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胡適:讀書方法 

    大凡讀書人都希望從書中獲得更多教益,但有時卻因讀書不得其法,讀書不少卻收效甚微。中國新文學先驅者胡適的讀書方法很值得借鑒。

    胡適曾在《讀書》中直言:“我今天根據個人所經驗,同諸位談談讀書的方法。……讀書有兩個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胡適所談雖是常識,但卻能夠不落俗套,常中見奇,自具慧眼。

    中國舊時的私塾教育講究讀書三到:眼到、口到和心到,胡適對此表示贊同,並有了新的體味。在胡適看來,所謂“眼到”,就是每個字甚至每字的筆畫都不能簡單放過,都要認真研究,不然就會鬧出笑話。他舉例説,西文字母一點之差其意大變,將“p o r t”看成“p o rk”就會變“葡萄酒”為“豬肉”,將“oa ts”看成“oak s”也會改“小草”為“大樹”,這真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在中國歷史上因一字之差而産生大笑話或鑄成大錯者,所在不少。所以,胡適告誡人們讀書時萬不可馬虎,關鍵處一定要做到“眼到”。所謂“口到”就是“誦讀”,每一字句都要念出來。這一方法有利於熟悉句子結構,也有利於體會文章的氣勢、風采和韻致。所謂“心到”是指用心思考和分析研究,力求做到“比較參考”和“融會貫通”。如《詩經》裏“于”、“言”二字甚多,在不同地方其用意不同,如果不用心比照就會越來越亂,成了一筆糊塗賬。在“心到”中,胡適還非常推崇“會疑”二字,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讀書才會有大提高和大進展。

    只有“三到”讀書法還是不夠的,胡適認為應有第四到即“手到”。所謂“手到”就是強調多動手,這裡主要包括標點分段、查閱字典和資料、作讀書筆記。而讀書筆記又包括四點:抄錄備忘、提綱節要、筆記心得、探討研究。“動手”不僅會幫助你開闊眼界、增強記憶,還會充分調動你的想像力與創造性,使書本上的知識變活,最終成為你自己的東西。換言之,讀書是讀者被書牽著走,讀者再有主體性也要受到書的限制和規範;而動手時讀者是主人,書卻成了工具,讀者可按照自己的觀念思想和審美理想進行選擇,這就是為什麼經過自己動手的東西往往能夠了然於心,甚至終生不忘。

    談到“博”的讀書目的,胡適説:“所以要博學者,只是要加添參考的材料,要使我們讀書時容易得‘暗示’;遇著疑難時,東一個暗示,西一個暗示,就不至於呆讀死書了。‘致其知而後讀’。”至於那些只通一技一藝者,胡適認為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不會太大,也難有大的作為。胡適本人就是一個讀書廣博的人,幾乎各個領域無所不涉,他還自稱自己有“書癖”。

    在胡適看來,一個人要有大學問必須“精博雙修”,只精不博會一葉障目,而只博不精則好似“一張很大的薄紙,禁不起風吹雨打”。當然,對多數人來説,要做到既精又博那是十分困難的。即便是博學專精的胡適,他也説自己偏于博而失于精。1915年2月3日胡適在日記中説:“學問之道兩面而已,一曰廣大(博),一曰高深(精),兩者須相輔相行。務精者每失之隘,務博者每失之淺,其失一也。余失之淺也,不可不以高深矯正之。”

    胡適還有讀書三好。一是夜讀。夜讀是一種美好的享受,此時正合讀書:寧靜閒逸、無人打擾、自由自在。中國古人有裸身夜讀者,大概深得夜讀之樂。夜裏時間充裕,可安心讀經典大著。夜讀還別有一番情調,青燈黃卷伴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爽心悅目!二是喜在廁上、電車裏讀書。胡適讀書不擇環境,不講條件,有書即讀,他甚至將廁上和電車裏的時間也充分利用起來。1914年7月17日胡適日記載:“有人贈我莎士比亞名劇《亨利第五》,全書三百八十余頁,用薄紙印之,故全書僅廣寸有餘半,長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攜最便,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讀之,惟于廁上及電車中讀之,約一月而讀畢,此亦利用廢棄光陰之一法。”三是連貫式讀書。有人讀書隨意性太強,無一定計劃,而胡適則強調讀書的連貫性,這既包括讀書時間不間斷,也包括讀完一書再換另一本。胡適讀書自己規定:每日讀書不少於6小時。他還説“讀書非畢一書勿讀他書”。

    與林語堂追求讀書之樂不同,胡適立足實用、追求完美,這樣才有可能形成他完整、現實和實用的獨特讀書法。就好像一個志在高峰的登山者,胡適的讀書方法是腳踏實地、有章有法、鍥而不捨而又易見成效的。

    

    光明日報 2001年6月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