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學的思考

曹德本

    內容提要

    中國傳統文化是文化科學,即中國傳統文化學。在進入21世紀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不能簡單重復過去的思路,而應結合時代特點,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從文化學的視角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實現文化價值觀的昇華。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形式是多樣的,但核心繫統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為主,通過融匯吸收各家思想和外來思想文化,而形成體現中華民族主體意識的思想體系。這個思想體系蘊含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有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繫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係,使個人不能脫離他人群體而存在,人也不能脫離自然而存在,這是一種深厚的內部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文化科學精神的體現;二是相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胸懷實現對外來佛學的相容,從而使中國傳統文化更具發展的生機,相容精神是文化科學的重要精神;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促進自然與社會的人文之化,這種人文之化的品格就是經世致用,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正是因為具備文化科學精神,中國傳統文化才能被作為文化的科學來研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從文化價值觀的高度來揭示這些問題,就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學研究的廣闊學術視野。

    第一,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國,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超越。這就是説,要把中國置於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站在世界的高度,視野寬闊了,就不會囿于傳統而固步自封,也不會因世界變化無窮而不知所措,而是冷靜辯證地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傳統和歷史局限,作出符合歷史潮流的文化選擇。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必須有一基本出發點,中國傳統文化是與中國典型的封建制相適應的,其中寶貴的精神財富與守舊的傳統觀念形成了尖銳的對照,這就決定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必須進行辯證分析,這是基本出發點。中國傳統文化要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煥發生機,應該站在世界的高度對待傳統,對中國傳統文化,既不能徹底否定,也不能全面復興,只能是對優秀傳統實現弘揚超越。所謂弘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繼承性,弘揚就是不割斷歷史,而是尊重歷史、尊重民族文化傳統,它充分體現出民族的歷史繼承關係。二是選擇性,弘揚不是全面復興,一定要有所選擇,不能讓封建腐朽的東西在社會上流行,也不能讓優秀的文化傳統丟掉。三是時代性,弘揚不是原封不動地復古,而是將傳統中的優秀成果為新的時代所用,解決好古為今用的問題。所謂超越,是指在弘揚的基礎上超越。超越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創新性,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東西,一定要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有所突破;二是超越性,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歷史文化遺産,既包含著優秀的成果,又包括傳統的負面效應,這種負面效應,不僅作用於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也在現代社會中産生影響,只有對傳統的負面效應進行系統清理,才能超出古代的圈子,實現時代的跨越;三是前瞻性,文化的進步性取決於它是否具有前瞻性,前瞻性就是前瞻未來,把傳統、現在與未來連接起來,在超越傳統的基礎上,面向世界與未來。對於關係到人類未來的世界性課題,從文化價值觀的視角進行解釋和闡發,是前瞻性的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可以煥發這種前瞻性的意識。總之,弘揚超越作為一種整體性思維,是講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國,對中國傳統文化在辯證分析的基礎上弘揚,在弘揚的基礎上超越。

    第二,立足於中國的國情看世界,實現對外來進步文化的借鑒融合,主動參與世界文明進程。文化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世界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借鑒、相互補償中得到發展和提高的,這是文化發展的規律。在中國古代,在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傳統文化還是實現了對印度佛教的相容以及在東亞的廣泛傳播,並且,在18世紀的歐洲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近百年來,中國曾幾度被動遭遇西方文化的衝擊,由於文化準備不足,導致非此即彼的絕對化思維,沒有形成主動參與型的大思路。進入21世紀,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學,就要做好文化準備,實現對外來進步文化的借鑒融合,主動參與世界文明進程。

    立足於中國的國情看世界,實現對外來進步文化的借鑒融合,就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對外來的東西作出符合中國特點的選擇。中國的基本國情就是中華民族的特殊性,是任何時候也抹煞不掉的,承認它也好,不承認它也好,它都是客觀存在的,是在現實中起作用的。當我們把眼光移向世界的時候,必須以中國的基本國情為出發點進行評價、選擇和取捨,看一看哪些東西適合中國的基本國情,哪些東西不適合中國的基本國情,在此基礎上看世界。這是一種全新的視角,也是一種全新的研究範式。

    實現對外來進步文化的借鑒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主動參與,充分認識到21世紀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總體趨勢,這樣,對外來進步文化的借鑒融合,是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遭遇。二是借鑒識別,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就可以對異質文化有所鑒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我所用。三是融入結合,只有通過鑒別和選擇,才能談得上融合,融合是指進步的外來文化融入結合,自外融入主體,與主體結為一體。融合的過程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也不是機械的二合一,而是一種融洽的自然結合。四是獨立自主,即堅持民族文化的獨立性,這是保持民族文化特點和民族獨立性的根本。文化融合不是丟掉民族文化的獨立性,恰恰是維護民族文化的獨立性。五是導向性,即引導方向。在融合過程中,加強引導、明確方向尤為重要。世界多樣文化並存,良莠不齊是一種現實,在借鑒融合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哪些是先進的東西,哪些是腐朽的東西,要加強引導,明確方向。只有這樣,借鑒融合才能為民族振興起到積極的作用。借鑒融合不是盲目的自發過程,而是具有明確導向的過程。

    

    《光明日報》2001年7月3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