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大科技進展”看科技走向和差距

    一年一度的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今天揭曉,在眾多的行業性十大新聞評選中,這一評選因為每年有四五百位兩院院士投票産生引人注目,今年也不例外。

    從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出科技發展的大勢,也可以透視出我國在科技領域和世界的差距。這種趨勢和差距提醒我們,牢牢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有可能實現科技的跨越式發展,為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仔細剖析今年的十大科技進展,記者發現,IT、基因和奈米這“三劍客”仍然光彩依舊。

    最亮的亮點恐怕就是中國科學院基因組生物資訊學中心也就是華大基因中心。由楊煥明研究員率領的這支團隊和國內其他兄弟單位一起在基因領域高高地擎起了鮮艷的五星紅旗,不僅一舉摘取了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的第二和第三項,而且作為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六國的中方主要成員,在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奪魁。這在過去的歷次活動中是極為罕見的。

    “很高興,世界科技進展中有了中國科學家的參與,而且是中國科學家在本土上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即席點評的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言語中充滿感嘆和希冀,“我希望今後在世界科技進展中,中國科學家的貢獻能逐年增加。”

    生物無疑仍然是今年的最大贏家。從人類基因組“中國卷”到水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從種質資源庫到早期生命研究再到棉花單産,生物佔據了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半壁江山”;放眼世界,生物雖然沒有這樣集中,但也是十中有三,包括了人類基因組圖譜、轉基因猴和艾滋病疫苗動物試驗。DNA電腦則是生物技術和資訊技術的結合。如果説資訊通訊技術現在是,在未來一、二十年內也仍將是高技術的“一號主角”的話,那麼生物世紀的濤聲正漸行漸近,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無疑將日益成為21世紀的科技主角。

    雖然“奈米熱”在國內遭受質疑,但是奈米技術仍然得到了566位中國院士的肯定。國內科學家直接觀察分子內部結構的成功嘗試,“為製造奈米器件提供了有效手段”,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分別研製成功的單分子電晶體和單電子奈米開關都得到了科學家的青睞,科學家稱前者將“導致更小更強晶片的誕生”,而後者“可能為晶片業帶來突破”。

    更小、更深、更快、更早、更遠……這些仍然是科技發展的總趨勢,人類對自然規律和物質世界奧秘的探索仍將順應這些趨勢繼續前行若干年。

    然而,對比十大科技進展,中國和世界的差距依然存在,而且距離很大。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國僅佔據了1%的比例;伺服器我國最快峰值是每秒4000多億次,而發達國家已是每秒12萬億次;飛船更不用説,中國人距離上天還有一定距離,而全世界已有數百人次曾經在太空愜意地俯瞰地球。

    缺少新的面孔,不能不説是這次十大科技進展的一大遺憾。和以往超級雜交稻多次蟬聯十大科技進展類似,這次十大科技進展中,人們又看到了熟悉的名字——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這家研究機構的新核素合成工作在十大科技進展中屢屢受到肯定,幾乎成了“上榜大戶”。而以華大基因為主的團隊在十大進展中一舉摘取2項,既是喜訊,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也是一種悲哀。這些現象,不能不讓人在喜悅中衍生幾絲憂慮。

    事實告訴我們,雖然中國也有棉花單産的世界“三連冠”,有世界上最大的種質資源庫,並在國際上首次“拍攝”到分子圖像,但是一時一地的成績,無法遮蓋中國科技競爭力連年下降的事實。成績固然可喜,而作為最富有理性和科學精神的中國科技界,理應更多地看到不足和差距,在差距中尋找“作為”的機遇,為今年年初確立的跨越式科技發展戰略找到一條正途。

    正如路甬祥所説:“與往年比起來,這次評選的十大科技進展的確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而中國何時能夠在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中單獨佔上一條呢?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完)

    

    


566位院士評出2001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中科院將重點“瞄準”國家戰略性科技問題
黃昆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我國科研體制全面改革 課題責任人將成“總管家”
《大眾科學》回首2001年十大科學新聞
二00一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揭曉
透視2001十大科學突破
2002年全國科技工作十大任務
2001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
二十世紀的十大科學騙局
2001年的世界科技競爭和發展
2002年:值得關注的六大科技領域
2001年中國科技喜憂參半
美《科學》雜誌評出2001年世界十大科學成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