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用兩隻眼睛觀察中國經濟走向

■本輪宏觀調控為什麼行政手段有那麼大的效應,值得思考。而現在企業可以根據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進行自主投資,這將有助於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這也預示著今後我們可以更多地運用市場手段,來有效地對投資進行調控。

■央行執行貨幣信貸政策要強調其靈活性,尤其要強調對信貸收縮的調控藝術性。而對商業銀行來説,則需深化改革,促進自身觀念和經營行為的變化。如此就可以化解目前經濟運作中存在的相關矛盾。

■對於中國而言,影響物價波動已不再局限于國內因素,國際因素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用兩隻眼睛看國內物價變動,由此才能較為正確地預期國內物價的變動趨勢。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發現中國的資本市場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對宏觀經濟運作作出如此敏感的反應。這種反應不僅表現在對行情的短期判斷上,也表現在對經濟運作,特別是某些行業的中長期趨勢判斷上。

那麼,中國的宏觀經濟情況到底怎樣?在中國的經濟成分、體制結構、國內外市場環境等因素都已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如何認識中國經濟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對本輪宏觀調控有什麼樣的影響?從短期及中長期看,又應該採取怎樣的對策?這些問題不僅是投資界關心的話題,也是社會各方都很關心的話題。

在一個大雨傾盆的午後,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夏斌先生的辦公室。夏斌先生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證監會交易部主任、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非銀行司司長,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碩士、博士導師、兼職教授等。深切的人文關懷、透徹的經濟學知識、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多年來對中國經濟的切身體悟,使他擁有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向做出一番令人思索的解析。

目前我國經濟運作的複雜性集中體現在四大矛盾中

記者:目前我國經濟形勢的複雜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夏斌:我概括了一下,這種複雜性主要表現為目前經濟運作中存在著四大矛盾:一是投資增速直線下降與投資項目清理不理想之間的矛盾;二是投資增速下降較快與中長期貸款增速下降較慢之間的矛盾;三是央行已達到宏觀調控分解的目標與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矛盾;四是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環比增幅下降與國際市場初級産品價格上升之間的矛盾。我想依次來解釋和分析一下。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1-2月份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53%,3月份為43%,4月份為34.7%,5月份為18.3%,6月份回升為22.7%。這些數據告訴我們,投資增速直線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似乎有點快了,這是多少年來所沒有的。

從我國的歷史經驗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回落過快,會導致國民經濟的較大波動。從同比看,與今年1季度GDP增長9.8%相比,

2季度GDP同比增長9.6%似乎波動並不大。其實,情況並不是完全這樣。我們利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測算環比情況,剔除季節因素後今年2季度GDP環比增長速度僅為0.55%,折算成年增長率為2.2%,此前三個季度(去年3、4季度及今年1季度)GDP環比增長速度平均為2.9%,折算成年增長率為12.1%。通過比較發現,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經濟增長環比由12.1%的速度一下子下降到了2.2%。下降過快肯定會産生影響,譬如不良貸款和失業問題等。而另一方面目前對投資項目清理的初步結果又不甚理想,表明投資增速日後還可能出現反彈,所以説形勢是比較複雜的。

記者:對投資項目清理效果不理想,大家了解的資訊比較少。

夏斌:這一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據國家有關部門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儘管投資增速快速下降,但目前對擬建、在建項目的整頓清理並不甚理想。由各地方提供的清理投資項目的初步結果顯示,在所有擬建或在建項目中,只有4%至5%比重的投資項目是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在4%至5%的項目中,又僅有5%是被明確叫停的,10%擬建項目將被取消,超過80%的項目是暫停建設或限期整改。在80%的投資項目中,有很大部分是可以通過補辦手續後開工。從5%、10%和80%這幾個數據分析,真正停止建設的比重只有0.25%。這些數據揭示了目前違反法律法規投資項目的清理結果是不甚理想的。

記者:現在,我們很想了解您提出這一矛盾,想要説明什麼?

