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率高就等於經濟過熱嗎

■投資率不是判斷經濟過熱的唯一標準,在投資率之外,還有影響經濟冷熱的其他因素。通過對比分析發現,消費增長率或居民消費增長率是另一個識別經濟冷熱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雖然投資率持續上升,並達到歷史上的高點,但消費增長速度不快,因此,宏觀經濟沒有出現全局性的過熱。在中國目前形勢下的"高位投資率"宜定在38%以上

■實踐表明,一定時期內,高投資率有利於經濟加速發展。世界上一些高投資率國家,他們同期的GDP增長率都比較高。但高投資率在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會給經濟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鋻於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過快,新開工項目較多,有關部門應考慮適當降溫。在控制政府項目的同時,要繼續鼓勵民間投資,把民間投資培育成我國投資領域的主力軍

近來,有關中國投資率過高以及投資率與經濟的冷熱關係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按以往的經驗,過高的投資率總是伴隨著經濟過熱,通貨膨脹,而目前的投資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甚至超過了經濟過熱年份。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目前我國經濟已經處在過熱狀態?怎樣看待投資率過高的問題?需要做深入辨析。

1、投資率與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的相關性

首先,投資率是一個相對指標,它的高低、升降是否與經濟的冷熱有內在聯繫,需要根據歷史的情況,做實證分析。

從1980年代以來的歷史數據看,投資率在年度間是波動的,有的時期上升,有的時期下降。1980年代,投資率水準相對較低,平均值為28.7%。其變化趨勢表現為兩頭低,中間高。1981年到1983年,投資率分別為25.6%、27.2%和28.1%,處在較低水準。1984年到1988年,投資率相對較高,接近或超過了30%,平均水準為30.9%。1989年到1990年,投資率回落到27%以下。很明顯,與較高投資率對應的時期正好是我國經濟過熱時期。1984年到1988年,GDP分別增長15.2%、13.5%、8.8%、11.6%和11.3%,平均達12%。這一時期的通貨膨脹率水準也相當高,居民消費價格在1985年到1988年分別上漲了9.3%、6.5%、7.3%和18.8%。1984年尚未建立居民消費價格統計,但從相關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判斷,那一年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不會太高。這種現象可以從居民消費價格的變化存在約一年的滯後期中得到解釋。

進入1990年代後,國民經濟很快又一次步入過熱狀態。1992年到1996年,GDP年均增長率達12.1%,明顯超過9%左右的潛在增長率水準。同期物價指數也大幅度上升,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率平均每年達14%。也正是這一期間,投資率較大幅度上升,平均水準為35%。1997年,國民經濟開始減速,當年GDP增長率比上年回落0.8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回落5.5個百分點。這一年的投資率也有所回落,為33.6%。

以上分析表明:1980年到1997年,投資率與經濟增長率、物價上漲率同向變化,投資率水準確實反映了這一時期經濟的冷熱。

然而,1998年以來,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諸多結構性矛盾的制約,我國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一直比較明顯,結果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通貨緊縮現象。1998年到2002年,經濟增長率年均7.6%,大大低於1980年到1997年平均9.9%的水準。在這五年中,居民消費價格有三年是下降的,兩年微漲,漲幅不足1%。然而,這五年的投資率卻是逐步上升的,前四年每年約上升1個百分點,2002年上升了近2個百分點。

怎樣看待這一不同於過去的現象呢?如果按以往的標準判斷,去年39.3%的投資率意味著經濟已經處在過熱狀態,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種矛盾現象説明,投資率不是判斷經濟過熱的唯一標準,在投資率之外,還有影響經濟冷熱的其他因素。通過對比分析發現,消費增長率或居民消費增長率是另一個識別經濟冷熱的重要指標。

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增長率較高的時期,通常是宏觀經濟偏熱或過熱時期。比如,前面提及的兩個過熱時期:1984年到1988年和1992年到1996年,情況就是如此。在1984年到1988年間,實際消費增長率年均水準為10.2%,其中居民實際消費增長率為10%;1992年到1996年,實際消費年均增長10.2%,居民實際消費增長10.4%。兩個過熱時期的消費增長率都達到了兩位數。然而,1998年以來的情況有所不同。據統計,1998年到2002年,按現價計算的消費增長率年均7.3%,其中居民消費增長率為6.7%。考慮這一時期與消費相關的價格指數變化很小,漲幅或降幅都在零附近,因此,這一期間實際消費增長率估計在7%左右。這一水準比前兩個過熱時期低約3個百分點。

根據以上簡要分析,可以歸納出一個經驗性的判別標準。這就是:當投資率持續在高位上,且伴隨著較高的消費增長率時,宏觀經濟很有可能處在偏熱或過熱狀態。1984年到1988年和1992年到1996年大體屬於這種狀況,當時既有較高的投資率,又有較快的消費增長速度。1998年以來,雖然投資率持續上升,並達到歷史上的高點,但消費增長速度不快,因此,宏觀經濟沒有出現全局性的過熱。

