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大學應向教學傾斜  

    三位來自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學的著名學者———全球華人物理學會會長、美國南加州大學洛衫磯分校物理學系主任張圖南,美國科學院、藝術和科學院雙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沈元壤和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主任沈平,應中國內地部分研究性大學之邀,以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水準為標準,評估了這些大學的辦學水準。三位著名學者在深入考察後提出:我國國內研究性大學重科研、輕教學的“流行病”症狀明顯,這會直接導致我國人才培養水準的下降。

    三位專家發現,國內某些研究性大學的一些重要基礎課在師資上捉襟見肘,開課不全,導致學生知識結構存在重大缺陷。某校一位即將畢業的物理專業博士生坦言:作為必修課的“固體物理”,因為沒有老師就沒開,這門課最後的得分,是他導師憑空填上去的,為的是能讓他順利畢業。但等到寫論文時他才發現,由於一些基礎課程沒上過,自己的知識還欠缺很多,想惡補都來不及了。

    某校一位資深教授説,在研究性大學裏,衡量教師水準的量化指標是爭取到多少科研經費,在有統計數字的 S CI上發表了多少篇論文,而不是看你帶了多少門課,撰寫了多少本高品質的教材。再加上編寫教材報酬很少,很多學校在教材建設上沒有激勵機制,高水準的教師都對教材不屑一顧,而許多寫過教材的教授,都是校方作為硬任務壓到頭上,他們才勉強去做的,教材品質當然很難保證。

    在國內研究性大學裏,教授博導很少給本科生上課,現在這一趨勢已經蔓延到研究生培養中。有的研究生3年中最多上一年的課程,其餘時間是在充當導師的助手,和導師之間是老闆和僱員的關係。由於做的都是一些重復性和基礎性的活兒,談不上培養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些研究生們實際上成了廉價勞動力。

    3位專家指出,按照目前國內外公認的對“研究性大學”的定位,它應該是擁有一流的科研水準和一流的教師。在很大程度上,為數不多的研究性大學的科研水準決定著一個國家基礎研究的水準和實力,科研的確應該佔據重要地位,但無論如何,研究性大學的落腳點還是“大學”,應該以“育人”為第一要義,而違背了這一基本的教育規律,它就和研究院所沒有區別,也就體現不出研究性大學在傳承科學精神、培養高素質科研後備力量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專家們尖銳地指出,中美目前科研水準的差距直接來源於大學生和研究生素質的差距,這一差距的原因當然與以經濟實力為主要標誌的綜合國力有關,但在經濟投入之外,首先要解決的是認識和觀念問題,如果在大學培養人才的問題上出現了偏差,雙方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而要扭轉這一局面,則需要一批研究性大學在政策、人才、資金投入方面向教學傾斜,使高水準的科研工作最終納入到培養高水準人才的軌道上來。(黃勇)

    

    《青年參考》 2002年8月1日

    


大學校長學到了什麼
考研為何這般“熱”
我國高等教育的六大變化
中外大學校長:中國大學向世界學習什麼?
大學品質高低誰説了算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