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個人徵信系統建設今年啟動  

    本報北京3月12日電 “銀行系統掌握大量的個人和企業信用資訊,長期以來,對於社會查詢,均以《商業銀行法》中有為客戶保密的規定加以拒絕。可否會同有關部門對《商業銀行法》的保密條款進行解釋,為客戶保密不應包括為客戶的借款資訊,特別是欠款、還貸資訊保密,更不應該對客戶的失信、造假行為保密。請問,何時將應該公開的信用資訊向社會提供?”

      今天,在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召開的提案座談會上,手拿材料、有備而來的童石軍委員,向參會的國家經貿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等四部委領導提出一連串信用建設的“焦點問題”。

    本次提案座談會有點不一般。説不一般,不僅因為主題是此次兩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如何建立個人和企業社會信用體系,更因為到會的20多位政協委員,全部是本次會議提出信用建設問題的提案人。

    面對心繫“信用”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肖鋼細説信用體系建設的“政府行動”。

    他説,1996年,人民銀行系統搞了全國企業信貸登記諮詢系統,建成企業資訊系統,目的是約束企業多頭貸款,化解貸款風險。當時在全國334個地級市建立了企業信用檔案數據庫,2001年,在北京建立了全國數據中心,全國410萬戶企業的貸款資訊,包括借款、還款記錄,全部都集中在這個數據庫。也就是説,在北京就可以查詢全國任何一個企業的借款、還款情況,每月有20萬人次查詢這一系統。

    但是,這個系統的全國聯網還不十分通暢,省際之間查詢有些難度。有的企業資訊不真實,故意提供虛假資訊,有的沒有及時更新。今年,將對此進行完善更新。

    個人徵信方面,1999年,上海市成立了企業法人形式的個人徵信公司,將上海市15家銀行所涉及的個人信用資訊,如辦理銀行卡、購車、購房貸款等個人資訊集中起來,共收集240萬人的有關情況。目前,正在逐步擴大徵集範圍,如個人交稅、工商註冊、水電、電話費以及公安、司法部門的刑事記錄等。目前,這一系統已經接受了14萬人次的查詢,每天接受600人次的查詢。

    肖鋼説,在總結上海經驗的基礎上,今年,我國將啟動全國個人徵信體系建設,國務院將專門成立領導小組,由十多個部委做出方案。初步想法是,依託目前的全國企業信貸登記系統,不再另外搞一個系統。

    他對此解釋説:“收集資訊是為了使用,如果查詢個人、企業資訊分離,可能造成不便。全國統一的數據中心,將個人資訊、企業資訊設在一個系統、平臺上,這樣,還可將每個人、每個單位在銀行開設的賬戶系統集中在此,使個人資訊、銀行賬戶、支付系統結合,形成全國統一的信用體系框架。”

    肖鋼説,國家將成立的第三方機構———仲介徵信機構,要介於政府部門和被徵集對象之間,進行企業化運作。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在起步階段不搞私人公司,而是政府來推動。至於這個仲介機構叫什麼名字,肖鋼説,可能叫“信用署”、“信用評估公司”或者“全國信用徵集中心”等,目前還未確定。

    他表示,啟動全國個人徵信系統,首先必須加快立法。收集和整理企業、個人的信用資訊,目前沒有法律依據。全國啟動個人徵信系統,涉及保護個人隱私,沒有法律支援絕對不行。既要建立社會信用系統,又要保護個人隱私,財産權、個人存款都要保密。

    此外,第二個問題還是立法,即企業提供資訊是虛假的,法律如何制裁。資訊收集不真實,直接影響信用系統品質,也會給使用帶來麻煩。

    肖鋼説,全國個人徵信系統建設可以循序漸進、逐步實施,但必須是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標準。個人的流動性很大,一個地區搞信用系統用處不大,因而個人徵信系統將不再搞試點,不能形成地方自己的封閉體系。

    啟動這一系統將本著“先易後難,注重實用”的原則,採集資訊內容由少到多,從個人的銀行資訊開始,逐步擴大到水電、電話收費、保險、工商登記、公安記錄等。運作方式是從收集、徵集開始,然後對徵集到的資訊進行加工、評估,通過這些步驟,分幾年時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全國個人徵信系統。

    《中國青年報》2002-3-13

    


丁瑜委員:應對入世 重塑政府信用迫在眉睫
中國股市要過三關—市場關、財産關與信用關
全國工商聯:為社會化信用徵信體系儘快立法
蔣樹聲代表:公民道德建設可從誠信教育入手
南存輝代表呼籲營造企業發展良好信用環境
政協五委員談政府與企業信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