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數學的發展  

    國際數學聯盟主席帕利斯博士在北京開幕的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指出,近年來國際間的廣泛交流與合作促進了數學領域的發展。

    在本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在美國工作的兩位數學家分別獲得了2002年菲爾茨獎和內萬林納獎,但他們兩位都不出生於美國本土。他們在自己的出生國獲得了學士學位後前往美國深造,各自獲得了自己研究領域的博士學位。這種跨越國度的學術深造促進了兩位數學家在各自相關領域的研究,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

    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在大會開幕式上説,在數學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對於數學的發展意義尤為重大。數學可以説是地球上不同文化相互融合交匯的粘合劑。歷史上東方十進位的西傳和希臘幾何的東傳,就是這種融合的生動體現。這種融合,促進了各國早期的數學研究走向統一,加速了數學研究、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

    本屆數學家大會吸引了101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代表參加,他們不僅來自歐美等發達國家,也有來自亞洲、非洲和澳洲的發展中國家。可以説,世界數學家大會能夠舉行,也是國際合作的重要成果。此外,每屆數學家大會的眾多衛星會議也都是國際合作的成果。

    帕利斯博士説,隨著各國在數學研究領域走向深入,除了國際數學聯盟以外,其他一些數學組織也相繼成立,這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國際數學的發展。他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説,“數學不僅在中國發展,也在很多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比如説印度,我們今天就有來自印度的美國數學家蘇丹。菲爾茨獎得主的地理分佈反映了數學的全球化發展。”

    自1988年中國加入世界數學聯盟以來,中國數學家與國際數學界的合作發展迅速,成果卓著。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在中國召開,充分反映了中國在數學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因為能夠取得世界數學家大會的主辦國資格,這本身也標誌著該國的數學發展達到了國際水準。

    雖然在這次數學家大會上,中國沒有數學家能夠折桂菲爾茨獎或內萬林納獎,但是中國數學會理事長馬志明表示,中國的數學研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今後幾年中國的數學家獲得菲爾茨獎不是不可能的事。

    新華網 2002-8-2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