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駱玉明口頭點評余秋雨和王朔

    最近,復旦大學教授駱玉明編著的《近二十年文化熱點人物述評》一書受到了文化圈內人士的關注,因為書中點評的人物,時間近、距離近,且書中有觀點鮮明的批評。但讀者也發現,余秋雨、王朔等現在大眾普遍認定的熱點人物,並沒進入被點評的行列。

    駱玉明解釋道,“近20年文化熱點人物”是指這20年間曾經受到社會——尤其是知識界格外關注的人物。選擇文化熱點人物的標準只有一個:他們在近20年中都曾經成為社會文化的熱點,這種“熱”有其深長的意味,也就是與社會思想文化的變化有比較深的關聯,而不是像漂亮的明星只能喚起一時的轟鬧。余秋雨原本在被選行列,但圍繞他的爭議太多,而且氣氛混亂,本書不想捲入這種爭議。王朔的情況與其相似。我的想法是避開喧囂。只有隔開時段,才會有更清晰的評述。

    駱玉明自己對王朔作了一番口頭評價。“最初我對王朔的東西很喜歡。我相信他本來的出發點是認真的,誠懇的,但他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路,於是沉迷在調侃中,最終失去了對問題的興致。再則,王朔是一個十分懂得市場的人。他挑起爭議,是為了把大眾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就如他批金庸,批得亂糟糟,因為他從未把金庸好好讀完。他的目的不在批評,而是要讓自己成為中心。正如肯尼迪夫人傑奎琳説過的一句話:永遠要站在舞臺的中心。但舞臺就這麼大,大家都要擠來擠去,因此,表演本身已被忽視。就像在廣告很發達的社會,廣告的所有目的都是為了使産品成為名牌,所以品質反而被忽視了。”

    對於余秋雨,駱玉明説:“目前對余秋雨的批評,情緒化的東西太多,而且往往不是對作品而是對人的批評,甚至是攻擊,很失態。有一部分人通過對余的批評抬高自己,以為自己是文化教主。而余秋雨也有些失態,譬如把批評他的人與盜版者捆在一起説,不僅得罪人,而且顯得焦躁不安。書中放棄點評余秋雨,就是不想捲入意氣用事的氣氛中。”

    駱玉明説,余秋雨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但過於聰明。他的作品,抒情的時候左顧右盼,使他本來具有的才華受到很大的限制。余秋雨的散文中,確實經常有錯誤,但考慮到他寫的不是學術論著,有錯指出來就可以了。有些人不喜歡余秋雨,主要是他與市場的關係太密切了。但余秋雨現象的社會意義是,文人應怎樣與市場發生關係?知識分子應以怎樣的姿態進入市場?這很值得探討。

    人民日報2000年12月2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