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日常生活的精神漫遊:《惶然錄》

張立國

    庸常的日子如流水一樣駛過,在詩意匱乏的時代,一個人在面對日常生活時會有怎樣的感悟?我在葡萄牙的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的思想隨筆集《惶然錄》中尋找到了答案。

    費爾南多佩索阿(1888一1935)生前經歷單調,默默無聞,只出版過一本書,死後始有詩名。而他的散文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成為西方文學界一個重大的發現,受到普遍的重視,成了人們熱烈談論的經典。他由此被批評家譽為“歐洲現代主義的核心人物”。《惶然錄》是他的一部擬日記體散文集,在埋沒了半個世紀之後,于1982年首次以葡文版面世,1991年才譯成英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閱讀《惶然錄》,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作者的寫作方式既具真實性又具獨創性。日記作為一種最為私人化的寫作方式,往往最能真實地傳達寫作者的思想及情感。佩索阿總是從具體細微的事例入手,從身邊的普通人的生活入手,集敘述、描寫與感慨于一體,使人透過瑣碎平凡之日常生活,看到表面之下深藏的“真的存在”。如佩索阿在一次理髮時不經意地猛然發現一位熟悉的經常給自己理髮的理髮師死了。由此聯想到消失的時間,逝去的人事和突然空缺的一切,從而突然産生出一種焦慮,一種對人性之深刻的關注,對人的微不足道與渺小的巨大悲憫。這或許正是佩索阿的魅力所在。

    記得維特根斯坦説過:“我的語言的界限意味著我的世界的界限。”佩索阿似乎早已深味于這種思想之中,他説:“真正的景觀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因為我們是它們的上帝。它們在我們眼裏實際的樣子,恰恰就是它們被造就的樣子。我對世界七大洲的任何地方既沒有興趣,也沒有真正去看過。我遊歷我自己的第八大洲。我的航程比所有人的都要遙遠。我見過的高山多於地球上所有存在的高山。我走過的城市多於已經建起來的城市。”佩索阿在日常生活裏的精神漫遊,讓自己的思想脫離了居所的樊籬,直抵內心深處的靈魂。

    有意思的是,無論從文題還是從文本的內容來看,《惶然錄》所兼具的語言風采、理性意識、批判精神、智者風度都帶有譯者韓少功先生為人為文的印痕。

    《長江日報》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