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文學應弘揚英雄主義精神

馬曉華

    陳壽朋教授的論著《步入高爾基的情感深處》,為“讓中國讀者了解一個完整的高爾基,一個‘活生生’的高爾基,了解他的偉大、他的探索、他的迷誤和不足”,“把一個真實的、全面的高爾基還原給歷史”提供了可能。重新解讀高爾基,體味他的美學追求,感知一個藝術家的正直、勇氣與良知,對於我們在多元化的文學狀態中建構一個文化主體,無疑有著深刻的啟示作用。

    呼喚時代英雄,表現新生活的本質,是高爾基創作的審美追求。這種審美追求最初是以自由、浪漫的情緒表現出來的。與傳統現實主義強調環境的制約性不同,高爾基認為“各人決定各人的命運”。文學的使命不僅在於使人看到自己生活得好與不好,更應使人意識到自己對自己的命運應負的責任。作家力圖喚醒人們“對自由、對美的嚮往和追求”。在創作《海燕》、《母親》時,高爾基的革命英雄主義得以充分體現。

    回眸中國當代文學,尤其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姑且不論“全球化”對中國文學民族性的強勢遮蔽,僅就文學寫作而言,似乎缺少了些英雄氣概。有的研究者指出,“文學的邊緣化,文學的庸俗化,文學的快餐化,文學的頹唐化已成為我們描述20世紀最後一些年頭中國當代文學無法回避的文化現象”。文學對於生與死、靈與肉、情感、生命、文化等一些永恒內涵的探究、追求在一些作家手中演變成了對於瑣屑事務與世情的沉溺、沉淪;網上文學是一道消費性十足的文化快餐。影視文學中“風風火火”的恐怕也多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江湖好漢、七爺二奶之類……文學真的在“躲避崇高”嗎?

    中國文學傳統具有中國獨特的民族精神——堅忍不拔、積極入世、昂揚向上、憂國憂民。中國文學應該弘揚這種民族精神,才不至於使其湮沒在西方文化語境中。究竟弘揚怎樣的民族文化精神,做一個什麼樣的作家,成為世紀之初對作家和批評家的嚴酷拷問。在這方面高爾基無疑是一個先驅者和探索者。《步入高爾基的情感深處》給我們展示的“未經化粧”的高爾基,其中所描述的作家與時代、作家與政治、作家與領袖、作家的審美理想和道德理想極富於啟迪意義。

    我們企盼著高爾基所呼喚的英雄主義。

    (馬曉華:內蒙古師範大學漢文係副教授)

    

    光明日報 2001年7月1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