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並未向過熱方向發展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與政策動向》課題組7月份,工業、投資和出口三大馬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平穩是7月份宏觀經濟運作的主基調,但在一些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新動向。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增長的強勁回升和出口增幅的回落。另外,7月份經濟運作結果表明,經濟並沒有向一些人擔心的“過熱”方向發展。

三大動力持續推動工業高速增長

7月份,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4%,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但這仍屬於90年代中期以來月度最快增長水準。自去年二季度以來,工業持續加速增長出乎多數人的意料,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入世對工業和農業的衝擊將會非常大,而對第三産業的影響則明顯較弱。但1年多來的實際運作表明,在三次産業中開放程度一直最高的工業對入世衝擊的免疫力是最強的,這也印證了一种經濟學最基本的理論,開放程度越高的、開放越早的産業,越具有市場競爭力。

新一輪工業加速增長主要是受以下三大方面因素推動。第一,是受工業內在結構升級力量的推動。工業內在結構升級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工業增長進入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益顯現的新階段,如大企業快速擴張,規模以上工業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不斷上升,1998年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8.17%,而到2002年末,這一比重上升到68.54%,短短四年時間上升了10.37個百分點,估計今年上半年這一比重將超過70%。

二是整個工業資産、銷售收入、增加值、利潤等向規模效益顯著的産業集中,如今年1-6月份通信設備、電腦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集中了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的資産、銷售收入、利潤的21.0%、24.96%和利潤的33.14%;而2001年三大産業這三項指標所佔比重僅為18.98%、20.17%和20.33%。三是資産、銷售收入和利潤向新興的帶動性大的産業集中,如去年以來受汽車需求爆發性增長的刺激,大大的社會資本開始流入汽車及其相關産業,而汽車作為工業化中期的主導型産業將在帶動工業加速增長、工業結構升級及效益改善上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作為入世效應集中體現的出口持續高增長是推動工業加速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動力。我國出口的主要産品是工業品特別是機電産品,這些産品出口需求的大幅增長必然帶來相關的工業産業加速增長。2002年我國出口規模首次超過了3000億美元,增長22.3%,比上一年加快15.5個百分點,而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則比上年加快2.7個百分點,出口加速增長對工業加速增長的作用相當明顯,這一點在沿海地區體現得最明顯,也最為直接。

推動工業加速增長的第三個因素就是跨國公司正在把一些工業生産基地向中國轉移,這即入世所帶來的工業轉移效應。其重要體現是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大幅增加,許多機械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中的一些加工環節開始大規模地向中國內地轉移,這對工業的加速增長同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這又是與出口高增長緊密相關的。

總之,工業在以上三大動力的支撐下出現了新一輪快速增長趨勢。由於出口難以長期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長趨勢,可能逐漸回落到10%左右的適度快速增長水準,那麼今後的工業增長主要將靠國內工業結構升級和外資的轉移效應,因此,工業增加值將難以持續保持16%以上的高增長,隨著出口效應和一些新興消費熱點的集中釋放效應的逐漸減弱,工業將會回落到13-15%的可持續快速增長區間。

入世效應有所減弱

進入6月份後,出口增長有逐步回落的跡象。6月份比5月份回落4.7個百分點,7月份又比6月份回落2個百分點。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下半年基數較高,月平均增長率達到29.7%,月均出口額突破300億美元,達306億美元,今年出口月最高值出現在4月和7月份,分別達356.2億美元和381.1億美元。顯然,在這種情況下,下半年出口增幅將會明顯下降。二是”非典”對外貿出口的滯後影響正在三季度顯現。三是入世所帶來的出口集中釋放的效應可能逐漸減弱,但由於國際貿易環境正在逐步改善及國內産品競爭力逐步提高以及外商在出口中的作用繼續提高,今後兩年出口增長仍可望保持在10-15%的較快增長水準。

消費出現強勁的“補償性”上升

這成為7月份宏觀經濟的最大亮點。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562.1億元,同比增長9.8%,這明顯帶有非典突發衝擊過後的報復性反彈特徵。二季度受非典的影響消費跌入近幾年來的低谷,月平均僅6.8%(為增長率的算術平均值,下同),城市和農村均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其中城市影響更深,二季度城市月均消費僅增長7.5%,比一季度回落3個百分點,7月份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6%,成為今年以來的最高增幅。與城市消費強勁增長不同的是,縣及縣以下消費僅增長6.5%,仍然相當疲弱。當前宏觀經濟強勁增長的持續性有多大,關鍵在於消費增長能否出現持續性的上升(即溫和的加速增長趨勢)。現在消費增長還看不出有加速增長的跡象,物價的低位徘徊走勢也顯示消費不夠強勁,這兩個因素都可能證明當前經濟總體並不過熱,或者説,如果消費出現加速增長及物價相應地出現持續上升的趨勢,我們便可以判斷經濟有過熱的趨勢。造成投資、工業高增長而消費相對疲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三點可能是最重要的,即新增就業增長緩慢,農民收入增長偏慢且不穩定,一些必需性的消費支出如住房、教育和醫療支出因價格不斷上升而嚴重偏高,抑制了其他方面的消費能力增長,並産生的不穩定的消費預期。

