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文學的淡季

王永午

    如果是兩個氣味相投還彼此關心的作家,今天他們奉行簡約的交往方式。一個電話打過去,我在第幾期的某某雜誌發了一個中篇或看到一個好的短篇——這就是對當今文學的相當關注了。放棄自薦和他人的引薦,你對今天的文學現狀幾乎就是一個睜眼瞎。

    “選刊”們多數情況下是不可理喻的,他們只看中作家的名字,他們對名字的青睞勝過對作品的慧眼。好在每時每刻都在産生崇拜名家的文學青年或中老年,這樣的雜誌一時半會兒還不愁銷路。那些愁銷路的雜誌則像洗衣婦那樣急於把文學地盤的水分擰幹,騰出地方刊登一些企業家的成功之路,或者拿出羅大佑早年憂國憂民的架式,搞一些憂思錄或啟示錄再或備忘錄之類。不想沉重的就輕鬆地做些“心靈深呼吸”式的選題,飄得無邊無際,與時尚雜誌爭讀者志在必得。

    文學雜誌上的文學背影,含含糊糊,羞羞答答。以前是“遍地英雄下夕煙”,如今是“七八個星天外,二三點雨山前”。你得有觀天象的耐心和本事。

    作家們在幹什麼呢?在“行走”,你走我也走,山裏走走,河邊走走,浮光掠影就是一本書;作家們還行走在各行各業的新産品發佈會或開業剪綵儀式上,文學成了一把太師椅,只是需要大江南北挪來挪去。

    不事行走的靈魂也恍恍惚惚。他們先是盯著電視劇,然後向電視劇投降。且不説那種根據電視劇改編的小説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現在許多作家一下筆就是衝著電視劇改編去的。他們知道什麼樣的人物關係,什麼樣的情節脈絡適合當紅明星演繹,他們也知道三個男人與兩個女人或四個女人與三個男人的恩恩怨怨一改就能有二三十集的量,這樣的以銷定産,人物在紙上都等不急,而適銷對路的結果是使許多本來很有潛力的作家,一個個向電視劇下跪,就像進城的農民把土地一下甩在了身後。

    今天的文學,論速成,不似陸幼青的《死亡日記》來得有懸念和有感覺;論排場,不如都市報時尚雜誌們譜大有氣派;論影響,小小一輪炒作就能把你給淹了;論受眾,盯著螢幕的比盯著書的人多。

    這還不是文學的淡季嗎?有趣的是,在文學的淡季,人人都有自己的收穫,只是在各自的喜悅中鮮有文學的養分罷了。今天在乎這種“喜悅”的人越來越少了。

    

    《中國青年報》 2001年8月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