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教將迎來春天  

    每年的二三月份,于果總是很忙。作為一所兩萬餘人的民辦高校校長,新學期的開始總有許多工作要抓;作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他還要思考辦學以外的問題,積極準備大會的提案;作為第十一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他的社會活動也不少……但當本報記者提出請他談談對民辦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有何看法時,他還是很爽快地接受了採訪。

    記者:您認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況如何?

    于果:中國民辦高教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激烈的競爭中,涌現出一批在規模、設施和辦學品質等方面均達到一定水準的院校。更有一批高起點、高水準的民辦高校陸續興起,起到了助推作用。

    記者:今後民辦高校應該怎樣進一步發展,應該為民辦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哪些政策支援?

    于果:中國民辦高教的發展一直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支援。同樣,中國民辦高教的可持續發展仍然需要黨和政府給予更大的關懷和支援。在中央和各省市已出臺鼓勵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和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立法正在積極進展這一前提下,研究民辦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非常適時的。研究這一問題的背景是中國的國情,主要有三點:“窮國(大國)辦大教育”,我國在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時,在校大學生數將是世界第一;我國尚處於市場經濟轉軌的攻堅階段,社會的穩定(主要是就業)是國家安全的一大問題;我國還面臨著加入WTO後與世界教育發展相銜接的問題。教育是帶有公益性的服務産業,尤其是高等教育,因其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聯繫的緊密性,這一特點更顯突出,無論是公辦或民辦高教都應在服務於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狀需要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從這一要求出發,結合民辦高教存在的問題,就不難找出其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記者:請您具體談談這些對策好嗎?

    于果:對策一是要把抓好教學品質、創建中國特色的民辦高校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點。當前民辦高教辦學的四種主要形式(學歷教育、自考班、學歷文憑試點和職業培訓)中,提高教學品質和辦出特色難度最大的是自考和學歷文憑這兩塊,而恰恰這兩塊又是民辦高教人數最多的。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校沒有辦學自主權,被動地形成一種實質上的“應試”教育。因此建議:明確民辦高教這一塊的招生權,即自主招生(實際已這樣進行),或稱之免試入學,寬進嚴出。允許民辦高校根據社會需求自主制定人才培養計劃,頒發自己學校的畢業文憑,參與社會人才市場的競爭。相應地取消自考班、學歷文憑試點班之類的稱謂,政府則在審批和評估辦學水準上做好管理工作。目前,全國的自考通過率大概是千分之七,可見辦學效益之低下。作出上述對策,不僅可大大激發民辦高校探索提高辦學品質、辦出特色的積極性,而且真正把民辦高校置於較為平等的社會評估環境中,恰當地運用了市場機制的作用。

    對策二是通過立法明確並落實民辦高教的法律地位,關鍵是落實民辦高校畢業生在社會人才招聘中的參與權。既然允許民辦高校自主招生、自行頒發學歷文憑,那麼在法律範圍內應給予這些學生參與不同層次人才招聘中的競爭權利,這是改變社會上對民辦高校偏見的重要舉措。同時,也無形中給予民辦高校以更大的激勵。試想,某民辦高校自認為辦學水準很高,然而在國家公務員考試、國企或外企大公司的人才競爭中屢屢敗下陣來,這難道不是一個極大的鞭策嗎?

    對策三是政府應實施對民辦高校的資金扶持和獎勵政策。對民辦教育的資金投入不是常説的“人頭費”,當然承擔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例外。民辦高校的政府資金投入主要是針對項目,如對高職教育特色樣板的扶植,我國加入WTO後與國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扶植等。對民辦高教的獎勵應有明確的導向性,不能簡單地運用“辦得好”的民辦高校這個概念。所謂導向性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學生的就業狀況(包括就業率、就業單位層次、學生的滿意程度等);二是學校抓教學、科研的實績。我們應該樹立這樣的典型:辦學不只注重校園環境,還應在教學與科研上作出突出成績。總之,在評定上應重視人(師資)和實際業績(成果),而不能單純看辦學硬體。辦學仍然要強化“以人為本,以德治校”的基本原則。

    我們相信,如能實現以上三條,民辦高校將會迎來一個新的春天。它不僅進一步激活了民辦教育的機制,更將有百花怒放齊爭春的特色院校不斷涌現。

    記者:謝謝您百忙中接受採訪。 (夏越)

    《中國教育報》2002年3月5日

    

    


北京教育馬年要快跑
南京大學國際化辦學漸入佳境
廣東代表團擬就社會辦學提出議案
山東省辦學體制將走向多元化
福建旅日僑領捐資家鄉辦學
外地來了“京”字牌學校 北京教育緣何對外擴張
合資辦學資源互補 中外高校迎來“蜜月”
內地與香港高校合作辦學可授香港學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