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正視精神疾病

余鳳高

    説起精神病,人們往往會想到古代那個踩在孕婦身上使她流産而死的居魯士國王岡比西斯,想到莎士比亞戲劇《奧瑟羅》中扼死妻子、隨後自殺的威尼斯大將……因此,感到十分可怕。

    不錯,這些都屬於精神病,但卻是最嚴重、最極端的病例。其實,凡是導致狂想、幻覺、判斷障礙、頓悟障礙、思維障礙和不能客觀認識現實等症狀,都屬於精神病的範疇,但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此類症狀,卻並不都是精神病人。

    精神病是文明帶來的疾病。當人類僅為溫飽而勞作的時候,是很少患精神病的。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陷》裏説:一個人患精神病“是因為不能容忍社會為了它的文化理想而強加在他身上的種種挫折。”西方第一批精神病人是基督教的統治壓抑人性造成的。十八世紀、十九世紀經濟動蕩帶來的危機和失業、貧困、污染、公害,又使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精神病人,尤其是精神病中的一種憂鬱症。今天,此類情形有增無減,世界衛生組織在1989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到,當時,“全世界抑鬱症患者的人數已達2億人”。10年後的今天,該組織報告説,至少有5億人患有各類精神病,佔世界人口的10%,中國的情況,統計材料表明,目前有各種精神病人約1600萬人。

    不過精神病也像別的疾病一樣,是逐漸嚴重起來的。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它可以治療,因此也是不可怕的。怎樣發現、怎樣治療呢?如果天天擔驚受怕,天天去醫院,盯住精神病醫生問:“我有沒有精神病?”那麼,即使本來根本沒有病,也已經像個精神病人了。是否出現初期的精神病症狀,其實自己也是可以檢查、可以治療的。《精神自診手冊》一書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初步檢查的有效方法。

    大多有關精神學方面的書,由於是為專業人士寫的,充滿難懂的術語,一般人根本沒法看懂。《精神自診手冊》是在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指定教材《精神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的基礎上改寫的大眾讀本。《精神病診斷及統計手冊》一書由於為精神疾病提供了正式的定義,為全世界各地的臨床機構所接受,被稱為診斷精神病的“聖經”,因而從1994年出版以來,已經發行逾百萬冊,這在專業書籍中是很少見的。《精神自診手冊》的兩位作者都是醫學博士和精神病學專家,其中艾倫弗朗西斯博士還是杜克大學的行為科學系教授,因此他不僅能從精神學的角度,還能從社會學、心理學、社會和文化人類學等人類行為角度去看待精神病人。這就使他的這本書能在精神病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讓讀者從眾人共同的人類行為方面去理解此病的種種情況,比較容易理解。讀他對病例的介紹和分析時,常使人覺得好像是一個朋友在與我們聊天,陳述他所耳聞目睹的某一個人的病情及發現和自診情況。

    《精神自診手冊》的體例也有它的特色。全書由簡要的“精神自診二十問”和二十章詳細診查各種精神疾病的主體構成。前一部分是告訴讀者對自己或他人的精神心理狀況的初步印象;後者則是對初步檢查發現可疑後的進一步自檢。當然,如作者強調的,這仍然不是確診,最後的診斷要由精神病醫生作出。書中按照自診的規律和需要而作的安排,既有科學性又有條理。

    以“強迫—強制衝動”為例,強迫—強制衝動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精神病症狀。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經常控制不住要在街上跳舞或跳躍;法國詩人波特萊爾經常克制不住向商店的窗子投擲瓶子或罐子……

    《精神自診手冊》舉出很多這類強迫—強制衝動;如在握手、摸錢、讀報或去過衛生間之後,總覺得自己全身滿是細菌,即使檢查10次、20次,仍然不放心,感到煤氣灶或房門沒有關好等等。

    《精神自診手冊》指出,強迫—強制衝動是一些令人不安的想法、衝動或圖像,它一次次重復出現,已經變成一種儀式化的行為或想法,造成嚴重的憂鬱症,干擾了日常生活,儘管它對當事人來説毫無意義,仍禁不住受到驅動,非要做或想這些事情,否則就無法釋放由這些衝動引起的焦慮。但是作者強調,它與現實生活中的焦慮,例如擔心錢不夠用,擔心被老闆炒魷魚,擔心親人的健康等實際問題是不同的。作者建議用暴露和反饋預防方法來對這樣的病症進行治療,如對覺得自己滿身細菌的人,故意讓他暴露于引起強迫—強制衝動的環境中,並事後不準他洗手,最初,他仍會産生極大焦慮,但反覆系統地暴露在焦慮之下後,慢慢便會覺得不一定非要做那些強迫—強制性的動作,而會産生強烈的自控意識了。如果這樣做過之後仍舊無效,那麼可以加一些藥物配合治療。對憂鬱症、易怒情緒、恐懼症、不明病痛等其他種種精神病症狀,《精神自診手冊》一一作了分析、鑒別,提出治療方案,讀來易懂,且切實易用。

    無知使人勇敢——盲目的勇敢,也使人膽怯和恐懼。精神病不只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同時還是一個社會問題。《精神自診手冊》有助於人們對精神疾病的了解,消除偏見,給精神病人更多的愛。

    壓題照片:凡高的自畫像顯示,凡高的作品在風格上的主要改變,象徵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在走向瘋狂時的極力掙扎。

     光明日報2月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