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幫助巴金活過一百歲

     花兒在笑,草兒在樂,樹兒在舞,蟬兒在歌……夏日,華東醫院南花園青青翠翠、燦燦爛爛。病榻上的巴金,透過窗、越過門,久久地凝視著這一切。是感受自然的美,是呼吸清新的風。98歲的他,綿綿思緒、深深情感,更在於熱愛他的讀者,關愛他的醫護人員。

    讓年邁、多病的巴金看到中國現代文學館建起來,並且度過新千年,是華東醫院醫護人員心中的美望。如今,這一切都成了現實,他們又有了共同心願:幫助巴老活過一百歲。這份心願,來自他們多年來與巴老建立起來的超越親情的感情,來自千千萬萬讀者發自心底的要求和希望。

    為巴老創造一個良好的精神氛圍

    巴金病房在華東醫院也許是佈置得最為歡快的一間。在他97歲生日時,這裡飛舞著一千多羽千紙鶴。不出一個月,耶誕節來臨,和藹可親的聖誕老人“走”進了巴金病房。一週後,新世紀的鐘聲敲響,繽紛的賀卡又從四面八方飛來,擺滿了一房間。不出一個月,新世紀第一個春節到來。巴金病房內的精緻燈籠和大紅“福”字,艷得迷人……這一切,都是醫護人員自己創意、特意為巴老佈置的。

    現代醫學越來越重視精神治療。為巴老創造一個良好的精神氛圍,就成了醫護人員的自覺行為。一千多羽千紙鶴,是年輕的護士們利用休息時間,像接力那樣,早班傳到中班,中班傳到夜班,夜班又轉回早班,整整折了一個星期才折好的。隨後。她們又用千紙鶴組成一個大大的“心”字圖案,配上“祝你生日愉快”的英文字樣,貼在巴金床前的墻上。只要輕輕將床搖高一點,巴金就能看到。細心的姑娘們還想到巴老更多的時候是平躺在床上,便在他的床頭從屋頂懸吊起一串串千紙鶴。每天,巴金看到的不只是一羽羽欲舞的千紙鶴,更有醫護人員一顆顆純愛的心,一股股暖流盪漾他的全身。巴金的雙眼濕濕的,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謝謝大家!”

    每天早晨,接班的護士也好,醫生也好,走進病房,都要關愛的問上一句:“巴老您好,昨晚睡好了嗎?”隨後,輕輕地握住他的手。下班的醫護人員,臨走也會歡快地來到他的床邊,高興地揮揮手:“巴老再會,明天見。”巴金病房的醫護人員,除個別外,經常輪換。在這裡工作過的人,無論是誰,到了哪兒,都會經常回來看看。巴金床前有一枚用紅色絲線織成的“中國結”。護士小許在巴金病房曾工作了半年多,調離後仍常來看看。去年巴金生日時,小許特意買來編織書和絲線,邊學邊織,趕在巴金生日前織成了這枚“中國結”。在他們眼裏,巴金不是一位有顯赫聲望和地位的人,而是他們的親人。護士小朱説:“他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生活在洋溢濃濃親情的氛圍中,巴金並沒有感覺自己是在醫院,身邊的這些工作人員都是自己的孩子。

    從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判斷病情,儘早診治護理

    坦白地説,因衰老、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巴金已經難以言聲,無法行動。這給診斷病情、對症護理增加了難度。觀察,從巴金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等細微處觀察,繼而分析、判斷、診治,華東醫院的醫護人員,從中不斷發現問題,摸索規律,從而多次有效地制止有可能發生的惡變。每天8時半,不用通知,院長王傳馥、副院長陸蓓芳、消化科顧主任、神經科邵主任、內分泌科梁主任、心內科崔主任等,都會準時來到巴金病房。他們從巴金的眼神是否呆滯,表情是否冷漠,吐出來的痰是濃是稀、是黃是白,從體溫變化中,決定治療方案。這些院長主任們,有的已退休在家,有的工作十分繁忙,但沒有一位會超過8時半到場的。他們説:“大家都有一種很強的責任感,不希望出現任何失誤和遺憾。”