投資高增長有喜有憂

今年以來,投資增長一直在高位運作,一季度投資增長31.6%,1-6月份受非典影響不僅沒有回落反而有所上升,7月份不包括集體和個體的投資達到18753.33億元。增長32.3%,由於這樣的高增長是在去年同期增幅高達到24%左右上出現的,自然會令一些專家對投資高增長予以擔心,擔心投資過熱,特別是如果再結合到投資率過高而消費率嚴重偏低這一事實,更加令人擔心。

連續兩年的投資高增長有其合理性。一方面,我國投資連續兩年保持高增長,是在前幾年連續低增長條件下取得的,具有相當的“回補”特徵,1998-2001年我國全社會投資年均增長率僅為10.1%,其中有兩年不到10%,如1997年為8.8%,1999年為5.1%,投資不足與消費不足一起作用使經濟增長面臨強大的下滑壓力。因此,投資持續兩年的高增長具有恢復性的特徵。這種“回補”特徵在製造業上表現得尤其明顯。2002年我國製造業的基建投資才恢復到1996年的水準。另一方面,這種投資高增長的合理性還體現為其主要是由民營資本的推動,國家預算內資本及國有資本的作用減弱,因此,效益上相對有保障,在風險上相對有控制。即使是出現了一些重復建設,對市場供需平衡有壓力,但形成的不良資産率會大大降低。今年1-7月份,投資的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自籌資金、利用外資三方面增長最快,分別增長50.7%、51.5%和37.6%,國有資本和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長明顯較慢。

但投資高增長背後也有令人擔心的地方。最值得特別擔心的是,房地産投資的持續過快增長所可能引發的經濟風險。近幾年房地産投資持續高增長有相當的合理因素,但也有炒作房價而形成的消費透支問題,在房價暴漲和住房供給結構不合理下的住房高消費明顯缺乏可持續性,一旦房價滯漲或下跌勢必導致一定程度的虛擬需求破裂,從而引發金融風險。如今年1-7月份的新增貸款18872.26億元中,個人中長期貸款(包括住房消費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但主要是住房消費貸款)為2706.05億元,佔14.34%。短期的五年左右的時間內,我國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由零增加到今年7月底的12581億元。住房投資持續過高增長不僅直接導致金融風險增加,而且通過産業鏈傳遞到其他産業,使其投資和産量過度膨脹,從而可能引發更大的風險,如房地産投資的高增長會刺激鋼鐵、水泥、玻璃、電解鋁等行業投資膨脹,從而産生新的生産過剩的風險。

(課題負責人兼本報告執筆人:王小廣,課題組成員:樊彩耀 孫學工 劉國艷 曾智澤 常興華)

觀點

劉世錦: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五個重要特徵

第一,新的高增長産業中的住宅、汽車、電子通訊以及其他消費品産業,是以滿足大眾消費需求為目標的。這些産業的産品所滿足的不僅是少數特定階層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日益增長的大眾需求。儘管從一個年度看,能夠買房、買車的是一個佔人口比例不大的收入較高的人群,但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這些人群的數量及其對經濟增量的貢獻相當可觀,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群體將越來越大。具有特徵性意義的是,構成需求主體的不是“公家”的、團體的消費支出,而是居民個人的消費支出;不是特定階層中少數人的需求,而是佔社會多數人口的需求。只有進入大眾消費階段,住宅、汽車等産業才能成為真正拉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産業,它們的增長也才具備可持續性。

第二,作為這一輪經濟增長“龍頭”的住宅、汽車等産業,具有相當長的較快增長週期。根據已經完成工業化的大國經驗,當汽車産業進入大眾消費階段後,將保持長達20—30年的較快增長。我國正處在城市化的加速時期,有關研究顯示,現有城市居民的居住水準提高和農村居民進入城市,將會拉動住宅産業至少20年的較快增長。由於住宅、汽車屬於10萬元級的産品,其價值量遠超過其他消費品,它們較快增長的長週期特性,將為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國民經濟的較快增長奠定最重要的基礎。

第三,與我國市場容量相聯繫的超大規模現象。我國有近13億人口,其中城市人口近5億。僅算城市人口規模,也遠超過已實現工業化的任何一個國家。與新一輪的經濟增長相聯繫,我國將在一些重要工業産品和服務産品的産銷量進入國際領先位置,呈現出超大規模的市場容量。這將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現象。例如,在今後一二十年的時間內,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和生産量都將有很大可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第四,新一輪增長中産業競爭力將更多地與産業集聚緊密相關。産業集聚是工業化進程中的普遍現象。在工業發達國家,競爭力強的産業通常採取集聚的方式。近些年來,産業集聚在我國發展迅速,特別是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産業集聚使諸多産業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競爭力因此而得到顯著提升。

第五,新一輪經濟增長中産業與城市發展的互動,將促進幾大城市帶的形成和擴展。與國際經驗類似,我國沿海地區的幾大城市圈和內地沿交通幹線的若干城市帶正在形成之中。

中國證券報 2003年9月2日


曹和平:中國經濟是否過熱?
蕭灼基:慎言經濟過熱
夏斌論中國五大經濟熱點
中國經濟過熱大論爭振動上層 宏觀調控穩中求變
國家發改委專家:不能輕言“過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