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專家解析:有怎樣的教育理念就有怎樣的教師語言

    北京市朝陽區教委在師德建設中發現,中小學教師言語不慎傷害學生心靈的現象很普遍,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們在1萬多名中小學教師中徵集文明用語和文明忌語,結果老師們自己列出了2000多句文明用語和1000多句教師忌語。在由區教委從中篩選並公佈的40句教師忌語中,諸如“我要是你早不活了”,“你這孩子無藥可救,狗改不了吃屎”,“你真笨,你真傻!你簡直就是個白癡!”,還有“閉嘴”、“低能”、“缺心眼兒”、“不懂人話”等等“忌語”令許多家長大為震驚,他們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會經常遭受這樣的心靈傷害。而孩子們卻不以為意,聲稱已經習慣了。

    “如果對學生使用粗暴語言的是個別人,我們可以將其認定為個案,不足以引起社會震動;但這種現象在相同的崗位,成批地經常性地出現,我們就該探究一下是不是出了根本性的問題。”近10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小學教育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教育係副教授康健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康健先生認為,我們現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尊重孩子人格、尊重孩子受教育權利、平等並且民主化的教育體制,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教育是孩子應有的權利,使每個孩子在校學習、上課獲得知識、獨立發表個人意見、平等與老師交流的權利都得到實現。而現狀基本上還是以老師為中心,以嚴格的分數考核劃分等級、區別優劣。在這樣的體制中,不僅學生,學校和教師也被以僵化的等級考核劃分,充滿感情、個性活躍的生命被分數、符號所替代。

    康健説,在一個封閉的、等級嚴格的教學環境裏是不可能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前在我們的中小學裏,很多學科甚至包括德育,採用的都是等級加量化的考核評價方式,百分制的量化標準不僅是教育手段,而且還成為教師管理學生的手段,這是十分糟糕的。許多這樣實施管理的教師很容易簡單粗暴地給學生下終結性的評價--給人戴帽子,下結論,有些孩子被認定“這輩子完了”;給人指方向,認定其“只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孩子們在這樣的教育環境裏有一種畏懼,他們是弱小者,是任人擺布的小角色。經常可以聽到有孩子説在學校裏書念不下去了,和老師關係不好,學習不好要轉學了等等。細究一下,在孩子們成長髮展的青少年時代,誰有資格給他下一個“一輩子完了”的結論,誰有這個權力?如果有人敢下這樣一個結論,又考慮過它的後果沒有?我

    們這個社會渴望創新,但這種管理和評價體系恰恰抑制著創造性的人才,因為很多創造性的人才表現出的是違背常規、非主流的特徵。

    教師粗暴對待學生的現象由來以久。幾年前,康健在已從事教育工作的學生中,進行過幾次主題是“回憶自己最難忘的教育經歷”的調查。結果這些已做了老師的人,有超過三分之一寫下的是在“曾經是個孩子,曾經渴望尊重”的年代,被老師侮辱和語言中傷的痛苦經歷。

    對4月2日本報刊載的《“我以性命擔保她行”》一文中美國老師寫下的評語,康健説,這其實也是給孩子下了個很大很全的評價。但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間信任、理解和默契為前提,它對學生人格的充分信任所産生的激勵作用是巨大的,對於從封閉的、等級嚴格的、漠視學生尊嚴的教育下走出來的中國女孩,衝擊尤其強烈。

    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評價方式,評價體系是教育制度、教育觀念的折射。對於有的學校和教育機構提倡教師文明用語和忌語,康健先生説,有必要,但教師的語言是不可能通過公式化、模式化的誦記就可以凈化的。只有我們的老師具備了孩子是教育主體的教育理念,口隨心願,自然就會有打動孩子的語言産生。(鄒艷娟)2001/04/06

    《中國青年報》2001年10月22日

相關新聞

學生因受體罰大批轉學 湖北宣恩進行嚴肅處理

教師資格首次認定 廣州出臺實施方案

學生出走責任在誰 學校應否賠償

《中學教師的好榜樣》在河南教育界反響強烈

教師徵婚 應徵者竟是自己的學生

安徽肥東一中“首席教師”獲津貼萬元

收入差異導致人員流動 教師告別鐵飯碗時代

浙江一教師猥褻14名男童 家長索賠70萬

驚聞74名學生罰跪3小時

上海教師資格申請認定全面啟動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