那麼,多高的投資率為"高位"?要準確給出這個數量界限非常難。從歷史情況看,這個"高位"也在變化。1984年到1988年的"高位"約為31%,1992年到1996年的"高位"約為35%,1998年以來的投資率都在35%以上,去年突破了39%。作為個人的看法,中國目前形勢下的"高位投資率"宜定在38%以上。

2、當前投資領域已有趨熱苗頭

今年上半年,我國投資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繼續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1.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增長32.8%,加快8.4個百分點,為1996年以來最高水準。今年以來的投資特點是全面加速。從地域看,大部分地區投資加速增長。從主要投資類型看,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産開發都明顯快於去年同期。按相關指標推算,今年上半年投資率接近去年全年水準。

推動當前投資加速增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積極財政政策的累積效應;投資主體預期趨好,投資動力增強;資金到位情況較好;國外製造業正向我國轉移;投資環境得到改善等。但從影響程度看,有兩個因素特別突出。第一個因素是金融機構注入的資金大幅度增加。今年6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20.8%,增幅較去年同期加快6.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增長20.2%,加快7.4個百分點。各項貸款自去年8月份以來,持續、大幅度增加。去年新增加的1.8萬多億元的貸款中,有近1萬億元是8月份以後投放的。今年上半年,新增各項貸款17810億元,同比多增加9511億元。從貸款投向看,有6593億元是中長期貸款,比去年同期多增加3374億元。第二個因素是政府的大力推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投資體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是,投資領域中的一些根本性問題並沒有真正改變,其中之一就是政府對投資活動介入太深。今年是新一屆政府運作的第一年,投資增長自然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焦點和工作重心。這是當前投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3、過高的投資率對經濟會有負面影響

實踐表明,一定時期內,高投資率有利於經濟加速發展。世界上一些高投資率國家,他們同期的GDP增長率都比較高。比如,日本5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它的平均投資率達到30%左右,這一時期正是它的經濟高速增長期;1988年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的平均投資率分別為35.7%、36.6%、35.8%和39.1%,同期世界平均水準為22.3%。這個時期,這些國家的GDP增長率也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準。當然,高投資率在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給經濟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

第一、生産能力利用率下降。增加投資意味著擴大生産能力。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當生産能力持續超過有效需求規模時,生産能力利用率必然下降。我國目前就遇到生産能力利用率過低的問題,這一問題的背後實際上是投資增長過快,生産能力大大超過了有效需求。

第二、投資回報率低。生産能力利用率下降的直接後果就是投資回報率低,有些建設項目甚至資不抵債,根本沒有回報,邊生産,邊虧損。從核算資料看,一些地方雖然經濟增長快,但經濟效益並不理想。

第三、銀行呆壞帳增多。由於投資中大部分資金最終來自銀行,投資的低效益必然造成銀行的呆壞帳。現實情況就是這樣。一方面投資增長快,另一方面由投資引起的呆壞帳大量增加。

4、要適度控制投資率的過快上升

鋻於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過快,新開工項目較多,有關部門應考慮適當降溫。當前調控的重點應放在政府投資項目上,加強對政府項目的審批把關,特別是要控制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今年的國債項目可根據情況適當後移,把國債資金留到以後使用。在控制政府項目的同時,要繼續鼓勵民間投資,保護好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民間投資者的信心,把民間投資培育成我國投資領域的主力軍。

在幾大投資方面,重點關注房地産開發。當前房地産投資中確有過熱現象,比如,土地交易中存在一定的炒作成份;商品房銷售價格持續上漲;新房空置率居高不下;沿海城市炒"樓花"現象比較普遍。這些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重視。為了防止房地産投資泡沫和可能給銀行帶來的風險,當前要從信貸資金入手,提高房地産貸款標準,適當提高用於房地産開發的貸款利率,嚴格貸款抵押條件,以減少房地産投資過快增長所産生的不良信貸資産。

繼續擴大居民消費,尤其是農村居民消費。今年上半年,受非典影響部分行業的消費受到很大衝擊。這些行業的萎縮反映了居民消費不振,消費形勢比較嚴峻。為此,要動員各方面力量,改善消費環境,積極創造衛生安全的消費環境,消除消費者的後顧之憂。在農村,要繼續搞好稅費改革,精簡機構和人員,減輕農民負擔。同時,加大財政對農村、農民的支援力度,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以帶動農村居民消費。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 彭志龍)

上海證券報 2003年9月4日


IMF總裁認為中國尚無必要擔心經濟過熱
學者 官員 分析師談中國經濟是否出現第三次過熱
經濟並未向過熱方向發展
夏斌論中國五大經濟熱點
中國經濟過熱大論爭振動上層 宏觀調控穩中求變
國家發改委專家:不能輕言“過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