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三號"空間生命與空間材料實驗獲重要成果  

    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空間與應用總體部獲悉,成功返回地面的“神舟”三號試驗飛船上的科學實驗儀器運作完全正常,為我國從事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的科學家們帶回了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科研樣品。初步研究表明,我國在空間生命與空間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神舟”三號飛船是3月2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經過7天的飛行試驗,裝載有科學技術實驗儀器和設備的返回艙于4月1日返回地面。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空間環境獨特的微重力條件下,此次重點進行的空間生命與空間材料科學領域的相關實驗,獲得了地面環境條件下無法取得的重要結果。

    據介紹,在“神舟”三號飛船上進行的空間生命科學研究,包括蛋白質和其他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實驗以及生物細胞培養實驗。飛船上裝載有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具有兩種不同的蛋白質結晶方法和雙溫控特點,所選用的16種蛋白質大部分是利用我國現有的生物資源製備得到的。經過飛行實驗,研究人員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中獲得了結構完整的蛋白質晶體樣品,這將有利於研究蛋白質結構與其特殊功能資訊的關係。這些研究成果對於獲取以至生産高純、高效的生物製品和進行生物藥品研製具有重要意義。

    在生物細胞培養實驗方面,專家們對具有制藥前景的動植物細胞的空間培養方法,以及微重力對細胞生長增殖代謝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質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用於本次實驗的4個細胞樣品中有兩個樣品可産生抗天花粉蛋白抗體和抗衣原體類性病的抗體。

    此外,專家們還進行了多種材料的空間晶體生長和製備以及工藝方法的探索研究。如用於製造微波器件、微波積體電路和超高速積體電路關鍵電子材料的銻化鎵晶體;用於製造紅外探測器基底材料的碲鋅鎘晶體;用於光資訊存儲功能材料的氧化物鐳射晶體硅酸鉍,以及其他在航空、航太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新型合金材料。對於這些空間材料的研究,有助於加深對材料製備過程物理本質的認識,指導和改進地面材料的製備工藝,具有潛在的重大經濟效益。

    目前,“神舟”三號飛船軌道艙仍然在軌飛行。軌道艙上裝載的我國第一台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將進行大範圍的海洋、陸地和大氣的多光譜遙感實驗,還有太陽紫外光譜儀、太陽常數監測器、地球輻射收支儀等地球環境監測儀器試驗和空間環境高層大氣監測等。這些儀器將隨飛船軌道艙進行約半年的在軌實驗和應用研究。(田兆運 奚啟新)

    新華社 2002-4-4


裝上模擬人“神舟”三號驗證載人參數(圖文)
"神舟"三號飛船返回艙運抵北京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推動中國航太事業發展
滿足醫學要求 "神舟"三號擬人載荷試驗效果良好
60個蛋白質樣品伴“神舟”遨遊太空
“神舟三號”科研大揭秘 烏雞蛋首次遨遊太空
“神舟”三號飛行正常 空間科學實驗進展順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