夏斌:我想指出,一方面,目前我國固定資産投資規模仍然偏大,仍是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截至6月份的數據,投資增速在短期內快速回落,又讓我們擔心是否會造成國民經濟的較大波動?因為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還主要是靠投資快速增長拉動的,投資增速回落過快,有可能對經濟增長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目前的投資增速快速回落的基礎並不牢固,看一下各地提供的清理投資項目的結果,大多數項目可能還在上,許多暫時限期進行整改或整頓的投資項目仍然存在著繼續開工的巨大壓力。所以,這對矛盾使得下半年經濟形勢變得更加複雜,也加大了國家宏觀調控的難度。

記者:央行在今年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反覆指出,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比重過大,中長期貸款增速依然較快,其中隱藏著系統性風險。那麼,這與投資增速下降較快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關係?

夏斌:我們發現,投資增速下降較快與中長期貸款增速下降較慢之間存在著不匹配的現象,這是矛盾的。因為,5月份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8.3%,環比回落了16.4%,但同期中長期貸款增長32.7%,環比回落不到1個百分點;6月份投資同比增長31.0%,環比增長回升了1點,但同期中長期貸款增長仍保持30.8%,環比增長僅回落1.9個百分點。這表明,與投資增速快速回落及波動較大相比,中長期貸款增速的回落速度是非常慢的。這一點很明顯。

記者:那麼,這對矛盾會産生什麼影響?

夏斌:如果統計數據是真實的,這意味著一些投資項目處於在建過程中,新的貸款拿不到,老貸款只是工程款的一部分。銀行難以收回老貸款,就容易變成新的不良貸款。當然,這裡面也不排除有這樣的情況,即銀行貸款已經出去了,統計上表現為中長期貸款,但錢到企業後,由於清理整頓,統計上還沒表現為投資,所以固定資産投資和中長期貸款增長速度表現不同步。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以後一二個月中,又可能出現相反的不同步,即投資增長速度上去了,而長期貸款增長速度相對又下來了。

記者:央行第二季度報告中談到了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話題,那麼目前央行嚴格控制貸款總量對企業尤其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的影響是怎樣産生的?

夏斌:這是我要談的第三個矛盾。根據央行2003年貨幣政策報告,2004年貨幣供應量增幅和新增貸款規模應低於2003年的實際水準。其中,M1和M2分別增長17%左右,人民幣新增貸款增加2.6萬億元。從目前看,今年上半年人民幣新增貸款餘額為1.43萬億元,按照目前貨幣信貸增速回落的速度分析,央行有望實現年初確定的新增人民幣貸款2.6萬億元的分解調控指標。

與此同時,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企業正常的流動資金非常緊張,從企業存貨增加和應收賬款增加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這一影響。根據央行第2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6月末,企業存貨同比增長22%,其中原材料存貨增長25%,産成品存貨增長16%,原材料存貨增長高出産成品存貨增長9個百分點。存貨佔流動資産比重已接近30%,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增長18.7%。企業存貨增加和應收賬款增加,突出地反映了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現狀,我們也可以從央行常用的M1減GDP再減CPI之差等指標中,得出企業流動性明顯下降的信號。

但是,央行認為,目前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是由於企業經營過度依賴銀行貸款,以及企業單位産出所佔用的流動資金不斷增加等因素造成的。我不完全同意央行的觀點。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是個老問題,不是新問題。我曾反覆強調過,市場上總體流動性偏多是事實,是由多方面歷史原因所致。中國經濟結構存在嚴重的問題也是事實。因此當金融宏觀總量調控時,結構矛盾往往會凸現。資金一緊,應該緊的企業和項目緊不下來,資金一松,也往往松不到應該松的企業和項目上。如果忽視結構問題,總量政策往往難以堅持。企業過度依賴銀行,既是歷史問題,宏觀調控時自然要考慮歷史背景。既然長期積累的問題不可能短時間解決,制定總量調控目標時就要考慮此體制、歷史背景因素,金融總量政策的實施要有輔助的相關政策相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這一矛盾又突出了央行下半年緊縮貨幣信貸政策的調控難度。

記者:我們注意到,您對國內物價水準波動趨勢的分析,提出了要注重結合國際市場商品價格變化特徵,來綜合判斷國內物價水準的變化情況。

夏斌:確實如此。因為今年我國進出口總額有望達到1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大概要佔到GDP總量的65%左右,也就是説,中國外貿依存度在不斷提高,中國有65%的經濟活動是與國際市場密切相關的。所以,觀察今後國內物價水準變動情況,不應該脫離國際市場背景與全球商品供求形勢,孤立地去分析國內物價水準的變化趨勢。

