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武俠小説改編電視劇古龍為何不敵金庸

    不久前,根據古龍小説改編的電視劇《武林外史》在熒屏上不聲不響地播完了。

    金庸、古龍是新派武俠小説雙峰並峙的大人物,可他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古龍飄零一生、短命早死,他雖然擁有大量讀者,但社會輿論對他的認定卻不及金庸的十分之一。這種差別並不僅僅體現在文壇上,他們的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後遭遇也不盡相同。金庸的作品,從早期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傳》,到一兩年前多家電視臺爭映《天龍八部》、《神雕俠侶》,再到近期鬧得沸沸颺颺的央視版《笑傲江湖》,或成為武俠劇的經典,或引起巨大的爭議,總能處於輿論的焦點。而根據古龍小説改編的電視劇,或默默無聞地從熒屏上消失,或遭到觀眾激烈的批評,比如多個版本的《小李飛刀》,比如《絕代雙驕》、《武林外史》。

    金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往往成為造星運動,其實古龍的電視劇一樣有明星當家。

    《小李飛刀》的主演是焦恩俊、蕭薔、俞飛鴻;《絕代雙驕》則有林志穎、蘇有朋坐鎮,但是他們在劇中的表現總是無人喝彩。問題並非都出在演職人員的陣容上。

    古龍小説改編電視劇,到底是哪不對勁呢?崔承是焦恩俊版《小李飛刀》的製片人,他在全片拍攝完成後大吃一驚:“沒想到比我預想的還壞得多。”於是只得在後期製作上下工夫,做後期的時間並不比拍攝時間短。崔承認為,金庸以情節帶動小説發展,而古龍著重的是人物內心和意境的刻畫,武打沒招數,用鏡頭表現很困難。

    比如説,小説裏寫“小李飛刀,例不虛發”,見過小李飛刀的都是死人。把這種神話一般的描寫用鏡頭轉變成一把實實在在的刀,怎麼拍?怎麼能讓古龍迷接受?崔承説這一切太難了,他今後再也不拍古龍的戲了。

    有位古龍迷則一腔怨氣:“古龍的電視劇拍不好,是因為導演、編劇、演員都不好,他們都不領會古龍這種邪派高手的精神,動不動把它拍成言情劇。”

    可是仔細想一想,古龍的文學手法未必就是電視劇的剋星。古龍小説在情節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借鑒西方偵探小説的筆法,懸念極強,引人入勝,他成熟的作品奇麗詭異、匪夷所思,而又基本符合邏輯,環環相套,結局出人意料,比如《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等等。這樣的小説沒有理由拍不了電視劇。問題在於,以往改編古龍小説的編劇們,對現成的素材視而不見,往往沉溺于多角戀愛不能自拔,甚至還要畫蛇添足把情感問題弄得更複雜。結果古龍筆下那些性格分明的人物無一例外變得婆婆媽媽。

    另一個問題是表現人物。古龍的小説人物不像金庸那麼生活化,有時候甚至是造作、不合理的。這在文字閱讀中能帶來意外的快樂,變成影像卻需要費一番週折。

    其實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已經提供了優秀的範例,這部電影的人物來自金庸,而其中的劇情演進,人物內心、情感、對話,卻基本是古龍式的——其要訣就在於詩意的誇張。當然,這種誇張要根據不同的人物精心設計,最起碼要表現出小李飛刀和沈浪之間的差別。

    至於古龍來無影去無蹤的招式,用鏡頭表現應該不成問題,它需要的是一點有想像力的特技效果。其實對一部電視劇而言,特效從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如果能講好故事,演好人物,觀眾應該不會過度挑剔小李飛刀是否看得見。

    古龍生前寂寞,身後淒涼,留下的惟有大批良莠不齊的小説和大量擁戴他的讀者。如果古龍的作品能夠通過優秀的電視劇得到更廣泛的傳播,那麼上可以告慰這位江湖怪才的在天之靈,下可以達成千千萬萬古龍迷的心願,而對於電視劇自身,也是一種新樣式的探索和突破。

    《北京青年報》2001年5月2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