    1999年2月7日早晨,踏著滿地燃放過的煙花炮竹,心內科崔主任來到巴金病房。這天是大年初一,市領導要來給巴金拜年。2月5日,巴金有點感冒,崔主任不放心,一大早趕來,仔仔細細為巴老檢查了一遍。下午,巴金又接待了全國政協來拜年的有關領導。不料,2月8日清晨,巴金的體溫上去了。中午,崔主任向院領導彙報巴金病情,院部即組織以院長王傳馥為組長、副院長陸蓓芳為副組長的搶救小組。經過會診,認為巴金是因呼吸道感染引發高燒的。晚上,崔主任放心不下,沒有回家,留在醫院。20時,巴老的體溫繼續上升,達到39度,呼吸衰竭。必須幫助巴金將痰咳出來,不然易感染,體溫還會上升,引發其他病症。23時,搶救小組為巴金在氣管處插上管子,通過呼吸器將痰吸出來。第二天,巴金被轉入重症監護病房。2月14日,醫院為巴金在喉管處作了手術,以幫助吸痰。之後,醫護人員發現,巴老反應有些冷漠,即作檢查,發現是低納綜合症。22日中午,又發現巴金心律失常,心衰……

    就這樣,幾度垂危,又幾度衝越過去,巴金在搶救室度過了20個令人心焦的晝夜。3月1日,巴金在醫護人員的千萬聲祝福和護送下,轉回病房。這時,久未開口的他突然説道:“謝謝大家!我要為大家活著。”

    這次搶救後,巴金基本上只能直躺在床上。2年過去,巴金的皮膚光滑潤爽,沒有一處有紅塊,更不要説褥瘡了。這一切,當歸功於那些任勞任怨、熱心熱腸的護理人員。他們每隔2小時就要幫助他翻一次身,不斷地拍他的背,扯他的指,拉他的腿,幫助他活動所有關節。年輕的護士還用白紗布做成棉球,讓巴金握在手中,鍛鍊指力。因呼吸道感染,護理人員每隔兩三分鐘就要幫他吸一次痰。插進喉管的吸管,一次性塑膠的比較硬,插進去會給巴老增加很大痛苦。於是,他們寧可自己辛苦,用比較軟的橡皮管。這種橡皮管,用一次就得清洗一次、消毒一次。巴金做手術時,有一段時間不能進水,非常難受。護理人員就想辦法用海綿吸上水,擦他的嘴唇,減輕他的痛苦。

    巴金病情穩定後,護理人員就想著法兒提高他的生活品質。為防止食物倒流,醫院膳食科為巴金配做了一種液體膳食,通過鼻子輸進去。長久下來,護理人員感到巴金不知食味,就自己動手榨制鮮水果汁,用嬰幼兒用的小匙,一點一點喂進去。這一“招”,不僅讓巴金感到生活有“味”了,還有利他提高身體素質。

    願意終身為巴金服務

    年已74歲的神經科主任邵殿月,在巴金身邊工作已經18年。喜愛讀巴金作品的她説:“有機會成為巴老的主治醫生,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高了。”

    在1983年至1993年的10年中,巴金的病症主要是帕金森氏。每隔兩周,巴金就到邵主任那兒檢查一次。每次就診是件挺累的事。病人要根據醫生的要求,一會兒坐,一會兒躺,一會兒向前走,一會兒朝後退。每一次,巴金都做得十分認真。後來,邵主任見巴金行動不便,多次提出由她到府為巴老診治。巴金卻始終沒有答應。多年的接觸,已使邵殿月明白,巴金是一個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他這是不願意麻煩她。

    1997年,74歲的邵主任要退休了,這時她最為關切的問題是巴老怎麼辦。她找到巴老的女兒小林説,她願意終身為巴老服務,但不知醫院同意不同意。沒想到,第二天院長就找她談話,同意她繼續留在巴老身邊。她心裏那個高興勁就沒法説了。從此,退了休的邵主任,幾乎每天都要來巴金病房轉轉。邵主任説:“巴老在我心中是第一位的。”

