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變吃水果為“喝”水果

    近年來,屢屢出現“賣果難”,常是“蘋果熟了,果農的心兒碎了”。生産的相對過剩是産生“賣果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改變這種狀況,來自“優質果品評選會”的資訊給出一劑“良藥”。

    説來竟讓人難以相信,雖然遭遇了今夏這場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旱災,遼寧的水果生産卻又取得了大豐收。據遼寧省農業廳統計,今年全省水果總産量達到344萬噸,水果業總産值達55.5億元,佔全省種植業總産值1/4,上繳水果特産稅2.7億多元。

    可是,人們根據以往的經歷要問:在迎來又一個水果豐收年後,會不會同時也迎來一個“賣果難”?嚴峻的現實告訴人們,今年“賣果難”的情況依然存在,一些地區的果農們將再次品嘗豐收不增收的“豐收之苦”。

    為什麼會連續幾年出現全省乃至全國範圍的“賣果難”?業內人士介紹,首要原因就是我們生産能力的低水準過剩。且不説全國水果生産情況,僅拿遼寧情況來説:遼寧省是全國水果主産區之一,全省水果栽培面積1120萬畝,全省每人平均水果佔有量高達77公斤,是全國每人平均佔有量的2倍多,比世界每人平均佔有量高近25公斤。一方面是果品的連年豐收,産量一增再增;另一方面卻是水果深加工能力的落後和低級的産業化水準。目前,全省水果鮮食量高達83%,而加工能力只有16%,鮮果的儲藏能力只有70萬噸,僅佔水果産量的1/5左右。而世界上先進國家的水果加工量佔鮮果産量的60%以上,高的達到80%,儲藏量達到50%以上。

    隨著科技進步,果品進入市場與消費的途徑逐漸拓寬。從大吃大嚼水果,到邊吃邊喝的水果罐頭,再到一飲而盡的果汁飲料,水果的生産經營越來越向深加工的領域發展,隨著加工製品的花樣翻新,水果的消費量也越來越大,水果的增值潛力也越來越大。作為一名消費者來説,“喝水果”比吃水果來得輕鬆愜意;對於生産者來説,“喝水果”可以消耗大量水果,可以獲取更大的利潤,這筆賬是容易算明白的。但由於我們的果品生産加工落後,我們“喝水果”的能力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一項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喝水果”的每人平均年消費量不足一公斤,而美國每人平均為45公斤。這裡不排除我們消費觀念和生活水準的差異,但果品加工業落後是其重要原因。

    其實,發展果汁加工業,遼寧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拿蘋果生産來説,目前“國光”蘋果的面積和産量都佔全省蘋果的一半左右。雖然這種蘋果外觀和口感都不及後來引進的其他品種,可就是這種“老國光”卻是榨制蘋果汁的最好原料,因為它的酸度是其他蘋果所沒有的“優勢”,遼寧省的“國光”濃縮汁是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

    由此看來,水果加工業必須儘快起飛,進而消化“賣果難”,同時也希望我們的消費者有更多更多的水果可“喝”。

    

     新華社2001年6月1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