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要有學術自由氛圍——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談科技創新  

     “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日前在京舉行,國內知名大學校長與世界一流大學校長共聚一堂。“中國大學如何躋身世界一流”成了此次論壇的熱門話題。

    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和世界一流大學還有很大差距。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原始性創新成果太少;二、師資隊伍相對落後;三、博士生水準相對落後。他強調,猶為重要的是我們的原始性創新成果太少,雖然我們的論文發表了不少,可是我們的原始性創新實在做得不夠。這一點相當關鍵。

    談到技術創新和原始性創新,王校長娓娓道來:創新的含義本身包含科技創新、知識創新。新規律和新知識的發現,大部分屬於基礎性研究領域,也就是原始性創新。除此以外,技術綜合整合的創新,也屬於創新的概念。作為一個大學來講,我們必須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既然創新既包含基礎研究的原始性創新,也包含應用科學技術、重要關鍵技術的創新,那麼我們就不應該偏廢原始性創新,不可以只顧眼前的經濟效益,而忽視基礎性研究。

    王大中校長結合清華大學的實際説,清華以理工見長,所以在加強理工科建設的同時,應加強相關基礎學科的研究發展。在這方面應採取一些措施:首先是吸引人才。基礎性研究主要靠學者、教授本身對於科學的探索精神來完成。有些是好奇心,有些是獻身精神,他們能否做出成果,是一種未知性很大的事情,必須要有學術自由氛圍,有研究環境,不要給予太多干預。要創造條件,使他們坐下來認真研究,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定可以做出成果。

    其次,作為一個研究性大學,科研與教育必須結合起來。通過研究性的工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學生很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有創新思想,又有靈感,與教師結合起來能取得比較好的成果。他概括説,要想取得原始性創新成果,必須有高水準的師資力量、寬鬆的環境、教學結合、特別是培養高水準的博士生等條件。

    談到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的關係,王校長認為,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發展中具有戰略性的基礎建設,加強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發展的一個基礎性、根本性的環節,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的辦學特色和水準。要想取得創新成果,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必須加快學科建設的步伐。

    大學的學科建設應該怎麼做呢?第一,必須適應科學技術發展規律和趨勢。學科發展是以科技進步為基礎的,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發展既分化又綜合,大學的學科既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又要有一定的穩定性,還要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

    第二,學科建設必須適應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大學的學科設置,根本依據是國家社會的需求。我們正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因此,學科設置必須主動適應這一變化,根據國家和社會需求及時調整改革。

    第三,要結合大學自身實際,辦出特色和水準。世界各國的大學學科建設都基於自身歷史文化,學術傳統和學校實際進行。清華應該根據自己的優勢,加強理工科建設,真正發揮優勢學科的優勢。王大中校長特別提出以科研項目帶動、促進優勢學科的發展,比如“生物晶片”的研製帶動了生物、資訊及精密製造等學科的發展;“航太清華一號”衛星的成功研製帶動了航太學科的發展等。

    科技日報 2002-8-9


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 重大科技專項離我們有多遠?
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為何頻遭冷落?
美國原始性創新成果多的原因所在
我國啟動重大科技專項 促進農産品深加工
我國將推動高校成立技術轉讓機構
科技界、教育界聯袂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