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增幅在下降,或者説上升趨勢在減緩。但是,另一方面,國際市場初級産品的現貨價格卻在上升。1-7月份同比上升了25.21%,環比上升了2.2%。其中,主要是能源和工業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例如7月份國際期貨市場工業指標上漲4.5百分點。這表明,在目前中國PPI環比增幅下跌時,國際市場上工業原材料和其他能源價格在上升。這對矛盾現象的形成,實際上是要提醒我們關注國際因素對國內物價水準變動的影響力。

目前儘管中國的PPI和CPI環比增速在下降,但國際市場商品尤其是初級産品價格上漲是否會阻止PPI和CPI環比增幅回落的趨勢?以多大程度傳遞到對國內PPI甚至CPI的上漲上?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加以認真研究與分析。所以,分析和預期國內物價水準波動,不能撇開對國際市場商品價格波動的分析和觀察,否則我們很難較好地預期國內物價水準變動的趨勢。考慮到國際市場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程度,這也會給宏觀調控國內物價水準穩定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使得下半年經濟形勢變得更加複雜。

標本兼治破解我國經濟的四大矛盾

記者:您關於經濟運作中存在四大矛盾的分析很獨特。那麼,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呢?

夏斌:這正是下面我要談的內容。從總體上講,上半年通過"行政手段為主和市場手段相結合"的政策措施,宏觀調控已取得了階段性的顯著成效。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目前經濟環境下,雖然使用行政手段來實施宏觀調控見效可能更快,但行政手段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大,調控力度一放鬆,就有可能引發投資反彈。所以,下半年我們要根據國務院制定的既定方針,結合投資體制改革方案,逐步撤除行政手段,更多地運用市場手段,進一步完善經濟、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的組合政策效應,來逐步解決我提出的經濟運作中出現的四大矛盾現象。

為此,一方面,我們要繼續加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落實和完善促進糧食生産和農民增收減負的各項政策措施,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以及積極做好煤電油運調節工作,努力緩解煤電油運供求緊張狀況;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加快固定資産投資項目清理,切實搞好土地市場清理整頓工作,並進一步明確限制和鼓勵發展的産業。也就是説,根據"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方針,來調節經濟運作,不僅可以化解上述的矛盾現象,而且還可以實現下半年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目標。

記者:日前,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這一決定的出臺,對於運用市場手段來調控投資,有怎樣的影響?

夏斌:最近,《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正式頒布,這是加強和完善目前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措施。控制投資增速過快是本輪宏觀調控的起因與調控重點,但過去我們出於無奈,更多地運用了行政手段,來迅速遏止投資增速過快增長的勢頭,當然有成效。但是,運用行政手段調控投資,導致投資增速直線下降,對經濟增長的波動影響過大,有負面影響,我們在前面已經分析過。

現在有了這份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件,預示了我國投資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由過去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和備案制。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責任"的原則,進一步落實了企業投資自主權。與此同時,政府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漸轉向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

過去,我們常常聽説過這樣的話,"計委挖坑、銀行栽樹",以經營城市、圈地牟利及以"政績"替代企業投資的政府投資項目,在社會總投資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本輪宏觀調控為什麼運用行政手段有那麼大的效應,可能原因就在這裡面。現在,隨著企業可以根據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進行自主投資,將有助於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這也預示著今後我們可以更多地運用市場手段,來有效地對投資進行調控,並平滑宏觀調控引起投資波動對經濟增長可能産生的負面影響。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投資體制改革決定公佈後還有許多後續工作。例如,儘管我們手頭上有一份《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04年版),但核準項目涉及13大類、67個領域。各行業領域情況千差萬別,各有不同。如何核準?從土地利用、耗能、環保和安全生産方面要核準哪些內容才能進入市場?這些還不明確。因此,有關部門要限時抓緊制定核準細則,這是涉及宏觀調控的一件大事。

記者:在您前面提出的四大矛盾中,有一個突出問題是貸款規模的收縮問題。現在對收縮貸款規模的過程與節奏應該如何調節呢?

