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檔案暫存母校 擇業期延長利大弊大  

    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無疑是上周最大的新聞。出臺的措施歸結起來有兩個中心點,一是大學生就業不再受戶口和計劃限制,由此帶來的各項不合理收費隨之取消;其二是鼓勵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兩點結合起來,是一個意思,讓需要人才的地方能夠接收到適合自己的人,讓有才華的人得到適合自己的舞臺。

    對於北京學生來説,最關心的是到底會有哪些政策會落實在自己頭上。對此北京市人事局大學生處處長盧林表示,《意見》中大部分政策內容都將會在北京有相應的落實,包括戶口、檔案以及鼓勵到中小企業就業等。他還談到本週內北京的細化政策有望出臺。雖然目前具體的政策還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公平的就業環境需要打破戶籍壁壘。而檔案暫存母校,也將對學校的管理、對大學生自身産生深遠的影響。

    ■交鋒一:緩期兩年離校對就業有多大好處?

    學生們對暫緩兩年就業表示非常歡迎。北大畢業指導中心主任李國忠認為,總的來説,教育部出臺的新政策對學生來説是件喜事。

    李國忠認為,放寬兩年的限制,為學生營造了寬鬆的就業環境,畢業生的擇業期長了。畢業生擇業突破地域戶口限制,使人才可以自主流動,使畢業生選擇單位更理性、更從容,減少了學生為了戶口而與並不合適自己的單位簽下“賣身契”、為了簽約而簽約的被動。在操作層面上,李國忠認為戶口如果放到大學,在兩年時間裏學校可以繼續指導學生就業。

    但不少應屆畢業生也認為政策的出臺並非靈丹妙藥,就業難問題依然存在,或許近一兩年還會更嚴峻。

    學生的反映儘管相對冷靜,但也絕非無端擔憂。據了解,與去年相比,今年畢業生就業形勢要嚴峻得多。今年將有145萬名學生畢業,包括研究生8.8萬、本科生63.6萬、專科生72.7萬。其中專科生增幅最大,去年為52萬人,增幅達39.8%。在社會需求與往年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畢業生供給大幅度增加,而且專科生增幅最大,供需矛盾和結構矛盾都比較突出。

    從長遠看,今後幾年這種增幅將會更大,據教育部門統計,2003年將有212萬名畢業生,2004年將超過250萬人,也就是説,今後幾年高校畢業生都將在200萬人以上。

    以上的數據充分説明瞭延緩就業的方式並不能夠有力地緩解就業的壓力,對於延長兩年的擇業期到底有多大的意義?首都師範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錢偉老師談道,其實待分生的再就業率並不高,首師大去年有待分生220名,今年到目前為止,待分生簽約的總共也就三四十人,根據今年的就業形式,他估計到6月底待分生的簽約人數不會超過60人,也就是説畢業時無法正常就業的學生第二年時也很難再就業,更別提第三年了,而且大多數待分生也並非真的沒有工作,他們多半是找到了一份工作,只不過是沒有正式的接收證明而已。

    對於可以延緩兩年就業,李國忠老師也認為有利的同時不可避免存在弊端。兩年後的就業競爭壓力會更激烈,放寬擇業時間很多學生會有等等看的心理,放寬的同時也給畢業生帶來了就業的壓力。學校建議學生不要太過挑剔,儘早簽約,因為明年競爭會更激烈。他還擔心,應屆畢業生當年不找工作,來年可能會受到用人單位歧視。在首都師範大學、人民大學、北外採訪時,這些高校的就業指導老師都表示了類似的擔憂。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校就業指導老師還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保留兩年戶口和檔案到底是在保留什麼?他認為,保留兩年的擇業期實際上主要是在保留計劃經濟下的所謂派遣資格和幹部身份,而這些對學生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這位老師還談道,他們學校不少待分生不是沒有工作可做,而是因為他們就職的一些企業難以拿到所謂的“指標”,因此學生也難以被派遣過去,並辦理落戶等手續。他還説,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人才的合格畢業即表明學校的任務已經完成,找工作嚴格來講不應當是學校的事情。對於每個人而言,一生都會面臨著擇業的問題,擇業期概念需要斟酌。

    ■交鋒二:是學生還是社會人?學校管理遭遇困惑

    延緩兩年就業,使那些本來應該畢業的學生卻要依然呆在學校,不少高校老師都認為,這會給高校管理帶來極大的壓力,而且,這些學生的身份也很難界定。

    首都師範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錢偉老師説,應屆大學畢業生延長兩年的擇業期將會給學校管理帶來新的挑戰,因為目前我國的人事管理制度很多是和檔案、戶口聯繫在一起的,如果畢業生的檔案和戶口還存在學校,那麼學校是把他們當成學生來管理,還是當成社會人來管理呢?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校就業指導老師對此問題也談道,如果把這些待分生當成學生來管理,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他們按道理不應住在學校,不參與學校的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來管理他們?學校很難做到對他們進行有效管理。如果把他們當成社會人來對待,學校並沒有義務對他們進行管理,因為學校畢竟只是一個教學機構,學生培養期結束併合格畢業,這是學校應當做的工作,學校的管理對象和許可權只是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而不應當承擔社會的責任。這些學生不就業要在學校吃住,學校怎樣解決,他們要結婚要生育怎麼辦,誰來負責,如果有人在社會上出了問題,責任應當追究到哪?

