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遺産再現:《敦煌石窟全集》

    欣賞敦煌石窟﹐保護敦煌石窟﹐別要待到後悔莫及之時。這個位於沙漠地帶的寶藏﹐現正抵受著風沙的侵蝕﹐極需關心中華文化﹑重視敦煌藝術人士的支援。若既想欣賞敦煌藝術﹐又為保護敦煌石窟貢獻一分力﹐大可以收藏《敦煌石窟全集》。

    為保護敦煌文化遺産而成立的「香港敦煌佛跡防護功德林」籌備委員會﹐得到敦煌研究院送出一百尊《大妙相菩薩銅像》﹐作為向本港及海外《敦煌石窟全集》藏家致敬﹐每套全集售價一萬零八十元﹐在這筆收入中﹐將撥出百分之四十作為敦煌研究院防護工程的善款。《敦煌石窟全集》由敦煌研究院主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陳萬雄昨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現時文化界許多人都對被拆掉的舊北京城深感可惜﹐他不希望敦煌成為另一座舊北京城﹐他認為許多人不認識敦煌﹐才沒法了解其文化價值所在。他經常在敦煌石窟看見為數眾多的德國人﹑法國人或日本人慕名而來參觀﹐中國人卻較少﹐因此感到更需要向各界人士推廣倡導。「香港敦煌佛跡防護功德林」籌委會曾舉辦籌款及宣傳活動﹐從而讓更多中國人了解敦煌的價值﹐半年來獲得良好回應。

    商務印書館助理總編輯張倩儀介紹説﹐敦煌研究院去年為紀念發現藏經洞一百週年暨敦煌學一百週年而特製了一千尊《大妙相菩薩銅像》﹐大妙相菩薩是彌勒佛的脅侍菩薩﹐該銅像是根據莫高窟第一百九十四窟西壁龕內南側塑像﹐由敦煌研究院雕塑家杜永衛所制﹐原本的大妙相菩薩是一尊彩塑像﹐比銅像版本略高﹐在敦煌石窟中﹐並不是大眾熟悉的藝術作品。

    可是敦煌研究院為何挑選這尊佛像作為這樣隆重的紀念之作﹖張倩儀解釋説﹐一般人所熟悉的敦煌藝術品往往是飛天﹑觀音等﹐然而敦煌石窟中卻蘊藏著無數具文化﹑藝術﹑建築﹑宗教﹑社會等價值的作品﹐敦煌研究院挑選這尊佛像﹐便是希望傳達一種資訊﹕就算人們未必一眼便認識這一尊佛像﹐其工藝﹑線條﹑造型及服飾之美﹐實際上美不勝收。

    由敦煌研究院主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共二十八卷﹐已推出了七卷﹐現時剛完成的有《本生因緣故事畫卷》﹑《報恩經畫卷》及《交通畫卷》。張倩儀介紹説﹐這三卷的內容﹐都有不少是人們熟悉的﹐例如《本生因緣故事畫卷》中收錄了二十五個有趣的本生因緣故事﹐本生是指佛祖前生的經歷﹐因緣則是指佛教徒傳教的民間故事﹐除了圖文介紹﹐卷內亦設計了情節分佈圖﹐幫助讀者理解畫面上的故事結構。

    《報恩經畫卷》收錄不少有關孝道﹑行善的故事﹐其中有一幅《寶雨經》描寫了唐朝武則天稱帝時被封為東方月光女皇﹐救治天下的故事﹐這幅壁畫原作局部曾被美國人盜去﹐幸好有關武則天的部分則保存下來。另一幅《勞度叉鬥聖變》中舍利弗與勞度叉大鬥法的場面﹐在古典名著《西遊記》中亦有詳細描繪﹔還有《目連變》記述目連救母的故事﹐也是我國盂蘭節的源頭。

    張倩儀續説﹐在二零零三年﹐《敦煌石窟全集》將全部完成﹐市民于三月底前訂購總共二十八卷﹐便可獲贈一尊《大妙相菩薩銅像》﹐每收藏一卷便獲贈敦煌研究學者饒宗頤所題的《心無罣礙》及《六字大明咒》經文兩幅。

    此外﹐商務印書館星光圖書中心正舉辦「發現敦煌圖片展」﹐展出上述三卷畫卷的部分圖片﹐展期至本月十九日。

    

    大公報2001年1月16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