    心內科主任崔世貞是1993年成為巴金主治醫生的。那時,巴金的主要病症不再是帕金森氏,而是呼吸道和心內科疾病。8年過去,崔主任也退休了,但她和邵主任一樣,仍經常去看巴老,是巴金醫療小組不在編的編內人員。崔主任説,她的心願就是能夠為巴老終身服務。

    從1993年起,連續5年巴金春去杭州,秋回上海。讓巴金脫下病服,離開醫院去杭州,是崔主任點的頭。也許有人不明白,讓巴金去杭州療養有什麼難的。諸不知,對於巴金這樣一位年邁、多病的老人來説,萬一齣現問題,誰來負這個責?誰也不敢負這個責。崔主任考慮,讓巴老365天住在醫院裏,不利於身心健康。如果能脫下病服去杭州,他首先感到自己不是病人了,精神一放鬆,就有利健康。果然,在杭州的5年中,巴金的精神好多了,每一次出去體重都要重1公斤。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弱、甲狀線功能減退,年邁的巴金患有多種疾病。因此,用什麼樣的藥,多少劑量,十分講究。崔主任曾説:“我們總是在夾縫中找生存,尋找最好的辦法,幫助巴老度過難關。”

    “越千年、跨世紀——祝巴老健康幸福。”這是崔主任和邵主任在新世紀第一天送給巴老的賀詞。雖然天天在巴金身邊,但每到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崔主任和邵主任總要精心挑選賀卡,寫上賀詞,送到巴金床前。她們説:“送一張賀卡,寫上心中的話,更能表達我們對巴老的感情。”就是這份與巴金的情感,多年來,只要社會上舉辦有關巴金的活動,如著作展、影展等,不管多忙、多累,她們都要趕去參加。

    巴金的人格魅力影響了我們

    那一年,巴金在杭州,邵主任去看他。聽説邵主任要來,巴金早早坐在大堂裏等候。剛踏進院門的邵殿月一眼看到巴金在等她,就加快了腳步,不料絆了一腳,摔倒了。巴金見狀急得不得了,連連説:“邵醫生摔不得。”原來,有一次邵主任在和巴金女兒小林閒聊時,説起自己患有骨折疏鬆症。一旁的巴金聽到後,就一直記挂在心。這回摔了一跤,巴金擔心她什麼地方骨折了,所以多次説:“邵醫生摔不得。”邵主任説:“我和巴老的感情,就是這樣建立在相互關心、相互支援、相互理解上的。”

    在華東醫院採訪,醫護人員説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巴金的人格力量吸引了我們,我們將對他的愛和尊重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譚護士長是在退休後來到巴金身邊工作的,一晃6年過去了。有人對她説,都這麼大年紀了,該回去享享清福了。譚護士長説:“巴老是一個好人,我願意一輩子幹下去。”在巴金身邊,譚護士長看到,每一次有關部門送來稿費、獎金、慰問金,巴金看都不看,就關照女兒或作協工作人員捐出去。希望工程、雲南地震、華東水災……巴金的捐款不知其數。每一次到杭州,臨走,巴金都要繳上住宿食費。那數字,總是大的讓有關接受人員感到意外,敬意油然而生。譚護士長説:“我就是在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中感受巴金的,他的人格魅力影響了我。”

    巴金是配合治療的最好病人,這在華東醫院是公認的。每一次採用新的治療方案,醫護人員徵求巴金的意見,他總是一個字:“好。”青年醫生尹曙明説:“過去,我覺得巴老與自己很遙遠。來到這裡工作後,感到他很平易近人。尤其在醫療上,他很信任我們這些年輕人。這種信任,增強了我們的信心,也加重了我們的責任感。”巴金幾乎每天都要打吊針,有時因為血管老化,一針打下去滑掉了,又要重打。護士們説:“這要放在別人,早就埋怨多多,甚至罵了起來,但巴老從來不説一句。”丁護士長説:“巴老自己病很重,但時時想到別人。看到這些,我就想巴老年輕時性格一定很好,常為別人著想。我們從小就讀他的書。現在能夠為他服務,是我們的福份。所以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幫助巴金活過一百歲。這是一個祈盼,一份責任,一種情感。巴金與醫護人員,用愛心與真誠,織成了一幅人間美圖。 (記者 趙蘭英)

    

    新華社 2001年8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