    而且,學校對這些學生的戶口和檔案管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學校並不是檔案管理的專門部門,如果學校自身就有檔案館和專職人員來做還比較好辦,但也涉及到檔案館容量擴大、加強管理的問題。如果學校沒有檔案館委託別人管理要涉及到錢的問題,這筆錢該由誰出?

    首師大的錢老師介紹説,首師大目前的待分生檔案存在北京市的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並由學生自己來支付存檔費。如果以後規定這筆費用不能向學生收取了,從道理上講作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不可能不收這筆錢,那麼,這筆錢將從哪出是很現實的問題?同時他認為,檔案管理並非是一個簡單保存的問題,可能要為學生們出具各種證明及提供其他一些需要的服務,比如辦理出國、開具人事方面的介紹信等,這些都需要人力、財力以及相應的管理。

    北京大學的李國忠老師説,兩年之內,學生的社會保障、保險、醫療、戶籍等相應的部門應做出有效的管理。因為兩年內很多問題不是學校一方能解決的,教育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等相關部門應在相應的職責範圍內為畢業生提供相關的服務和幫助。

    ■交鋒三:戶口和發展不可得兼?

    面對戶籍的壁壘可能要被打破,一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調侃地説,在這兩年內,他要抓緊時間結婚生子,先解決下一代的問題。雖然這位大學生的説法也許並不能完全當真,但確實也反映了一些學生的心態:留在大城市的幾率增加了,要抓住機會。

    一所師範大學的應屆畢業生説,他希望北京也能夠享受到這一政策,如果是這樣的話,他肯定要充分利用政策,在北京多滯留一段時間,畢竟,像他這樣的師範畢業又非緊缺專業的學生還是在北京更能找到機會,回到原籍後果只會更糟。

    不過,也有不少學生認為沒有必要看重什麼戶口,而關鍵在於是否有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日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周悅正在食堂旁邊處理舊書,她已經和通用公司簽訂了合同,工作地點是大連。她説戶口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這個重慶來的女孩也沒有回到她的家鄉,北京高校畢業生能否不受戶口限制在北京就業,對她來説同樣沒有特別的意義。

    據該校學生處畢業生就業辦公室主任薛釘介紹,人大外地生源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每年留在北京的比例大致在15%至20%左右,這與北京市人事局的相關規定基本一致。學校鼓勵學生到西部地區就業,往年也有來自內地的博士、碩士到西藏、酒泉、南寧等地去工作的。

    他個人認為,大中城市對人口進行適當限制是不可避免的,北京作為首都更有其特殊性。為什麼深圳能容納如此多的外地大學生就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深圳本地只有8所大學。而北京高校雲集、高學歷人才紛紛涌入,客觀上增加了在北京就業的壓力。如何在這種形勢下處理好就業的關係,需要畢業生轉變觀念,只有把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才是擇業的正確心態。薛釘覺得很難預測如果北京放開戶口限制會給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什麼變化,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需要一個磨合階段。作為具體負責指導畢業生就業的部門,他們的工作就是積極配合上級相關部門的決策,協助落實。

    北京廣播學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生則説自己無論如何也要留在北京,戶口對她來説意味著一份穩定的工作和身份的確認,“否則你到什麼單位都感覺是體制外的,不被接納和認可的”。她説,如果放開戶口限制,北京將吸納更多優秀人才。還有一位男生則悲壯地説:“擁有北京戶口至少不會讓我像民工一樣擔心經常被檢查暫住證。”

    人民大學一位人力資源專業的學生説:我們學到的知識就是一個公平的就業環境應當能夠保證人們流動的自由,但事實卻是一紙戶口阻隔了多少外地學子就職北京的夢想。作為首都,早就應該打破這種戶口壁壘。

    此前,由於戶口壁壘出現了有的學生找一家並不需要人手但有進京指標的單位挂起來、不去上班而到別的單位工作的怪現象,一位高校老師不無擔憂地説:“不僅如此,為了爭取有限的留京指標,許多學校的綜合測評也成了滋生矛盾甚至是學生幹部利用職權謀私利的“腐敗”途徑。但願隨著戶籍壁壘的突破,這些怪現象也能隨之消失,給莘莘學子們營造一個更加公平的就業環境。” (張紹梅 趙媛媛 周春林)

    《北京青年報》2002年4月1日


北京西安武漢追訪畢業生落戶新政策
北京西安武漢三地追訪“畢業生落戶新政策”
五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有“四利三弊”
放寬落戶限制
畢業生就業新政策出臺
我國城市將放寬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 國家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有新規定
今年廣東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樂觀
北京首家固定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市場4月1日開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