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所有方面都一流才是一流大學  

    美國大學校長中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完美的大學沒有法學院、醫學院和橄欖球隊。為什麼?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傑瑞德柯亨教授的理由是:因為它們都很費錢,管理起來要牽扯很大的精力,對我這個資源有限的小型大學來説力不從心。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確實不大,該校創建於1967年,現在擁有本科生5000名,研究生3500名,教師1300名,員工1700名,只有7個學院,可以説是美國最小的研究型大學。學校雖然規模小,可名氣不小,電腦與資訊技術方面的水準在全美數一數二。此外,卡內基—梅隆大學還被評為1988 1998年間美國大學教育品質提高最明顯的4所高校之一。

    什麼是大學,大學規模到底要多大?雖然曾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先生説過,大學是大師之謂也,非大樓之謂也。但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專升大專,大專升本科,學院改大學成為一股風氣。“世界上的錢總是不夠花的,大學也不是都要辦成綜合性、大而全的巨無霸。”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最後一天的演講中,香港科技大學榮譽校長吳家瑋説,從世界範圍看,高等教育出現了辦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浪潮,英國、澳洲的理工學院升格為大學。但是,大學是分不同類型的。哈佛大學沒有工學院,著名的工商管理學院是以案例教學出名,而非學術。

    吳家瑋描繪了一個“大專院校譜”:大而全的巨無霸,有幾所就夠了;綜合性,但經過選擇建立了某些卓越點的研究型大學;專業性強的精英學院;傳統的專業和職業學院;特別重視教育的本科生教學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其中,在某些方面比較卓越的研究型大學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方向。“大學本身的資金和能力有限,大學必須進行戰略選擇和規劃。”傑瑞德柯亨校長説,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就提出要找出自己的比較優勢,利用自己的強項,使強項更強,但不追求在所有領域都領先,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卡內基—梅隆大學找到的優勢就是發展電腦科學,這使得學校由二流變為一流。但學校的本科教育沒有跟上,從第七任校長開始,學校又把戰略規劃的重點放在改善本科生教育上,並投入大量資金。經過10年時間,報考學生增加了一倍,學生的畢業率也大大提高。今年,又從本來用於提高工資的資金中拿出100萬美元用於加強本科生教學。

    柯亨説:“我們有很多的標準和目標,這些目標都很重要,但是我們的錢不夠。這裡沒有魔術,決策需要勇氣,需要與同事交流。我們遵循的最大原則是比較優勢。作為校長,不堅持學校已有的優勢是不負責任的。我必須對教師講:我們有重點,否則就沒有戰略規劃。講這些話時我不會得到掌聲,但我應該這樣做。”

    無獨有偶,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演講中也談到了“為與不為”的問題。朱校長以“外界知道不多的真實的中科大”為題介紹學校:錄取新生平均分居全國前列,國內外有很好的聲譽,科研成果多……但學校地理位置偏、周邊環境不發達、政府投資少,在這樣的環境中怎麼創業?朱校長説:“當初確定集中力量研究奈米時,有人告狀,説我投機,但我們頂著壓力搞起來,現在一説奈米技術,科大是領先的。”

    吳家瑋説:“中國高校要選準某些領域發展,將來在國際上一提某某學科,人們會説,我知道,中國某某大學是領先的。這個要求看起來低,但實際上非常難達到。”

    比較出優勢,優勢即特色。在資金、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校該怎樣規劃自己的未來,辦出自己的特色?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樊明武概括得非常精煉:“一流大學不是所有方面都是一流,但一流大學必須有一流的方面,沒有錢也可以創建一流大學。”

    沒有錢怎麼創一流大學?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的建議是:“戰略規劃非常重要,我們要有長遠的眼光,審時度勢,知己知彼,選準要聚焦的戰略性學科建設的方向,又有穩健的領導體制,制定規劃時有學校教職工的民主參與等,才能保證規劃若干年矢志不移地貫徹落實。”(劉萬永)

    

    《中國青年報》 2002年8月2日

    


我國將取消政府導向的SCI排名
新華社:中國大學,向世界學習什麼?
高等教育,離大眾更近些
研究性大學應向教學傾斜
大學校長學到了什麼
我國高等教育的六大變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