夏斌:這裡,有兩個層面的問題。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收縮貸款規模的大方向是對的,因為目前經濟中的不穩定因素之一是社會過多的流動性,這一現象是由20多年來改革開放過程的積累所形成的,是對金融體制改革尚未完成前體制性因素的一種反映。因此,一方面要看到收縮社會過多的流動性有必要,有一個過程。另一方面要看到,貨幣總量政策在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中的作用有局限性。例如,在實施貨幣政策的反週期調控中,抑制過熱時,不能按理想目標一步到位。所以,結合經濟週期的波動特點,更要強調調控的藝術性。

與去年實際信貸增長率約為20%水準相比,執行今年年初確定的人民幣新增貸款2.6萬億元貸款規模指標,即約15%的名義信貸增長率,如果扣除預期CPI全年增長率3.5%,實際信貸增長率約為11.5%,比去年下降了8個百分點左右,緊縮的力度不能説不大吧。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不能機械地死扣年初確定的信貸計劃目標,而是要兼顧其他宏觀經濟指標的實現情況,擇機適度調整年度信貸計劃。這樣的話,就可以緩解央行緊縮信貸對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産生的負面影響。

其次,商業銀行也要改變過去的傳統觀念。過去,上面政策傳達下來了,下面就去簡單地執行,現在是要學會如何"自主審貸和自擔風險"。這就需要商業銀行要加強對經濟週期的分析與研究,通過銀行的信貸行為去燙平或縮小經濟週期,而不是去助長或放大經濟週期與波動。在此基礎上,評估和信貸項目,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盡可能地降低違約概率和不良資産。同樣,也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對行業結構變動的分析與研究,例如根據國家産業發展目錄,以全球化行業變化的視野來辨別出哪些行業是朝陽行業,哪些行業是夕陽行業,以此來提高銀行的信貸品質。事實上,這就要求商業銀行根據"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方針,既要做到滿足那些確實有效益、有市場的企業正常的流動資金需求,又要對那些禁止類投資項目狠狠地壓縮信貸。如果商業銀行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就能夠化解目前企業尤其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問題。

所以,央行執行貨幣信貸政策更要強調其靈活性,尤其是要強調對信貸收縮的調控藝術性,而商業銀行則需深化改革,促進自身觀念和經營行為的變化。這樣的話,就完全可以化解目前經濟運作中的幾大矛盾。

記者:最後,我們還是回到一個敏感的話題上,國內物價總水準波動是目前大家關心的一個核心問題,如何看待國內物價水準變化的趨勢?

夏斌:通俗地講,我們要用兩隻眼睛來觀察國內物價水準變動,一隻眼睛要關注國內因素對物價變動的影響,另一隻眼睛要觀察國際因素對國內物價變動的影響。我想簡單地説明一下。

例如,目前影響CPI上漲的主要因素是食品價格上漲,1-6月份CPI上漲3.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了9.5%,拉動CPI上漲約3.1個百分點。但是,引起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糧價的上漲。今年1-6月份,我國糧價累計上升了26.7%,並帶動食品價格一起上漲。去年底我們就是從糧食分析開始,提出要看核心CPI,並預測今年全年CPI就是3%-4%。在PPI方面,1997年以後中國的生産資料價格指數走勢與美國趨於同步,1997年前中國價格傳導的理論和經驗已不能完全套用於目前中國經濟,注意,我們講的是"完全"。當然,還有其他可以分析的因素。

由此出發,從國際因素對國內物價水準變動的影響看,我們認為,去年中國本身因素處於領漲地位,領漲中國的PPI。今年美國經濟復蘇強勁,預計今年及明年美國經濟將領漲中國的PPI。目前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上漲,以及工業生産資料産品價格上漲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國內PPI上漲。

説這些只是想説明,對於中國而言,影響物價波動已不再局限于國內因素,國際因素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用兩隻眼睛看國內物價變動,實際上是指要辨證、綜合地分析國內物價變動的影響元素,由此才能較為正確地預期國內物價的變動趨勢。 (記者 樂嘉春 鄒民生)

上海證券報 2004年8月25日


夏斌: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須破解四大矛盾
夏斌:下半年中國經濟如何走向
應儘快建立“顯性”存款保險制度
夏斌: 六大因素影響貨幣政策有效傳導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價格傳導系數顯著下降
夏斌:客觀分析價格傳導機制 靈活把握金融調控方法
2004年通脹趨勢與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值選擇
夏斌評點2003央行歷程:在市場中與被調控者博弈
宏觀調控 抑制經濟過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