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為生存而學術——數學家眼裏的中國數學  

    劉徽、祖衝之、華羅庚、陳景潤……這些不朽的名字映照著中國數學王國的星空。現代數學引入中國已有百年,目前我國數學水準到底如何?應該如何看待中國數學的未來?記者從中國數學家的眼中找到了答案。

    “中國已成為潛在的數學大國”

    “10多年前,我國數學界認為國際數學研究整體格局為:美蘇繼續領先,西歐緊隨其後,日本迎頭趕上,中國是個未知數。”著名數學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奠宙十分興奮地告訴記者,“到現在,我們可以告訴大家:中國不再是未知數了,她已成為一個潛在的數學大國。”

    在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接觸中,我國涌現出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數學家,組成了引人注目的“中國方陣”。“我國數學領域目前有四五十名學者處於國際一流水準。”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鞏馥洲判斷,“數學水準已比較接近美、法、英、日等數學大國,不是個別領域而是整體水準的接近。”

    鞏馥洲以親身體會作注:“2000年我在英國參加一個概率統計的學術會議時,十幾個中國學者聚在一起討論,老外就會跑過來打趣,‘中國會議開始了。’在多復變函數的國際會議上,被邀請做報告的中國學者更多,都可以用漢語做演講了。”

    從解放前到1994年,我國在歷屆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鐘報告的只有6個人。1998年的大會上一次就有4人。今年則有20多位大陸和海外華人數學家作報告。

    張奠宙十分看重這個數字:“作大會報告的中國數學家,近年都在某一領域做出了相當成果,他們是中國數學的中堅力量。只要保持這種上升勢頭,我國是可以成為數學大國的。”

    “我國數學人才後備力量相當雄厚,參加國際數學奧賽可以組成好幾支隊伍,這在別的國家是不可想像的。”張奠宙認為,我國數學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教育、科研體系,這也為成為數學大國創造了重要條件。

    大國夢想呼喚原創成果

    “數學大國”夢何時能圓?專家認為,當務之急是在原創性方面下功夫,在數學王國裏開創更多的“中國學派”。

    “我們獨創的東西不夠多。開創一個新的領域,讓全世界的人跟著你研究,這樣東西應該更多些。”本次國際數學家大會主席吳文俊十分坦率。“古為今用”的吳老因為開創數學機械化這一嶄新領域,而獲得中國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研究員李福安也認為原創性成果的缺乏已成為中國的“致命傷”:“實事求是地説,我們目前跟蹤研究的比較多,真正屬於原創性的很少;小的原創性成果有,大的原創性成果沒有。希望有更多的對整個數學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原創性成果。”

    將在本次大會上作45分鐘報告的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陳木法指出,中國數學家要學會“提問”。“數學研究不必非得去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中國數學家應該提出自己的問題,多做些原創性研究,才能真正使中國成為一流的數學大國。”

    雖然我國已有不少年輕數學家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但他們中間還缺少可與華羅庚、陳省身這樣的數學巨人比肩的人物。李福安認為,“我們現在有一些將才,但是缺乏帥才。像華羅庚這樣的帥才,不僅本人是好幾個領域的專家,而且有非常長遠的眼光。我們現在缺少這樣的領軍人物。”

    不再為生存而學術

    “在基礎科學研究中,應該營造寬鬆的環境,放手讓人研究。”在數學教育領域頗有建樹的張奠宙還認為,現行的學術考核機制存在相當大的問題。“很多數學家都在擔憂,功利的東西正在損害科學研究。一些單位把論文發表數量與獎金、收入掛鉤,導致很多人都去尋找討巧的題目,回避原創性問題的研究,因為後者十年可能都出不了成果。其實,每年寫十篇低水準的論文,也只算一個平庸的研究者。而一個重要的原創成果,就會造就一位大家。我們呼喚原創性成果的出現,期待著大師的出現。”

    據李福安介紹,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在營造寬鬆的環境、鼓勵原創性研究方面,採取了相當大的動作。他們成立了“核心數學中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和“複雜性科學”兩個國際研究團隊,向一些世界難題發起衝擊。“研究人員在幾年時間內完全不受到評價體系的束縛,為生存去做一些一般問題。這徹底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新華社 2002-8-22


國際數學家大會花絮(文圖)  
國際數學家妙語連珠 
為何與菲爾茲獎無緣? 三大原因阻礙中國數學
同行數學家説,大獎只授給最先進者
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數學的發展
法美數學家獲得數學最高榮譽——菲爾茨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