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剛:證券機制商業銀行發展的關鍵

    ——讀工行2002年報引發的思考

    從中國工商銀行2002年年報(以下簡稱“年報”)中可以看出,與2001年相比,工行的資産總額、各項業務和凈利潤都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這在較大程度上反映了加入WTO後的1年內,中資商業銀行通過深化改革和金融創新所取得的成績。但從年報中也可以看出,由於缺乏證券産品和證券業務的充分支援,中資商業銀行進一步發展仍面臨種種困難。這種狀況若不儘早改變,隨著銀行業國際競爭的全面展開,中資商業銀行將步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增加股權資本和附屬資本補充資本數額

    這些困難首先表現在資本充足率方面。在工行年報中,雖然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5.46%,超過了巴賽爾協議規定的最低限,但整體的資本充足率僅為5.54%,遠低於8%的最低限。不僅如此,與2001年的核心資本充足率5.76%、資本充足率5.76%相比,2002年的這兩個指標還分別降低了0.3和0.22個百分點。導致這兩個指標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核心資本數額減少,二是加權風險資産總額增加。對商業銀行來説,隨著存貸款數額的增長,風險資産的增加是必然的。支援風險資産的財産基礎是資本(核心+附屬)數額的增加,但實際情況卻是資本數額減少。工行運作中發生的這種現象,在相當多的中資商業銀行中同樣存在。有鋻於此,加速補充資本數額已是中資商業銀行進一步發展的一個關鍵而又緊迫的問題。

    補充資本數額,有兩類路徑可供選擇:增加股權資本和增加附屬資本。從增加股權資本來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本來可通過財政投資來增大國有資本數額,1998年也曾通過這一途徑增加了2700億元的資本金,但如今繼續增加財政投資不利於轉機建制,由此,增加股權的路徑就只能是進行股份制改革,即通過引入社會資本來增大核心資本數額。股份制改革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同時,要引入幾百上千億元的資本也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因此,在積極展開股份制改革的同時,通過發行長期債券或其他長期證券來增加附屬資本,也是一條可選擇而又簡單易行的途徑。

    加大公司債等證券投資力度保證資産品質

    困難還體現在資産品質上。從工行年報中可以看到,其存差資金主要用途有二:一是債券投資。2002年在國債、金融債券等上的投資資金達到9223.28億元,比2001年的7817.82億元,增加了1405.46億元,增長率為17.98%;二是存放中央銀行。2002年存放央行款項為4115.63億元,比2001年的3479.45億元,增長了18.28%,明顯高於同期存款增長率。這些數字意味著,對工行等商業銀行來説,制約資産品質提高的關鍵因素已由流動性轉變為盈利性了。內在機理是,債券投資和超額準備金的流動性不成問題,但它們的利率與同期存款利率相差無幾,如果大量資金持續地用於無風險債券投資和存放央行,那麼,商業銀行所能得到的利差收入過少,要補償這部分資金的運營成本就比較困難;同時,利差過小又意味著商業銀行可能得到的利潤較少,這對於支援股份制改革和提高化解不良資産的能力也是不利的。要改變這種狀況,商業銀行就應加大投資于公司債券(或企業債券)和其他證券的力度,既保障資産的流動性又能爭取較高的收益率,由此,有效運用證券機制,就成為商業銀行資産業務運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開展中間業務和理財業務提高經營業績

    中間業務也存在問題。從年報中可以看到,2002年工行開展了一系列中間業務,其中包括清算與結算、基金託管、代發工資和代銷國債、現金管理、票據業務、電子銀行業務等等,但這些業務基本建立在表內業務基礎上,是表內業務的延伸,與2001年人民銀行出臺的《中間業務管理辦法》中所列的中間業務種類相比差距較大。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種類包括證券類、信託類、資産管理類、租賃類等表外業務。一些國際著名跨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總收入中表外業務的收入已明顯超過了表內業務收入,與此相比,中資商業銀行的業務收入基本集中于表內和表內業務的延伸。缺乏證券機制,並由此引致信託類、資産管理類等方面的表外業務難以展開,是導致二者差別的主要原因。

    同時,理財業務經營業績相當不理想。資産管理、代客理財是現代商業銀行的一項重要業務,也是商業銀行市場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表現。多年來,中資商業銀行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開拓這些業務,從年報來看,到2002年底,工行裝修改造了1000家個人理財中心、培訓了1.2萬名客戶經理,試圖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然而,受制于可介入的證券業務僅限于開放式基金的代銷和國債櫃檯交易,因此,理財業務實際上並沒有落到實處,其經營業績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要展開理財業務,商業銀行應能夠同時運作公司債券、政府債券、股票、基金等各類證券,並通過將這些證券與表內業務的金融工具、保單等相組合,形成不同的理財功能表,滿足不同類型的客戶需求。在僅能介入國債代理買賣、基金代銷的條件下,中資商業銀行要順利展開理財業務幾乎是不可能的,與此對應,要通過代客理財來展開資産管理業務也是極其困難的。要改變理財業務的被動局面,就必須拓展中資商業銀行運用證券機制的寬度和深度,並在此基礎上提高代客理財的水準。

    綜上所述,運用證券機制已是事關中資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應予以充分重視。中資商業銀行要運用證券機制,不僅需要加快相關制度的修改和制定工作,打破“條條管理”的分業格局,而且需要中資商業銀行積極進取,做好相關準備,而諸如申請發行長期債券、進行此類債券操作等方面的工作,眼下就可爭取。

    作者簡介王國剛,博士生導師,經濟學教授,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等職。

    

    《中國證券報》 2003年5月23日


王國剛提出改變管理方式推動金融創新
新股配售不利市場獨立運作
王國剛:國有股減持的四個基本原則
王國剛:公司債券亟待加速發展
王國剛:民企上市要克服“老問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