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瑜委員:應對入世 重塑政府信用迫在眉睫  

    近年來信用失缺現象在中華大地頻頻發生並迅速向全社會蔓延:企業間相互施欠嚴重,經濟糾紛增多,三角債在一些企業間形成“多米諾骨牌”。據統計,在發達市場經濟中,企業間逾期應收帳款發生額約佔貿易總額的0.25%~0.5%,而在我國這一比率高達5%以上。一些企業惡意逃廢債已讓銀行吃盡了苦頭。據有關資料報道,從2000年初到2001年3月底,南方某三省區逃廢債務的企業達12830戶,涉及金額851億元,其中某一省份就851戶,涉及金額553億元。專家估計我國市場交易中由於缺乏信用體系,使得無效成本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至少為10%~20%;企業和商家對消費者的各種欺詐、欺騙行為比比皆是,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1999年有關資料表明,國家品質技術監督局對283家名優産品生産企業調查,發現16類650種商品幾乎全部被假冒;據統計,每年因假冒偽劣商品造成國家稅收損失高達250億元左右);上市公司的虛假報告問題不斷地被披露;個人信用嚴重缺失現象時有發生;惡意消費透支,各類假文憑滿天飛 ,甚至出現了為人師表的教授剽竊他人著作的令世人震驚的事件及出現在應代表公平、公正形象的仲介機構的“蛇鼠同穴”現象……正如有的文章所描述:“失信濁流,像瘟疫一樣侵蝕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阻礙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步伐。”甚至一些地方因信用喪失出現了“經濟窒息綜合徵”。專家們高聲疾呼:社會信用秩序已到了徹底整頓的時候了!

    當我們深入認真地分析這許許多多的失信現象時,我們越來越多地發現,存在於企業、商家、上市公司、仲介機構乃至個人中的信用失缺問題都與一些地方政府的信用失缺問題有著揮之不去的直接或間接的關係;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重塑政府信用已成為迫在眉睫之事,尤其是在我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國之後,更是一個不可回避、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信用失缺常常表現在:

    一、一些地方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和統計數據失實,而且往往是被有意地拔高,産生難以取信於民的不良影響。

    二、一些地方政府的決策隨意性大:決策時往往考慮出政績多,考慮當地實際少;由一人説了算的多,進行科學、集體決策的少;造成所決策的事項執行不了的多、執行了達不到預定目標的多、執行後群眾不滿意的多,造成失信於民的不良後果。

    三、一些地方政府的信用常常因有關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的人事變動而出現“斷鏈”現象,“新官不認舊帳”的問題常常使人束手無策,政府的信用就這樣在“自認倒楣”的埋怨聲中喪失殆盡。

    四、一些地方政府包攬天下:常常出現干預經濟主體具體行為的問題,甚至不惜以公共財政資金為企業擔保,不考慮地方財力或大量舉債建“政績工程”,直接成為企業三角債中一個舉足輕重的鏈節,這個沉重的包袱使這些地方的政府常常成為“被告”,而這個特殊的“被告”又常常令法院的一紙“強制執行”令失信於民。

    五、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缺乏作為政府組成單位應承擔的義不容辭的誠實守信責任,常常把自己游離于政府之外,從部門利益出發,隨意承諾又不守信用,甚至反過來把這一桶黑水扣在“政府”頭上,政府的信用形象就這樣被自己的組成單位所破壞。

    六、一些地方政府無視中央決策,或是施行地方保護主義,使這些地方出現了默許甚至縱容盜版走私、制假販假、騙稅套匯等違法違規行為;或是對中央的政策陽奉陰違,在那裏,政府的信用形象受到嚴重破壞。

    七、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甚至是領導幹部腐敗、墮落、劣跡斑斑,已淪為典型的口是心非,當面是人、背後是鬼的反面人物,當這些人還在政府的各個崗位上代表政府行使各種職能時,他們的一言一行怎能讓人們信服呢?

    應對入世,解決政府信用問題已成當務之急。為此建議:

    一、要正確認識重塑政府信用的重要性、緊迫性,把重塑政府信用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述這些政府信用失缺的現象,雖然只是發生在某些地方,然而這些現象已有蔓延的趨勢,這些現象被披露後,已引起廣大群眾的不滿,因此,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當今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矚目的世貿組織的成員國,國際社會呼喚信用中國!信用中國需要各級政府率先垂范;重塑政府信用迫在眉睫!應當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來加以研究解決。

    二、要正確認識政府信用失缺的危害性、危險性,促進重塑政府信用成為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的共識和共為。要通過宣傳媒體,剖析一些地方存在的種種政府信用失敗缺現象,深挖其産生的根源,共株其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造成的危害,使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政府信用失缺將會帶來失信濁流、誘發社會問題、動搖民眾信心,從而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甚至會使中國政府成為國際被告的嚴重後果。應把重塑政府信用作為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一個重要課題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三、重朔政府信用要從政府自身做起。儘管目前對政府信用問題仍是仁者 見仁、智者見智,但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信用問題已引起黨中央領導的極大關注。近年來有關部門在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時,已開始著手諸如個人信用和企業信用制度的試點、信用評級等工作。建議在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同時,各級政府要率先垂范,通過加強自身信用體系的建設,取信於民,取信于國際社會,重塑政府信用。

    1、加大對“統計法”、“檔案法” 等有關法律的執行力度,切實解決做假帳、報假數字的問題,重塑各級政府統計數據的權威。

    2、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變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尤其是要把政府不該管的事明確出來,劃定職能部門的有限職能,把屬於企業和民眾的自主權利還給他們,取消那些本該由企業自主決定、可由市場進行調節、社會自我管理的審批事項。

    3、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大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給各級政府的政務公開工作明確一個時間表,提出應公開的內容,限期完成。

    4、要進一步明確政府組成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職責,強化政府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法律意識,言必信,行必果,做到言之有理、有據,行則務求實效。

    5、率先在公務員中推行個人信用評級,建立失信懲罰機制(責任追究和賠償制度)。完善政策官員的政績考核機制,從根本上阻斷地方政績考核的利益驅動。

    6、切實落實各級政府的償債責任制,建立償債資金,儘快解決一些地方政府因擔保及亂投資等造成的債務問題。

    四、重塑政府信用,關鍵在於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必須加強各級政府機關公務員隊伍建設,建立公務員的準入機制、退出機制和培訓、學習、考核、獎懲、淘汰機制,全面提高國家公務員(尤其是各級領導)的整體素質,打牢重塑政府信用的人才基礎。

    面對加入世貿組織,加快建立市場體制的新形勢,正確定位和明確規範政府職能,建立公正、廉潔、高效、精幹的行政管理體制,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重塑政府信用,迫在眉睫。

    中國網2002/3/12


吳修平委員:群眾關心的幾個問題
趙桂英委員:從國務院各部做起確保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實效
常城委員:尊重智慧財産權 大力打擊盜版 加快軟體産業發展
張成倫委員:關於減徵農業特産稅的建議
拉登從邊緣人物成為世界名人
兩會專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