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消費新時尚:有機食品

    純天然、無污染、高品質的有機食品是21世紀人類的首選食品,目前,銷售量已佔食品總量的10%~15%,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有機食品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近日,國家環保總局作出《有機食品認定的管理條例》規定,有機食品必須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和有機食品技術規範要求;在原料生産和産品加工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生長激素、化學添加劑、化學色素和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凡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産品及其加工産品才是有機食品,有機食品都應使用有機食品標誌。看來,有機食品正向老百姓一步步走來。

    什麼是有機食品

    在國外,人們出於對個人健康的渴求和環保的重視,對有機食品趨之若鶩。目前,全世界已有數百個有機食品生産協會在不懈地拓展有機食品這一新興市場,並迅速形成一股潮流。攝取有益健康的有機農産品已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時尚。

    什麼是有機食品?在目前國內市場上有機食品只佔很小比例。國家環保總局農業處張先生介紹説,有機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産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産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産加工的、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産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産品、水産品、調料等。在生産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和添加劑,並通過有關頒證組織檢測,確認為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營養的食品,也可稱為“生態食品”。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耕地與人口的矛盾日益尖銳,為了保證農作物有好的收成,除大量使用化肥外,農藥的用量也十分驚人,任意加大農藥用量的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地方還在繼續使用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生産和使用的農藥,使農作物受農藥殘留物的污染日益嚴重。據了解,我國每年都有不少因農藥污染造成食物中毒的案例,老百姓對此憂心忡忡。另外,農藥污染對我國農産品的出口創匯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如我國傳統的出口農産品肉類、茶葉等,現在已很難向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因為部分出口農産品被對方檢出農藥殘留超標。

    專家指出,我國目前大量使用的農藥多由有機化合物組成,有機磷、有機氮等殘留物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降解,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後不能全部排出,難排出部分在體內積存造成慢性中毒。而慢性中毒往往不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造成一些疾病甚至癌症的發病率升高。

    目前,農藥對農産品的污染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老百姓在市場上爭買帶蟲眼的蔬菜和“凈菜工程”的興起,都足以反映出人們對無公害食品的渴求,一大批高殘留農藥如“殺蟲脒”、“滴滴涕”等被國家明令禁止生産和使用,並大力推廣無公害食品的生産技術,逐漸減少對化學殺蟲劑的依賴,有的地方已大面積推廣“綠色農藥”——利用赤眼蜂防治蔬菜蟲害,通過科技下鄉活動,不少農民還掌握了多種殺蟲方法,如採用捕捉、誘捉、設屏障、雌雄隔離等物理方法消滅農作物病蟲害。隨著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藥和植物殺蟲劑的開發應用,無公害蔬菜、水果、糧食等農産品已經開始進入我國普通百姓家庭。應該説明的是,無公害食品即平常人們所説的“綠色食品”,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在生産加工中還需使用少量化肥、低毒農藥和添加劑等化學産品,但已經基本消除了農藥殘留污染,並向有機食品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有機食品主要國內外頒證機構是:中國的OFDC,美國的OCIA(全稱“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德國的ECOCERT、BCS和GFRS,荷蘭的SKAL,法國的IFOAM等。

    使用有機食品證明的標誌

    張先生介紹説,我國有機(天然)食品使用證明標誌,經國家工商局登記註冊的有機(天然)食品的證明標誌是一個圓形圖案。內圓表示太陽,其中的既像青菜又像綿羊頭的圖案泛指自然界有機(天然)的動、植物食品,外圓表示地球,整個凸起內採用綠色,象徵有機食品是真正無污染、優質、健康的食品,給人類帶來了優美、整潔的生活環境。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各種標榜為“天然食品”的飲料、蜂蜜、茶葉等很多食品,魚龍混雜,今後此類食品需由國家環保局進行品質檢測,合格後方可使用證明標誌。有機食品包裝標準:有機食品(AA級綠色食品)包裝評價採用有關包裝材料的國家標準、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準GB7718-94及農業部頒布的《綠色食品標誌設計標準手冊》及其他有關規定,綠色食品標誌與標準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杜萍)

     《生活時報》 2001年8月10日



我國消費市場面面觀
世界首次制定轉基因食品健康標準
我國富硒食品市場亟待健康發展
消費警示:男性保健食品中藏“玄機”
休閒食品可以對抗疲勞
17種保健食品被衛生部責令整改
我國綠色食品達2000多種
果凍食品鑒定出臺新標準
消費忠告:別買“玩具食品”!
變吃水果為“喝”水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