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啟恒:中國資訊化應用有待開拓  

    近年來,中國資訊科技和資訊産業取得了顯著進步,科技創新與市場緊密結合的趨勢逐步形成。但專家認為,中國資訊化在生産和生活中的應用有待大力開拓,資訊化服務有待加強。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啟恒昨天在香港舉行的“21世紀科技發展與出版”論壇上説,中國資訊化應用遠遠落後於基礎設施建設,網上中文資訊和增值服務專案有待進一步發展,遠端教育的品質保證體系和運轉機制有待繼續完善。特別是在資訊化服務方面,與先進地區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胡啟恒在論壇結束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香港的服務業結合資訊技術,使社會資源配置和運用更為合理有效,如金融業的網上支付手段、代收帳、代報稅業務的開展,交通方面如地鐵、巴士乘車用卡支付方式等,使人們生活更方便,社會效率也大大提高。她認為,內地應該多與香港加強服務項目、服務産品的交流和學習,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更新觀念,改革和完善管理體制。資訊産業結合服務業商機無限。

    胡啟恒認為,目前中國資訊化應用的社會基本環境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還表現在,商業應用受到企業、特別是傳統産業現有自動化程度的制約;網上交易的主要障礙是缺乏建造“誠信”的社會體制和機制;另一個重要制約是支付方式落後,現金交易仍佔主導地位;物流産業尚不成規模。

    她認為,電子政務有待於改革的同步實施,其中體制管理和資訊流程需要調整,資料公用的觀念和機制要建立,法制化程度需大大提高。

    胡啟恒説,與過去相比,近幾年中國資訊化在各方面的應用取得了進展,如金關、金稅工程、電子政務、遠端教育、電子商務等正在不斷建立和發展。目前,中國90%以上的部、委、省、市,70%以上的縣都已經建立網站。政府對社會的執法、監控和協調能力加強,如網上追逃、人口普查等。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IT産業年增長率超過20%,高於GDP增長率;截至2002年6月30日,中國上網電腦數達1613萬台,上網用戶人數為4580萬人。

    新華網 2002年9月12日


武漢140億元推進資訊化建設
部分院士呼籲“資訊化”打牢基礎
電子政務:將資訊化進行到底
資訊化對世界500強意味著什麼?
資訊化過程中制度重於技術
當前世界的“數字鴻溝”與我國的“數字鴻溝”(附多幅圖表) 
中國政府建平臺 促進資訊技術向傳統産業滲透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