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市場發展過程中有泡沫難以避免  
羅武戰 龍昊

    日前,針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首先受到衝擊的金融業,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湖南商學院談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産比例過高,農村信用社一半以上已經資不抵債,這兩種跡象使經濟學界的一些人認為國內當前可能發生金融危機。

    而另一部分經濟學家則對此持相反觀點,依據也有兩個: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到2002年3月底我國外匯儲蓄已超過2200億美元。2002年5月底,銀行的居民儲蓄已接近8萬億元,可見老百姓對銀行是信任的,因而不可能發生金融危機。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是惟一辦法

    對於肯定和否定的觀念,厲以寧認為都不對。他説,前者是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中國的銀行是國家獨資的銀行。老百姓可能不懂什麼叫做不良資産比例,也不會去關心它,百姓認定的只有一點:你是國家銀行,你不會讓我虧本的。不少農村信用社資不抵債是事實。但影響中國金融大局的,是城市金融,而不是農村金融。那些認為不會發生金融危機者,是因為不了解中國經濟的全球化局勢。如果有可能發生問題的話,那不是現在,而是在5年之後,那時外資銀行可以從事人民幣的存款業務。

    談到當前的金融形勢,厲以寧用了“相當嚴峻”來形容,他認為,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加快金融體制改革。

    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可分三步走

    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有關。厲以寧認為,除了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以外,目前還找不到第二條有效的應對策略。

    在具體方案上,不能先挑一個好兒子單獨上市,因為中國銀行的規模本來就小,切成一小塊的反而更不好。也不能讓幾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通過相互交換股份,交叉持股,同時改制為股份制銀行,因為他們各有各的問題,交叉持股後會使情況更加複雜和難以處理,效率可能進一步降低。較好的辦法是整體改制、分步到位方案。

    第一步是把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制為多元投資主體的有限責任公司,第二步是改制為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步是改制為上市公司。

    厲以寧認為銀行混業經營是方向,是大勢所迫,從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是不可回避的。

    目前,中國對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採取的是分業經營,商業銀行被限定於存貸業務,不得從事投資、保險、證券等其他金融業務,而外資銀行實行的是混業經營,投資是其最重要的一項業務,這使得其在進入中國市場時,處於極為有利的地位,並使中資銀行優質客戶減少、利潤率下降。

    為了防止金融風險的發生和銀行混業經營後帶來的新問題,厲以寧提出,先成立現行法律所允許的金融控股集團公司。商業銀行所從事的存貸以外的業務應逐步放開,可以先放開投資業務,再放開其他業務。同時提高金融監管的品質。

    農信社改制和發展民營銀行並重

    厲以寧認為,當前中國農村金融面臨兩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即商業銀行已經退出或正在退出農村,農村經濟發展和生産經營者難以從商業銀行那裏得到貸款,以致影響農副業生産和農民收入;農村信用社不少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他們不僅解決不了農村經濟發展的融資問題,甚至會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拖累。

    解決的辦法,首先在於參考城市信用社改組為商業銀行的做法,對農村信用社進行股份制改革。在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的過程中,必須大力吸收民營企業、鄉鎮企業等注入新的資本金,並健全法人治理結構。

    但只依靠新組建的農村商業銀行並不能擔負起發展農村和活躍農村經濟的任務,一種可行的解決途徑是,加快建立為農村和小城鎮經濟為服務對象的民營銀行。他特別提到,由於農村商業銀行存在規模不大、金融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應採取嚴格的分業經營模式,即只從事存貸業務。

    厲以寧估計,我國民間資本大約有12萬億元以上,而其中只要1/10進入銀行業,都將加快銀行業改革和壯大商業銀行實力的資本投入,使銀行業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至少有幾種方式: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改為股份制和增資擴股過程中,在股份制的商業銀行上市發行股票後,民間投資者都可以成為銀行的股東。民間投資者還可以自己申請組建有限責任公司的商業銀行。以上這些設想都是可以逐步實現的。

    經濟的泡沫並不可怕

    在如何看待證券市場的作用時,厲以寧説,中國證券市場的積極作用同國企改制密不可分,沒有證券市場,就難以推進國企的股份制改革,難以實現資産重組,也難以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技術創新籌到大量資金。

    證券市場最大的作用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發揮證券市場作用,就在於優化資源組合,對資源進行有效的、合理的調整。

    厲以寧説,在證券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泡沫的出現往往難以避免,但一定要區分好泡沫和泡沫經濟,經濟的泡沫並不可怕,在經濟發展中,有時泡沫多一點,有時少一點,這都是正常現象。

    中國證券市場有其獨特的一面,當初上市的企業都是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或集體企業,須先改制才能上市,而上市後在股權結構中,國有股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也沒有全部參加流通,這是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減少改革阻力的可行性措施。在這個意義上,厲以寧以為,在轉型階段對傳統的國企進行股份制改革,就是一種創新。在轉型階段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證券市場,同樣是一種創新。

    養老基金進入資本市場優先考慮國債

    厲以寧説,養老基金進入資本市場,對兩者自身來説都是必要的。養老基金進入資本市場,購置國債是首先應考慮的,因為國債雖然也可能有風險,但其風險要少於銀行存款,用養老基金購置國債是比銀行存款更好的投資方式。

    當前,中國國債市場最大的問題是一般居民很難買到國債,國債的發行要依靠銀行購買來完成,銀行的這種行為是不正常的,結果會導致大中小企業貸款資金短缺,從而限制中小企業的發展。

    此外,國債的品种太少,使得各類基金(如養老基金)很難進行投資品種的選擇,從這個層面上説,當前也應該增加國債品種,使國債市場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6月19日


厲以寧:入世是經濟而不是社會制度接軌
厲以寧:經濟發展欠缺亮點 中國經濟還要面對挑戰
厲以寧對推行國有股減持提出3條建議
厲以寧:《監督法》難就難在誰來監督第一把手
厲以寧:中國上市公司絕不只有12家值得投資
厲以寧:搭建企業文化新平臺
厲以寧談縮小收入差距問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