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中國經濟軟著陸尚需時日

———訪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太首席經濟學家陶冬

宏觀調控在遏制經濟過熱上面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過熱的根源就是企業、地方政府、銀行這三者的利益關係並沒有得到根本的理順和解決,當信貸開始放鬆的時候,投資還會出現反彈

記者:首先,請您評價一下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

陶冬:從目前的統計數字來看,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個比較明顯的回落趨勢,但是我認為這個回落是暫時性的,投資和信貸出現反彈的可能性還是不小的。我認為宏觀調控的週期可能還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目前説中國經濟已經出現軟著陸可能為時過早。

記者:您如何評價中央此次的宏觀調控?

陶冬:我個人認為宏觀調控在遏制經濟過熱上面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過熱的根源就是企業、地方政府、銀行這三者的利益關係並沒有得到根本的理順和解決,當信貸開始放鬆的時候,投資還會出現反彈。與此同時,中國的通貨膨脹情況在惡化,“瓶頸”現象是這次中國經濟過熱的最大症狀,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因此我不認為目前的宏觀調控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

記者:您認為下一步宏觀調控應該怎麼走?是應該繼續保持這個力度,還是應該在某些方面做一些變化?

陶冬:4月下旬開始的“一刀切”

似的信貸緊縮不可能長期維持,因為這種情況已經導致了大量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在現金流上面的困難。如果這項政策繼續維持下去的話,相信不用太久就會出現一次比較大的破産潮,這是目前中國經濟無法承受的,對於經濟和社會的安定團結也是不利的。我們相信4月下旬的調控政策會有所調整,同時在政策上面也會逐步地向加息,甚至向人民幣的匯率波動上面移動,但是最終解決地方“鐵三角”似的利益聯盟,除了貨幣政策以外,可能還需要當年“朱鎔基”似的行政式調控。

記者:您認為這種行政式調控是必須進行的嗎?

陶冬:中國這一輪的經濟過熱有貨幣環境的因素,儘管經濟出現了比較強勁的復蘇,但是貨幣政策沒有及時地從抗通貨緊縮向抗通貨膨脹轉換,導致了國內流動資金量偏大,這就是出現投資過熱貨幣環境上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於中國體制上的原因,銀行對於信貸風險管理上面的缺陷以及地方政府追求地方GDP的衝動,這些因素都是非市場因素,很難單單靠調整利率來解決。從地域來講,儘管宏觀行政調控並不是今後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但目前還是一個不得已的措施。

記者:下半年以來,中國內地關於是否加息的消息又紛紛出來,您認為現在是不是需要加息?

陶冬:我認為中國加息勢在必行,通貨膨脹率從負數上升到5%以上,如果不加息實際上就等於在減息。政府由於政治上的考慮以及各部門協調上的需要,可能延緩加息的週期,但不可能改變加息的趨勢。我個人認為,今年年底以前,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大。實際上,市場上對於加息的猜測,也反映出市場對加息客觀環境逐步形成的肯定。總之,我認為加息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記者:您認為什麼時候加息是最合適的時機?

陶冬:加息的時機要問央行行長,但是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我認為,加息應該越早越好。前一段時間的一些做法,如“部分行業過熱”就對“部分行業”進行調控,我認為這種做法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就像一壺開水,不撤火,還想壓住冒出的蒸汽,最後只能導致蒸汽從別的地方冒出來。就目前的貨幣環境來講,釜底抽薪,降低貨幣的流通性,是央行的一項職責。

很多人認為,加息是貨幣政策趨緊的一個措施,從某種意義來講,可以這麼認為,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利率水準正常化的過程。過去一段時間,中國的利率降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低位,這是因為在特殊的通貨緊縮環境下的特殊政策,是利率政策的一個異態而不是常態。隨著通貨緊縮的結束,通貨膨脹的“復燃”,貨幣政策也有一個從特殊時期的特殊水準向正常水準轉移的過程。

目前,與其説用加息來調控經濟倒不如説是利率水準的正常化,這本身對於打破地方“鐵三角”的非市場因素,未必有直接的明顯效果,但是對於過熱的房地産以及原材料囤積的降溫是直接有效的。

另外,這次經濟出現這麼大的波動,這麼大規模的投資過熱,某種程度上與現行的人民幣政策也有直接的關聯,由於中國事實上採取的是“盯美元”的政策,這樣貨幣政策就要跟著美國的貨幣政策走,但中國的週期與美國的週期並不一致。

作為世界第七大經濟國,中國需要有自主的貨幣政策,要做到這點,實際上就需要給人民幣的匯率以一定的浮動空間。人民幣什麼時候在匯率上面及外匯管制機制上做出調整,這個時機是由中國政府説了算的,但是從經濟學的資源優化配置,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以及防範金融風險的角度講,我覺得中國有必要重新審視“盯美元”的政策。

“盯美元”不是一個最佳的政策,而是在一個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産物。1997年金融風波之後,中國當時也有可能出現金融方面的不穩定,為了安定東南亞各國的民心,政府將人民幣和美元挂了鉤,我相信這是一個暫時性的措施,但是一個國家盯住另一個國家的貨幣,可以説是進去容易出來難。

記者:在您看來,是否現在中國提高了利率就是與美元脫鉤邁出了一步?

陶冬:我認為,利率稍微提高一點與美元脫鉤是相關的。因為美國已經加了息,但是,中國加息的空間要比美國更大,我估計在今後的12至18個月中國加息的幅度應該是2厘到3厘,這個是從利率水準正常化、中國傳統的利率水準結合目前通貨膨脹的預期而得出來的結論。要想把中國的貨幣環境恢復到一個和可實現經濟增長相配合的水準,利率的上升幅度還是不小的。我個人認為,與其猜第一次加息幅度到底有多大,倒不如看看這次總的加息幅度有多大。相信第一次加息對於市場的震動效果,要比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更大,從長遠來看,2厘、3厘的加息幅度可能對未來中國的樓市、股市、債市産生相當深遠的影響。 (賈南 闖小燕)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9月10日


經濟學家陶冬:加息過重不利於經濟軟著陸
林兆木:中國經濟可實現軟著陸
摩根大通分析報告:中國駛入經濟軟著陸快車道
陶冬:中國及早調控不耽誤奧運和世博
劉國光:慎言“中國經濟軟著陸”
經濟專家:中國國民經濟不存在“軟著陸”的問題
樊綱看好“軟著陸”
樊綱:“軟著陸”有望實現 “已經實現”還為時尚早
劉偉:"軟著陸",民營資本更需制度保障
上海市經濟出現軟著陸可喜態勢
中國經濟向“軟著陸”邁進 宏觀調控取得成效
陶冬:涌入中國的200億美元“熱錢”效應
宏觀調控 抑制經濟過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