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 官員 分析師談中國經濟是否出現第三次過熱

嘉賓: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湯敏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范劍平

北京虎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分析師張寅

編者按:中國經濟是否出現第三輪過熱,成為目前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中已經出現了兩次過熱,第一次過熱始於1988年、第二次是從1992年開始,前兩次分別對國民經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尤其是1992、1993年的過熱,導致了嚴重通貨膨脹和大量的“爛尾樓”,讓人至今談“熱”色變,心有餘悸。

經濟過熱是哪一塊過熱

主持人:近期,國家宏觀調控措施頻頻出手。央行推出“房貸新政”後,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9月21日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即由6%調高至7%。發改委也對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大煉鋼鐵”、遍地開花的“汽車城”和冒氣泡的“硅片熱”亮出了黃牌警告。從上述措施可以看出,經濟管理部門已經開始對經濟過熱降溫,中國經濟真的過熱了嗎?

湯敏:談我國總體的經濟過熱目前還過早,但是應該承認,經濟過熱已經有一些苗頭。我們關注的是投資過熱。如果説中國總體經濟過熱還不能下定論的話,但投資過熱我們認為已經是非常明顯了。

投資過熱已經出現幾個跡象。第一,就是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速度剔除價格因素後,超過了1992年、1993年,比那時候還高。第二,跟投資有關的一部分生産資料價格上漲。什麼叫做過熱,關鍵要看價格。我們的總體價格還沒有明顯上漲,但是在原材料部分中已經顯現。第三,從經濟增長看,有消費帶動的增長可持續性相對好一些,而現在的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今年上半年近60%的經濟增長是靠投資帶動的。這幾個跡象表明投資過熱已經有了明顯的苗頭。

范劍平:目前我們還不能明確的説經濟過熱還是不過熱。但我認為,國內各方專家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保持一種警覺性,是一個好現象。從需求的角度講,我國城鎮居民中的一部分需求把我國的工業化推到重化工業化時代。重化工業化的投資有其特點,一般來説,投資規模比較大,投資週期比較長,但對相關産業的拉動也很大。重化工業化産業鏈比較長,就是説,它的投資有很大的一塊是中間産品,由於中間産品增多,國家步入高投資時代,投資增長率應該上升。

更何況對我們國家來講,先前經歷了七八年加工工業的投資低潮期。經過那麼長時期投資不足後,現在突然出現一個加工工業擴張期,投資增長快一些,應該説其中含有一點恢復性、補償性的增長。可以看到,一些多少年都沒有好好投資的産業,現在開始大規模出現企業設備改造投資熱潮。我們注意到,今年基本建設投資低於企業的更新改造投資,企業願意引進設備進行更新改造。這種現象在發達國家的歷史上都出現過,存在歷史合理性。

從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看,重化工業化的投資長、産業鏈長、投資系數大、帶動系數大的特點和住宅、汽車消費升級週期較長的特點交織在一起。如果描述一下輝煌前景的話,我國確實迎來了一個今後較長一段時間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歷史機遇。專家較為公認的看法是中國靠自主能力經濟潛在增長率應在8%~9%之間,這是最起碼的。但是,今年經濟增長率裏,有將近1個百分點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結果。在這個情況下,如果説經濟過熱,可能有點過早。

張寅:我的判斷是貨幣供應過熱,經濟還沒有過熱,也就是經濟的“溫度”還是合適的,只是出現了供給過熱。主要表現是:第一,商業銀行貸款的投放自我約束比較差,為了降低不良資産率,銀行把分母搞大了;第二,由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使得央行外匯佔款增大了。第三,我們的經濟出現多個熱點,住房、汽車等都需要貸款的支援,從1999年底起動的消費貸款,特別是住房消費貸款增長迅速。這麼多因素集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貨幣供應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可以説是貨幣供應過熱。

這次過熱與前兩次過熱有什麼不同

主持人:目前投資過熱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過熱與前兩次經濟過熱有何區別?

張寅:在我看來,目前的經濟擴張與1988年、1992年那兩次經濟過熱有不小差異。相同的是政府都參與了,區別在於1988年和1992年沒有大量的外資進來,沒有大量的民企進來。1988年和1992年的經濟過熱叫計劃經濟過熱。目前,外資和民資投資決策效率很高,可以很快地決策,很快地開工。現在的狀況是國有企業在投入,民資、外資也在跟進。過熱是再正常不過了。

對於投資結構中出現的固定資産投資增長與消費增長出現較大背離的現象,我認為有其內在原因。今年非典影響消費是直接的,但非典對工業生産的影響要小于對消費的影響。此外,對固定資産投資結構也要分類來看,有些投資不可能馬上産生消費,甚至相當長時間都不可能産生消費。比如説政績工程,某地建設了一個大型廣場,怎麼形成消費呢?這種投資與消費一開始就是脫節的。

湯敏:投資過熱是由投資結構造成的。從這一段時間的投資增長結構中可以看到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投資增長與地方政府的推動有一定關係。地方政府為了政績,上新項目,特別是一些巨型項目,還有工業園區、廣場等等,市一級的在搞,甚至縣一級的也在搞。國有單位的投資增長也很快,國有單位上大的項目越來越多。投資之所以增長那麼快,跟銀行資金的支援有關係。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説,今年各地區、各行業的貸款普遍上漲,半年的新增貸款便接近年初確定的調控目標。真的是突然冒出那麼多好項目嗎?這裡有很多結構性的問題。當然,投資增長中也有亮點,就是民營企業的投資在增長,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目標是把民營投資調動起來,現在終於開始顯現,儘管民營企業的投資增長比其他企業慢,但現在已經相當不錯了。

