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葉朗:人文精神的堅守與呼喚

陳言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説,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它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

    就拿藝術來説,德國著名詩人席勒曾感嘆道:

    論勤奮你不及蜜蜂,

    論敏捷你更像一個懦蟲,

    論智慧你又低於高級的生物,

    可是人類啊!你卻獨佔藝術!

    因此,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現象,人類智慧之花,人文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所特有的,是為人而存在的,是人類有史以來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人類的世世代代繁衍承傳中一直佔據著優先的地位。可以説,一部浩瀚而無有窮盡的藝術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地“認識你自己”的心靈歷程的形象化的歷史。正如英國著名美學家科林伍德指出:“沒有藝術的歷史,只有人的歷史。”

    人文精神不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內容,而且影響到物質文明建設。它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文化個性的核心內容;是衡量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個國家的國民人文修養的水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準。

    然而,現實情形卻不容樂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社會上存在著一種輕視人文學科的風氣,在大學教育中則存在著一種“重科技、輕人文”,“重專業、輕教養”的傾向。特別是在經濟建設的熱潮中,更容易出現功利與技術壓倒一切,輕視人文建設的傾向。

    著名學者、美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北大哲學系、藝術學系、宗教學系系主任葉朗先生,近年來一直十分關注人文學科的建設與人文精神的培養與弘揚等問題。他在各種場合都大聲疾呼,希望全社會都來關心和重視人文學科和人文教育。作為全國政協常委,他曾多次向中央領導提出“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針”的建議。1999年,中央經過研究,接受包括葉朗先生在內的教育界很多同志的建議,正式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針。

    最近,葉朗先生身體力行,組織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歷史系、藝術學系等一批中青年學者,致力於人文學科的建設,主編出版了“人文學科與人文精神”系列叢書,在學界和社會上産生了強烈的反響。

    不久前,筆者走訪了叢書主編葉朗教授及部分書作者。

    在問及人文學科的含義時,葉朗先生指出:所謂人文學科,是指哲學、文學、藝術、歷史學、倫理學、宗教學等學科。人文學科的研究對像是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因而它不同於自然科學。人文學科總是要設立一種理想人格的目標和典範,從而引導人們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去追求人的完美化。

    人文學科沒有直接的功利性,不能直接産生經濟效益,但這並不等於説人文學科沒有“用”。從根本上説,人文學科能提供一種正確的價值和意義體系,為社會提供一種正確的人文導向,從而對廣大群眾,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人文教育,提高逐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和文化品格,塑造一種文明、開放、民主、科學、進步的民族精神。因此,它關係到一個民族的精神的塑造,關係到國運興衰和民族的未來。

    關於這套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組織的“21世紀素質教育系列教材”之一種的“人文學科與人文精神”系列叢書,葉朗先生指出,大學教育不是單純的職業教育,它的目標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學生進行職業訓練,而是要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編寫這套叢書就是希望對於在高等學校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有所幫助,所以這套叢書不僅要面向人文專業的學生,而且要面向理、工、農、醫以及政、經、法等非人文專業的學生。

    由葉朗先生主編的這套叢書已經首批推出了《美學的意蘊》、《藝術的意蘊》和《倫理學的意蘊》3種。

    《藝術的意蘊》一書作者,北京大學藝術學系副教授陳旭光博士在接受採訪時頗有感慨地説,“本書的寫作,對我來説,是一次對色彩斑斕、博大精深的藝術世界的心靈之巡禮,稱得上是一次‘靈魂的探險’。”這本書緊緊扣牢藝術與人的互為本體的關係的角度,主要從藝術及藝術學的學科定位、藝術的獨特功能、價值和人文意義等核心問題立論。

    當筆者懷著一種急切的渴求披閱瀏覽上述各有新意、風格獨特、個性鮮明的著述,又與葉朗先生等人面談之後,不禁感慨萬千,同時對人文學科與人文精神的建設充滿信心。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01月0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