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新加坡多數華族年輕人慶傳統節日

    本地年輕華人多數還慶祝傳統節日,對華族文化及華語(包括方言)有興趣以及有一定關心的,也有超過80%。

    逾70%人慶祝中秋節

    據一位日本學者的調查,我國大多數年輕華人都慶祝春節這項華族傳統中的重要節日。另外,70%以上的人慶祝中秋節;60%以上的人慶祝或參加端午節;大約50%的年輕人參加中元節,以及在清明節時去掃墓。不過,慶祝乞巧節的人數則不多。

    以上是日本的合田美穗博士,對770名新加坡華人(39歲以下)的華族傳統節日意識,所作的調查結果。這項調查于1997年進行,合田美穗認為,總的來説,春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以及冬至,因為有社會的推動力或吃某種傳統食物的習慣,人們慶祝和關心的程度比較高。

    合田美穗這位神戶女青年,以新加坡宗鄉會館青年組織為研究對象,撰寫論文,並考獲神戶甲南女子大學社會學博士。前天下午,合田美穗在呂氏公會與各會館青年團的領導人分享她的研究心得。

    超過80%華人 關心華族文化

    另外,合田美穗發現,對華族文化及華語(包括方言)有興趣以及有一定關心的新加坡華人超過80%。這是她在1993年,以265名新加坡華人(15至29歲)為對象,進行了對會館以及華族文化的調查,所得到的結果。

    在調查報告中,受訪者家長是會館的會員佔15.9%;常參加或有時參加會館活動佔10.6%;認為會館有必要存在佔35.5%;對同鄉感到親切或有時感到親切的總共佔28.3%。

    在家長不是會館會員,以及認為會館沒有存在的必要的受訪者當中,關心華族文化及華語的還是在50%以上。

    宗鄉會館危機 是缺乏接班人

    合田美穗認為,從這些調查的結果顯示,1980年以後,新加坡政府推行的雙語教育以及講華語運動已經深入影響到年輕一代。

    合田美穗于1996年獲得日本教育部頒發的獎學金,到新加坡來收集資料。經過兩年的調查研究後,她發現新加坡宗鄉會館當今面對的主要危機是缺乏接班人。

    她説,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沒有老移民那種鄉土觀念,也很少參與會館活動。因此一些會館的領導人採取應變的方針,設立青年團,培養新血。她指出,在1995年前後的華文報章上,常常可以看到青年團的設立及其多姿多采的活動。

    這項報告發表會是由宗鄉總會青年組及聯絡處主催,呂氏公會、同安會館、南安會館及李氏總會青年組織聯辦。

    新加坡宗鄉會館 “本地意識”最鮮明

    宗鄉會館保守老舊,仍然沒有擺脫與中國的密切關係,這是本地許多年輕人對會館的誤解。

    合田美穗在接觸年輕人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年輕人有此誤解。實際上,她認為新加坡的宗鄉會館是非常“本地化”的。與東南亞各地和日本的宗鄉會館相比,新加坡宗鄉會館的“本地意識”最鮮明。會館領導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中國情意結”基本上已經消除,他們都以“我是新加坡人”而感到自豪。

    合田美穗表示,她曾到過泰國和緬甸的宗鄉會館,泰國的宗鄉會館除了泰國國王之外,還挂著孫中山的肖像,緬甸的會館則挂著毛澤東或蔣介石和蔣經國的肖像;而新加坡的會館挂的是新加坡總統及夫人的肖像。

    她也發現,年輕的新加坡華人不重視自己的籍貫,當她問起年輕朋友的籍貫時,他們都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向新加坡華人問籍貫?因為他們很少提起自己的籍貫,有些人甚至連自己的籍貫也不曉得。

    在日本大家對自己的“根”都有一定的認識和認同,日本人很喜歡提起自己的老家或出生地,日本人的身分證(如護照和駕駛執照等)都有“本籍”(籍貫)的記載。

    新加坡《聯合早報》2001年3月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