我們擔心的結構性問題還有兩個,一個就是投資的增長缺乏消費增長支援。現在我們投資增長速度跟消費增長速度差距越來越大。如果投資沒有消費支援的話,風險會加大。另外一個是投資增長與就業增長並非同步。第二産業增速超過第三産業,能帶來更多就業崗位的第三産業沒有得到快速發展。

總體來講,投資增長過快,但沒有就業的支援,沒有消費的支援,是不可持續的,部分投資增長是由地方政府、國營企業推動、銀行資金支援的結果,這樣的增長繼續下去的話,是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結構失衡愈演愈烈根本問題是體制

主持人:綜合分析新一輪增長週期所存在的問題,投資結構失衡是較為一致的看法。調整結構是我們多年來既定的政策,為什麼結構問題愈演愈烈,以至成為經濟運作的瓶頸呢?在結構問題背後,體制問題是否是根本的原因?

范劍平:如果投資出現過熱,我以為目前更危險的不是由市場化引發的過熱問題,最要命的是地方政府對政績的短期衝動所帶來的投資過熱。在投資領域中一些舊的體制因素,可能又開始活躍起來。以前的所謂“三拍”幹部目前仍大有人在:決策的時候拍腦袋,要錢的時候拍胸脯,出了問題以後就拍屁股走人。

不可否認,我們很多企業與地方政府的關係十分緊密,政府對投資決策的影響很大。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搞汽車城,拼命上汽車項目,因為家用轎車是暴利行業,在中國有多少行業能獲取超過20%的利潤?地方政府要吃這塊肥肉,可以説所有的汽車城背後活躍的都是地方政府的影子,政府比企業更積極。而值得注意的是,重化工業化時代投資規模比以前更大了,投資週期更長了,一旦出了問題,比原來的問題更大,像不良貸款等深層問題浮出水面,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由於體制轉軌沒有到位,可能有非理性的投資行為,一旦錢到了消費者手裏,消費者是完全理性的。用一個完全理性的消費市場,對應一個還沒有理性和成熟的投資市場,很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新一輪經濟熱潮持續不下去。就是説這麼多投資下去,産能出來以後,老百姓手中的錢還消費不起,最後住房積壓了,汽車也積壓了,出口增幅再下來,內需、外需的不振將危及經濟整體發展。

防止過熱投融資體制不改不行

主持人:雖然目前談中國經濟出現過熱為時尚早,但對於已經出現的投資過熱還是應該給予關注的,目前有沒有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

湯敏:解決投資過熱問題,重要的是結構性調整。一是積極財政政策的淡出。因為現在相當部分的國家投資與積極財政政策有關。既然民間投資已經開始起動,而且整個投資已經這麼高了,現在可能是考慮改變通過財政赤字推動投資的時候了。

二是要建立一個比較好的投融資體制,對一些過度的投資建立一種控制機制。應該建立一種重大投資項目的投資失誤問責制,以控制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雖然投資的效果可以很快顯現,比如就業增加了,稅收增加了等等,但是它的問題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後才能暴露出來,如果沒有問責制,就會失去控制。

三是加快推動民間投資。民營銀行的建設、對民間資本投資領域的開放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融資支援等都要加快步伐。

范劍平:中國要高度警惕由於體制性因素帶來的投資過熱,這麼説不為過。我覺得現在或將來對投資過熱對症下藥,重點要治的不是市場化的重復建設問題,而是要治理由於政府行為導致的重復建設問題。當前,土地開發面積過大值得警覺,現在還出現了所謂銀政合作,地方政府和銀行捆在一塊,銀行給政府很大的授信額度,政府用來搞開發。如果能夠把這一部分剝離掉,投資增幅自然而然就下來了。

政府現在應加緊做的是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除了一些公益性的、與社會發展有關的、非政府投資不行的項目外,剩下的政府不要去參與投資。這也需要改變對政績短期考核的辦法。考核政績更多的應放在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發展等方面。政府做自己該做的事,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才會慢慢恢復正常。

另外還要特別重視國有商業銀行亂貸行為。有的商業銀行判斷能力太差,沒有內控機制,貸款跟風,不貸的時候,大家都不貸,要貸的時候,大家都貸;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看什麼項目都是壞項目,經濟好起來的時候,看什麼都是好項目。如果能把國有商業銀行管住,政府行為自然就管住了。

張寅:我個人認為,央行近期出臺的一些調控政策如“房貸新政”和提高準備金率等措施實際是在掩蓋金融系統的問題,把金融系統的問題外延化了,把解決別人的問題當做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其實,銀行最應該管好的是控制住自己的信貸風險。

我覺得解決投資過熱的一個最好辦法就是減持國有股。現在哪個行業火,哪個行業就應該減持。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還可以避免重復建設,一部分投資熱情沒有轉變成增量,而在存量中實現。(高山平)

中國經營報2003年9月2日


蕭灼基:慎言經濟過熱
中國經濟過熱大論爭振動上層 宏觀調控穩中求變
貨幣供應過快會否引發經濟過熱?
《中華工商時報》:慎言經濟過熱
樊綱:警惕經濟過熱 防止出現通貨膨脹
林文俏:9.9%是否意味經濟過熱
權威報告認為:目前不存在經濟過熱趨勢
計委宏觀院權威報告認為 目前不存在經濟過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