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大學畢業生考驗中國就業市場

    中國從1999年開始進行的高等院校擴招,如今顯現出令人喜憂參半的結果——當年的“幸運兒”匯聚成一股巨大的浪潮,考驗著中國的就業市場。

    據教育部門公佈的消息,2003年是中國擴招後的第一個畢業生高峰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從2002年的145萬猛增至212萬人。其中僅北京地區的研究生、本專科畢業生就達到11.2萬人,增幅為26.3%。因擴招而受惠的這200多萬年輕人開始為校園生活後的就業而擔憂。就業困難對個人、家庭和政府形成壓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門話題。在2002年末到2003年初的招聘高潮期間,規模超過萬人的大型招聘會在全國各大城市紛紛舉辦,探討就業問題的相關專題也成為各個媒體、網站最受關注的部分。人頭攢動的招聘會上,被譽為“天之驕子”的中國大學生卻充滿惶惑與不安,“金榜題名”時的自豪已經蕩然無存。拿著精心準備的簡歷,奔波于各個招聘會場,接受形形色色的考試和面談,大學生們還未邁出校門就已備嘗生活的艱辛。在四川成都的一個招聘會上,一位大學生沮喪地表示:“至少要發出20多份簡歷才可能得到一份工作。”

    過去十幾年間,通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而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青年,一直能夠較為順利地謀得職位、步入社會。但是,近年來,城市工作崗位增長的逐步放緩使這種情況有所變化,而擴招更使人才就業問題變得突出。雖然有人質疑擴招速度超前,但是,更多的人則認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屬於結構性問題,表面的人才過剩只是相對的。

    權威統計顯示,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佔全國人口比例只有5%左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教育專家魯欣説:“融入全球經濟的中國仍然人才稀缺,即使不擴招,那些年輕人也仍然要在就業中尋找坐標。”

    他説,之所以造成今年就業壓力較大,主要是由於畢業生就業目標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北京、上海、廣州及東南沿海地區的大中城市或國有大型企業、外資企業和國家機關。同時,不同學校、專業的情況也大相徑庭。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周月紅説:“清華的畢業生非常搶手,就業機會和學生的比例大約是9:1。”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任佔忠認為,畢業生就業難的社會原因,主要是畢業生數量激增,而社會需求相對平穩,供需在一定範圍內出現失衡。此外,現行人事制度和戶籍制度也是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障礙。“因為編制制度限制、嚴格的戶口和檔案管理政策,也導致學生無法在不同地區間流動。”人事部門的官員説。

    畢業生的就業難,引發了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反思。中國社科院社會保障研究室的唐軍認為,現在提倡“教育産業化”的部分高校,在吸收學生時“很市場”,但是,他們培養和輸出學生時卻“離市場較遠”:專業設置欠合理,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不足。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引起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一些鼓勵政策相繼出臺:省會以上城市積極放寬畢業生的落戶政策,省會和省會以下城市放開對畢業生的落戶限制,公安機關放寬建立集體戶口的審批條件,簡化手續;鼓勵和支援畢業生到基層、中小企業和西部地區工作,對原籍在中東部地區的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工作的,實行來去自由的政策。

    同時,政府和高校都在為大學生儘快找到滿意的工作創造環境。各大院校都強化的就業指導工作,舉辦大量的諮詢和培訓班,資訊豐富的網路服務也使畢業生更快捷、便利地了解資訊。由武漢市畢業生分配辦公室籌建的全國首家“大學生就業指數系統”已進入實質性操作,北京市為高校畢業生建立的常設就業市場也將在最近啟用。毫無疑問,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中國大學生已告別從前的優越瀟灑,直面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資料顯示,根據教育部門制定的計劃,今後畢業生每年還將遞增10%-30%。 一位教育部官員肯定地説:“中國大學正在由精英教育轉向平民教育。”

    中國人民大學一位校方工作人員説, “現在畢業生不是就業難,而是擇業難。例如,北京市的高校畢業生與職位需求比例為1:1.5。學生普遍自我預期值過高,他們應該首先對自己負責,而不應要求社會。”“先就業再擇業”是今年高校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口號,也是學生們最現實的選擇。北京市人事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處負責人説,目前,畢業生的就業心態正在調整,據調查,畢業生對工資的期望已由原來的約2500元下降到了1500元左右。(完)

    新華社2003年1月8日


新華社:200萬大學畢業生考驗中國就業市場
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煩惱:招聘會讓人有點“怕”
江蘇:畢業生就業市場不能隨便辦
兩天雙選會9萬大學生 深圳仍是擇業熱點
寧夏取消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限制 最大限度幫助就業
廣東教育廳公佈200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
北京:高校畢業生中小學任教打破終身制
畢業生讀完大專卻領回中專文憑
寧夏:考慮取消對本地大中專畢業生戶口限制
廣東大學畢業生招聘會用人單位預警“禁跳槽”
北京2003應屆畢業生就業趨勢一覽
非京生源畢業留京渠道多
大學生應聘“趕場子”的隱憂
8場畢業生供需見面會 17.7萬大學生瞄準廣東
外語類畢業生就業好景不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