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面對書海的浩瀚

    巧合的啟示

    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圖書館。

    1849年,一位流亡倫敦的德國人開始到這座圖書館進行研究和寫作。他在這裡讀過的書多達1500余種,僅讀書作的筆記和摘要,就有100多本。每當讀到興之所至時,他就情不自禁地用腳在地面上來回搓磨,如此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25年間他不僅用腳把座位下堅硬的地面磨出了兩道深深的腳印,而且用手撰寫出一部劃時代的鴻篇巨著——《資本論》。

    近半個世紀後的1897年,一位剛從清政府的魔爪下死裏逃生的中國人,也成了這座圖書館的常客。據清政府雇用來監視他的偵探社當時的報告説:“此人經常地到大英博物館圖書館,在那裏停留至下午七時或八時。”而曾積極參與營救他的康得黎博士後來回憶:“孫逸仙在倫敦和我們住在一起的時候,從來沒有浪費過光陰……他所讀的書,各方面都有,政治、外交、法律、礦物、農業、畜牧、機械、經濟、等等,莫不引起他的興趣,而且攻之甚勤……孫逸仙在今日的中國,是一個獲得最廣博最高尚教育的人,這是無疑的。”他曾自述,在這塊“風水寶地”裏他逐漸形成了日後開天闢地的思想——三民主義。

    我在圖書館瀏覽這兩位偉人的傳記時無意發現了這個巧合,心中不禁一震:舞臺是一座圖書館,人物是馬克思和孫中山,情節是早年的讀書生涯和日後影響世界和中國的思想,而深刻的主題是關於讀書的奧妙!歷史上許多瑣碎的細節,單看起來似乎沒有特別之處,綜合起來卻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啟示。毛澤東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擔任助理員的時候,博覽了大量介紹馬克思主義和各種新思想的書籍、報刊。而他當時的頂頭上司李大釗,由於知識淵博、思想進步被青年學生和讀者們譽為良師益友。魯迅在37歲以前,公余不斷抄寫古書,分析中國歷史和社會問題,其後石破天驚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都展示了豐厚的底蘊。余秋雨在30至40歲的年齡段上,幾乎不問世事,閉門謝客,埋首于東、西方藝術文化史的鑽研和著述之中,完全被一種無法割斷的高華氣韻所裹卷……這點點滴滴的傳説和史實,讓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亙古至今無數先輩對青年讀書的反覆教誨。

    

    多元的思考

    先輩們總是強調讀書的無限作用,卻往往忽視健全文化人格的構建。培根就有一段聞名遐邇的話:“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週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重新品味時我的心裏禁不住涌起一絲疑慮:既然如此,博覽群書的培根自己為什麼成為一個道德敗壞的人呢?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奸臣蔡京、秦檜、嚴嵩,一個個都飽讀詩書,多才多藝。“文革”中的左派文人康生、張春橋、姚文元,讀書不可謂不廣,連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也有所研究。現代一些傑出的作家,人生中也有不光彩的歷程,周作人在民族危難之際淪為漢奸,張愛玲曾嫁給汪偽政權的宣傳部長,郭沫若晚年的一些所作所為也讓人不敢恭維。這些強烈的反差對我的震憾不亞於當初發現巧合時的感覺。不管後人如何用寬容的心態來看待這群“讀書人”,我的心中總不免有一種莫名的不快,畢竟做人要有一條基本的底線!讀書愈多,閱世愈深,人們在審思以“文化”名義示世的一群群衣冠楚楚的偽君子、真小人,一場場冠冕堂皇的假革命、大陰謀後,對讀書都會有一種多元的思考。

    孔夫子對後人用禮教“吃人”一定會深感痛心,佛祖如果有靈,對下跪求私利的蕓蕓眾生也會當頭棒喝的。馬克思對蘇聯史達林時期的種種暴政、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又如何看待呢?經典作品讓教條主義者讀了、人品不端者用了之後尚且會産生無數惡果,更何況世上還有無數動機不良、文風不正、是非不分的書籍會時時面市呢。

    我不排除許多飽學者的作惡多端事實上與書籍無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讀書人如果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淖,所擁有的知識往往與所産生的惡果成正比。與其滿腹經綸而行為不端,還不如目不識丁而一生清白。我曾經突發奇想:知識和金錢其實具有許多共性,善用者可以造福人類、促進文明,而一旦使用者誤入歧途,這兩者都可以産生巨大的負面影響。話題擴大一點:無論經濟、文化還是其他領域,都需要健全的人按照健全的機制進行運作。

    

    界限的跨越

    那些具有健全文化人格的強者,其知識結構往往是沒有學科的界限,其文化素質也是博大精深,如容納了百川的大海。馬克思所掌握的知識可謂既廣博又精深,不但在社會科學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自然科學方面也有很高素養,連他的一些政敵,也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學識淵博者,一個治學嚴謹者。而從康得黎博士的回憶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孫中山先生所學之廣之深。這讓我們在讀書時不必理會許多無謂的劃清界線之説,大可像魯迅先生所説的那樣,只要有益,便可“拿來”為我所用。

    歷史上雄才大略者中,曹操的詩、王安石的散文、毛澤東的詞都是上品,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的文學創作和科學發明成就卓著,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傳統文人中,琴棋書畫乃至金石、印章、手工、烹調等樣樣精通者可謂多矣。蘇軾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景仰的楷模,而《紅樓夢》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信的文本。現代文化大家中,學術、小説、詩歌、散文、翻譯樣樣都有所成就者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魯迅、林語堂、錢鐘書。以我的感覺,建築學家梁思成、社會學家費孝通、物理學家楊振寧、畫家黃永玉的文章,可令文壇不少“家”們汗顏不已。許多墨守成規、畫地為牢的見解在這些強健的文化人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歌德説,人靠智慧劃分出種種界限,又靠著愛來超越這些界限,然後協調兩者而通向美。讀這話時心中頓時一片寧謐,天、地、海渾然一體,返樸歸真的圖景與哲理構成一部人間最深刻的書。個中的奧妙足可讓我們解讀一生,領悟一生,探求一生。

    中華讀書網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