、英國等國的政府也發表有關的政策文件。歐盟、日本及其他一些國家的新科技計劃都把可持續發展研究列為優先任務。《京都議定書》的執行受到嚴重挫折,這也促使可持續發展成為2001年的一個熱點。

    可持續發展呼喚國際合作。在通往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依靠技術。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增長要依靠先進技術,實現節能、節材和環保需要新技術。所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可持續技術開發的國際競爭異常激烈。資訊通信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奈米技術等,若能適當利用,都可以為可持續發展建立功勳。

    2001年是世界科技競爭更加激烈的一年,也是各國從戰略高度不斷加強對科技投入的一年。競爭有助於加速科技進步並振興和發展經濟。因此,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必須投入競爭。只要戰略和政策得當,參加競爭者都有可能成為贏家。

    (作者:梁戰平 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所長)

    

    《人民日報》 (2001年12月30日第七版)

    


朱鎔基在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2002年:值得關注的六大科技領域
2001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揭曉
波蘭評出2001年五項重大科技成果
2002年:關注六大科技領域
2001年中國科技喜憂參半
科技論文,距世界先進水準還有多遠?
怎樣評價科學家
美《科學》雜誌評出2001年世界十大科學成就
世界科技在調整中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