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迎春:中國貨幣外交突出重圍

地位日漸提高,那麼與之對應的則是此次美元大幅度貶值反映出美元國際霸權地位的衰落

美國學者邁克爾·斯溫與阿什利·特利斯在向蘭德公司提交的研究報告《中國大戰略》一書中,開篇指出“怎樣對付中國的崛起是美國在21世紀面臨的最嚴重挑戰之一”。中國人沒有想到美國及其盟國日本、歐盟在新世紀之初竟然拿人民幣匯率問題開刀,掀起了一股遏制中國的新浪潮。

世界貨幣多極化

如果説人民幣匯率之爭凸顯出人民幣國際地位日漸提高,那麼與之對應的則是此次美元大幅度貶值反映出美元國際霸權地位的衰落。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的霸權地位,使美元承擔起國際儲備和國際交換的多種功能,為美國經濟統領世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隨著美國新經濟泡沫的破滅,以及“9·11”事件對美國經濟的沉重打擊,美國已無力繼續推行強勢美元政策,被迫走上貶值之路。可以説,美元以喪失霸權的代價換取了産品出口數額的增加,歐元價值的回歸則增強了人們對歐元的信心,使歐元終成目前兩極主導貨幣的一極。這恐怕是美國不願意看到、也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隨著美元霸權的衰落、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加強,貨幣的區域化正在成為未來世界的主流,這又必將給美元的未來國際地位帶來重大影響。

8月19日,非洲國家的中央銀行行長達成一致意見,力爭在2021年前在非洲建立統一貨幣和統一的非洲中央銀行。

稍前,加拿大央行總裁DavidDodge也發表公開講話,指出一旦北美地區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統一市場創建起來,北美貨幣聯盟計劃就成為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對此,美國官方還未作出正式反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美國的複雜心態。不建立北美統一貨幣,單靠美國的經濟實力在不久的將來恐怕難以繼續保持美元現有的國際地位;而建立以美元為基礎的北美統一貨幣聯盟,無疑等於承認美元真正淪落為一種地區性貨幣,承認美元、歐元、“亞元”乃至“非元”並駕齊驅的世界貨幣多極新格局。

世界貨幣多極化為中國長遠處理人民幣匯率問題提供了改革思路。那就是確保人民幣的國際化,力爭成為主導未來“亞元”的領頭羊。從這個思路出發,人民幣走上強勢之路確實是大勢所趨。但這一趨勢的進程取決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東亞自由貿易區乃至泛亞洲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整合,這恐怕至少需要10—20年的時間,絕對不是某些國際投資者所預測的2006年或2008年。

短期對策“守”為上

為了化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中國政府採取了多管齊下的政策,允許和擴大企業、居民手中持有的外匯額度,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提高央行準備金率等,目的在於希望達到減緩中國外貿出口速度、平衡國際貿易收支、降低外匯儲備規模等效果。筆者以為,這些舉措並不能完全化解人民幣匯率爭端,調低出口退稅率也不能保證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下降,因為中國對美順差是建立在真正的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産品出口上,因此降低出口退稅率只會給中國企業帶來陣痛,對美日等國的産品和老百姓的生活不會帶來十分明顯的變化。

但是,人民幣匯率由盯住美元轉為盯住所有貨幣是否就能解決升值壓力問題呢?在美元繼續貶值的情況下,這種策略也許會起作用。但如果美元逐漸走強,盯住所有貨幣又將會失去其應有作用,使通過此方法化解的人民幣匯率問題重新面臨美國的壓力。從美財長即將來華談匯率問題角度看,本輪美元貶值的調整週期還遠未結束,美國政府可能還會允許美元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一年左右)繼續貶值,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美國國內越來越強地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否則,繼續施壓人民幣升值也就毫無意義。

另外,如果人民幣升值是否就能解決龐大的美中貿易逆差問題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根據日本的經歷來看,在過去的30年間,日元由360日元兌1美元上升到目前的117日元兌1美元,但始終沒能解決美日貿易逆差問題,2002年美日貿易逆差額仍然高達700億美元,對此相信美日政府比任何國家都更清楚。所以美日壓制人民幣升值的另外一個意圖還在於,要求中國加快開放金融業和其他服務業的步伐,使其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業能夠更快地進入中國市場、佔領中國市場。

由此看來,中國的貨幣外交目前可供選擇的方案並不多,在所有應對措施中,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堅守人民幣不貶值仍是上策,未來半年至一年將是人民幣能否頂住國際壓力的關鍵所在。隨著美國經濟基本面的逐漸好轉,美元價值回歸強勢之路,就會自然化解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到那時,再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合理改革,才會有一個寬鬆的國際環境;中國的貨幣外交才能真正打敗國際圍剿,取得突出重圍的重大勝利。

(作者苗迎春:武漢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國際金融報 2003年9月9日


苗迎春:中美紡織品貿易戰何去何從
苗迎春:理性看待中美貿易不平衡
苗迎春:透視人民幣匯率之爭
苗迎春:利益集團主導美國對外經貿政策
苗迎春:戰後美元匯率走勢分析
苗迎春:布希挽救美國經濟六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