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蘇童:我是先鋒的叛徒

徐林正

    11月28日,先鋒派作家蘇童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説:"外界有一種評論,説我反叛了先鋒,我同意這個觀點。因為一個作家只有不停地否定自己,懷疑自己,不斷地推翻自己,才能越走越遠。"蘇童喜歡"新潮",曾在其中盡情暢遊;也喜歡"傳統",喜歡琢磨中國的歷史風雲。於是有《妻妾成群》問世,又經張藝謀之手調弄成《大紅燈籠高高挂》,雖然最後角逐奧斯卡金像獎未果,但中國電影界和文學界都給他不大不小地"震"了一下。中國人由《大紅燈籠高高挂》而知道《妻妾成群》,也迷戀上了蘇童,蘇童則從《妻妾成群》再一次出發,走上了自己獨特的文學之路。

    背叛的理由:沒有人會為先鋒去寫作

    蘇童在成為先鋒的"叛徒"時,還忘不了想把余華拉下水。他説:"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樸素到了極點,沒有任何修飾的寫法,你能夠説他是先鋒嗎?"蘇童透露了他一直沒有效忠先鋒到底的思想:先鋒是一種創作姿態,不論是作家還是別的藝術家,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在文學創作初期,往往以叛逆的姿態出現,這種姿態往往歸納為先鋒,它跟文學創作的本質不會有太大的關係。蘇童背叛先鋒之心昭然若揭:"沒有人會為先鋒去寫作。如游泳的目的是到達彼岸,而不會考慮姿勢。先鋒不先鋒,完全取決於一個作家的內心生活。"蘇童甚至為自己背叛先鋒尋找更多的理由:"中國當代的先鋒只是相對於中國文學而言,他們的作品形似外國作家作品,實際上是在另外的軌道上緩緩運作,也許註定是無法超越世界的。所以我覺得他們悲壯而英勇,帶有神聖的殉道色彩。"

    目前的狀態:吃吃喝喝看看寫寫

    蘇童現在在幹什麼?蘇童告訴記者,他在吃吃喝喝看看寫寫。準備寫一個長篇,但遲遲沒有動筆。今年他出了一本《蘇童散文》,同時還出版了《蘇童文集》第八卷《水鬼手冊》,還寫了許多短篇,而中篇每年只寫一個。蘇童偏愛寫短篇。蘇童認為:"寫短篇是一種享受。是可以寫得比較輕鬆,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而長篇,不能按照個人興趣來寫,這是長的畫卷,如《清明上河圖》,要對社會進行全方位的觀察和了解,非常累人。我寫長篇,不能完全依據個人的愛好,必須非常科學。"

    作家和導演水火不相容

    蘇童的《妻妾成群》和《紅粉》分別被導演張藝謀和李少紅拍成《大紅燈籠高高挂》和《紅粉》,並且更多的讀者從電影的效應中,知道了蘇童和他的小説。但是,蘇童同電影導演的共同語言並不多。"張藝謀對我而言只是一個匆匆過客,我倆就像做生意的一樣,相互之間只有買賣關係,一手交本子,一手交錢,別無其他。"為何蘇童出言如此"冷酷無情"?事緣蘇童在談到"文學與影視聯姻"這一話題時感嘆:"儘管我不反對聯姻,也不認為影視侵犯了文學,但從大量實例看來,作家和影視導演合作很少有好結果,不少甚至弄到了雞飛蛋打的地步。雙方不是水乳交融,而是水火不相容。"看來,蘇童和導演有那麼一層緊張的關係。

    最好的作品:《米》

    圈內人士認為,蘇童最好的作品不是《妻妾成群》,不是《紅粉》,而是知名度並不高的《米》。中國先鋒作家,對生存的關注,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劉恒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余華的《活著》和蘇童的《米》,共同在關注著一個最深層的問題。事實上,這三部作品的名字可以互換。《米》講述了主人翁五龍擺脫饑餓貧困的人生歷程,伴著一個家族三代人的頹敗,鄉村與都市的糾纏與衝突,隨著食欲的滿足而又落入性慾的陷阱。五龍為"米"而來,也終於死於回鄉火車的米堆上。整部小説充滿著可讀性的快感,又不乏深層的寓意。有評論家稱之為"一半是歷史,一半是寓言",又有人稱之為一部精緻的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米雕"。總之,《米》是蘇童為數不多的長篇中最值得重視的一部小説。蘇童在《米》的序言中説:"《米》,我的第一個長篇小説,1990年冬天寫到1991年春天。朋友們不難發現這是一個遠離作者本人的故事。我想這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對人及人的命運中黑暗的一面。這是一個關於慾望、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我寫了一個人有輪迴意義的一生,一個逃離饑荒的農民通過火車流浪到城市,最後又如何通過火車回歸故里,五十年異鄉飄泊是這個人生活的基本概括,而死於歸鄉途中又是整個故事的高潮。我想我在這部小説中醉心營造了某種歷史,某種歸宿、某種結論。"

    中國最具潛質的作家"半紅不紫"

    事實上,余華儘管聲稱別叫我先鋒派,蘇童聲稱背叛先鋒派,但他們與先鋒永遠無法分開了。因為他們永遠流淌著先鋒的血液。蘇童被人評為中國最具潛質的作家。朱偉著《中國先鋒小説》認為,蘇童是一個情感型的作家,所以他的作品中,真正迷人的其實是在結構中涌動著的情緒。洪子城著《中國當代文學史》認為,蘇童的小説,既注重現代敘述技巧的實驗,同時也不放棄"古典"的故事性,在故事講述的流暢,可讀與敘事技巧的實驗中尋求和諧。蘇童在文壇上的處境有點"半紅不紫",對此,蘇童説:"半紅不紫",我無所謂。我現在的名聲已夠了,而且挺自由自在的,我很滿意。這就是蘇童。

    

    從《1934年的逃亡》到2000年的逃亡

    蘇童的作品經常是跟"逃亡"有關的,當年就是憑藉《1934年的逃亡》確立文學先鋒的地位的。而蘇童的《米》則是走了:"逃亡--掙扎--回鄉"的路子。蘇童説:"'逃亡'好像是我所迷戀的一個動作,尤其是前些年的創作。人只有恐懼了、拒絕了才會採取這樣一個動作,這樣一種與社會不合作的姿態,才會逃。我覺得這個動作或姿態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學命題,這是一個非常能夠包羅萬象的一種主題,人在逃亡的過程中完成了好多所謂他的人生價值和悲劇性的一面。我的一個短篇就叫《逃》,還有中篇《1934年的逃亡》。"蘇童在2000年裏逃離了先鋒,也許就是他所説的在"逃亡的過程中完成了人生價值"吧。

    〔蘇童及其作品〕蘇童,江南蘇州人氏。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83年投入小説創作。蘇童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説《1934年的逃亡》、《罌粟之家》、《妻妾成群》、《紅粉》等,長篇小説有《米》、《我的帝王生涯》、《紫檀木球》、《城北地帶》等,散文集有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蘇童散文》。

    

    千龍新聞網 2001年6月2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