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與菲爾茲獎無緣? 三大原因阻礙中國數學  

    國際數學家大會昨天下午正式在京開幕,北大、清華數學專業的研究生紛紛提前返校,爭睹大師風采;上海教育出版社編輯葉中豪也帶著剛出廠的《數學無國界》樣書趕到了北京。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綜合辦公室范老師告訴記者,北大註冊參加數學家大會的共有126人,其中碩士生、博士生達70多人。據悉,學生們從去年國際數學家大會將在中國舉辦的消息公佈後就開始申請參會了,到現在仍有不少學生諮詢能否參加個別學術會議。

    記者還得知,上海教育出版社通俗數學名著譯叢編輯葉中豪已帶著上周剛出廠的《數學無國界》樣書到北京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新書主要講述國際數學聯盟的歷史。據了解,趁著數學家大會的氛圍而出的數學科普及相關圖書也不下數十種,其中《數學的故事》、《數學家的眼光》、《新概念幾何》等均屬中國科普名家名作院士數學講座專輯叢書。

    昨天,當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大獎——菲爾茲獎被法國數學家洛朗拉佛閣和俄羅斯數學家弗拉基米爾沃沃斯基拿走。大會組委會主席馬志明承認,僅據他所知,就有兩名中國數學家向菲爾茲獎評選委員會提出參評申請,遺憾的是,菲爾茲大獎的光環並沒有落到他們的頭上。

    不少數學家坦陳,目前國內數學界還非常缺乏比肩當年華羅庚、陳景潤的世界級數學大師。那麼,哪些因素在制約中國數學水準的發展呢?專家們向記者分析了三大原因。

    中國學術“近親繁殖”

    一位從清華大學到哈佛大學,現在師從美國一位著名數學家的中國年輕數學家認為,國內學術界“近親繁殖”現象,不利於形成自由平等的良好學術風氣,並窒息中國數學家的創造力。他説,在哈佛,本校學生一旦畢業,一般不會被繼續留下來,這就避免了因為“師出一門”形成“近親繁殖”。

    一位自稱成果多次受到“正規科研機構”冷落的“民間數學家”説,國內數學界一些人士總認為一般大眾不可能在數學界作出成就,對民間數學家的成果往往不屑一顧,如果當年蘇步青也持這種態度,那麼華羅庚先生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優秀的裁縫。

    中國科學家“黃金創造期”一閃即逝

    中國年輕數學家“進入前沿,切入正題”較晚,也讓一些參加大會的國內數學家感到憂慮。根據一般規律,數學家創造力的黃金時期一般在25到40歲之間,如唯一一位華人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教授,33歲就證明出卡拉比猜想和正品質猜想,而伽羅華不到20歲就創立了影響頗大的“群論”。但從國內情況來看,30歲左右的數學博士,能夠被賦予獨當一面科研機會的人很少,中國的年輕數學家普遍缺乏國外年輕科學家挑戰權威的勇氣和精神,短短的黃金創造期一閃即逝。

    專業限製成為創造力的阻礙

    此外,北京理工大學一位數學系教授認為,國內在教育體制上也存在弊端,在美國,剛入校的大學生可以不受專業限制,全憑自己興趣選修課程,直到大三才最後定下專業,與目前大多數國內高校不顧學生興趣特長,只看分數高低,一進校就定死專業的做法相比,前者顯然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其少走彎路,加快成長速度。 (曾偉 王淵)

    《北京青年報》 2002年8月21日


國際數學家妙語連珠 
《2002國際數學家大會論文集》將由高教社出版
同行數學家説,大獎只授給最先進者
溫州何以成"數學家之鄉"
國際數學家大會舉行 江澤民出席並頒發菲爾茨獎
我數學家與“菲爾茨獎”無緣
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今天開幕
吳文俊:數學家不會忽視菲爾茲獎
世界性數學獎──菲爾茲獎
關於國際數學家大會
數學盛典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