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三號”部分科學實驗 太空高處實驗臺  

    4月2日淩晨,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燈火通明。8個小時前,“神舟三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興高采烈的氣氛洋溢在空間中心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慶功的酒宴涼了又熱,熱了又涼,卻沒有人顧得上吃,他們在等待,等待從剛剛降落的飛船上送來的第一批實驗結果。

    空間環境獨特的微重力、高能輻射環境,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新機會。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地面重力環境對生長蛋白質晶體不利。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中生長晶體,可以消除或減弱沉降和對流現象,對晶體生長有利的無容器技術也較地面更容易實現。因此,太空微重力環境是培養高品質晶體的理想之地。這次,國內外科學家們從數十種蛋白質中選用了16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大部分是利用我國的生物資源製作而成,既有執行各種生物功能、具有重要理論意義或藥物設計前景的蛋白質,如固氮酶錳鐵蛋白、人脫氫異雄酮磺基轉移酶等,也有天麻抗真菌蛋白等能夠殺滅動植物病菌的蛋白質,第三類就是從蛇毒中分離出的具有複雜活性的蛋白質,實驗的主要目標是改善晶體品質,測得較精確的蛋白質結構資訊。

    空間純凈的制藥環境和微重力等特殊物理狀況為細胞培養提供了獨特的良機。細胞可以高密度、均勻懸浮,介質可以充分利用。這次實驗的4種細胞樣品中,包括天花粉蛋白抗體和衣原性類性病抗體,其中天花粉蛋白對艾滋病有一定療效,而且可作為人工流産的藥物。

    “因為是活體,這些樣品必須馬上進行分析。”空間中心副總指揮李明珠説。1時32分,4個細胞樣品和60個蛋白質結晶樣品終於被護送到空間中心。空間中心研究員張玉涵指著兩個大箱子告訴我們,取回的樣品將和留在地面的樣品相對照,從而研究微重力對細胞生長、合成、增殖、存活、代謝、功能及基因表達方面的影響。

    經過分檢,兩個黑箱子被護送至中科院動物所,早已等在那裏的工作人員拆開一層層的保護裝置,取出了其中多瓶淺黃色的液體。動物所研究員豐美福説,從液體的顏色看,細胞生長髮育不錯,但其生長狀況和代謝狀況跟地面存在一定差異。

    “神舟三號”飛船在遨遊太空的七天裏,共進行了空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方面的14項實驗。除了地球輻射收支儀、太陽紫外線光譜監視器、太陽常數檢測器等三套探測設備,飛船上最引人注目的設備是一台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這是繼1999年美國發射之後,世界上第二台進入太空的同類儀器。和普通遙感儀器不同,這一光譜儀在飛船掠過地面時,可同時形成三四幅從可見光到短波紅外、熱紅外波段的圖像。通過對這些圖像的分析,可以對大氣污染、作物生長情況、大地植被情況、地面沙化情況、海體污染情況等進行分析運用。

    空間中心總體部研究員孫輝先指著一幅長江入海口的圖像對我們説,這就是太湖,從圖像分析中可以對整個灘塗的形成、泥沙的淤積以及海體的污染得到很多資訊。飛船落地之後,這台儀器還將留在仍在太空運作的軌道艙中,在了解國土資源、了解大氣環境和水體污染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彭穎)

    人民日報 2002-4-9


"神舟三號"空間生命與空間材料實驗獲重要成果
裝上模擬人“神舟”三號驗證載人參數(圖文)
"神舟"三號飛船返回艙運抵北京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推動中國航太事業發展
滿足醫學要求 "神舟"三號擬人載荷試驗效果良好
“遠望號”海天捕“船”內幕
中國離載人航太有多遠? 專家大膽預測:再過兩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