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國零售業十大新聞

    近日,國內零售行業的權威網路媒體聯商網(www.linkshop.com.cn)評選出2001年中國零售業十大新聞。去年被廣為關注的“華潤收購萬佳”等十大事件被評選為2001年中國零售業十大新聞。

    一. 購物代幣券風波

    2月初,國務院糾風辦、國家經貿委、中國人民銀行發出緊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印製、發售、購買和使用各種代幣購物券(卡)、已發放的限期在2月28日前由出售和購買單位妥善處理。

    一道禁令引起了全國各地有關部門和各大商場超市及消費者的重視,引發了嚴查購物代幣券的潮流,一些商家因此得到了查處,業界人士、相關部門、新聞媒體等就此紛紛展開了討論和反思;有關代幣券的新聞大量見諸報斷,如“南京急停3億代幣券、代幣券緣何影響國家稅收、湖北一商廈遭遇百萬假購物券”等等。

    影響:國家採取措施明令禁止使用購物代幣券,引起了全國上下的真正重視,極大遏制了購物代幣券的使用狂潮,有利於維護國家稅收政策和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後續:在一段時間內,消費者急著將購物代幣券出手,帶動了春節過後難得的銷售高潮,而對於如何處置代幣券即代幣券的善後問題也著實讓商家頭疼了一段時間。

    二. 京滬三連鎖巨頭聯手開店

    春節剛過,在大多數商家還在忙著清點過年的戰績時,一條消息突然炸響:京滬兩地三家知名企業,上海華聯超市、北京西單商場、北京超市發在2月3日正式簽約,聯手組建北京西單華聯超市有限責任公司,計劃2001年在京開設100家華聯超市。

    北京西單商場2000年銷售額達16.3億元;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擁有連鎖店舖63家,年銷售額達12億元;上海華聯超市連鎖門店達682家,網點遍佈上海市場各區縣,並輻射江蘇、浙江、遼寧等省,去年銷售額達56億元。3家企業均名列中國零售業50強。

    影響:它首次打破了長久以來形成的地域割據,是中國零售企業實施戰略重組、迎戰國際零售業巨頭的有益嘗試。其意義不僅在於華聯將打開北方市場,更重要的是華聯能摸索到一條跨地區發展企業的道路。而且這次合作本身就突破了一個區域性發展的局限性,它標誌著中國的零售企業由區域市場走向全國市場。

    後續:此次跨區域的合作獲得業界廣泛好評,成為國內商家聯手做大的典型,但由於種種原因,華聯在京開店不斷被推遲,直到7月初,北京首家華聯超市才正式開業。

    三. 家樂福被責令整改

    2月8日,英國《金融時報》發佈了一條爆炸性的消息:家樂福違反了中國政府關於零售業開放的有關規定,中國政府將對家樂福採取整改措施。報道稱,家樂福的主要違規之處在於它在中國開設的許多分店都只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可,而沒有獲得中央政府主管部門(國家經貿委)的批准。

    對於此次被整改事件雖然國家相關部門起初一直沒有給明確的説法,家樂福對此也是遮遮掩掩,但家樂福要在中國增開10家以上分店的擴張計劃明顯受阻,遭受整改的真相也逐漸明朗,家樂福承認被責令整改,但幸運的是並未受到嚴懲,據家樂福有關負責人透露,他們將按正常程式在國家經貿委為已有的27家超市辦理審批手續。

    影響:在眾多違規的外資企業中,家樂福成了受整改的“出頭鳥”,此次事件除了令家樂福在中國擴張計劃受阻延外,對於其他外資零售企業和一些地方部門也起到了“殺雞儆猴”的警示作用,加快加強了各地整改外資商業的步驟和決心,國家也因此出臺和完善了引進外資商業的相關法規。

    後續:11月9日,據中新社消息:法國最大零售業者家樂福公司週五將同中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簽署一項新的協議,標誌著半年來禁止其在中國繼續增設分店的解凍。家樂福首席執行官伯納德稱,新的協議完全符合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表示希望未來每年能以10家分店的速度在中國發展。還計劃在中國組建10家採購公司進行連鎖採購。此次協議的達成適值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夕,距離中國政府允許全球最大連鎖超市運營商沃爾瑪進駐北京也不到兩天的時間。

    四. 蘇寧引爆家電血戰

    4月中旬,中國家電連鎖業龍頭老大蘇寧,突然颳起價格風暴——冰箱降幅20%,洗衣機25%,空調35%,音響50%,彩電最高降幅40%。蘇寧此舉在南京引起強烈反響,也震撼了全國,老對手北京國美毫不示弱。4月21日,國美宣佈向全國50多家分店投放向科龍採購的價值1.6億元的空調,其中1萬套是由國美向科龍定制,價格降幅最低500元,最大1000元。蘇寧、國美引發的山洪使國內家電巨頭苦心構築的價格防線全面崩潰,一時間處處墻倒屋塌,人仰馬翻。29英寸純平彩電跌破3000元,名牌DVD跌破1000元………。

    家電戰迅速波及到了全國,全國各地也紛紛打響家電價格大戰,家電大戰持續三月有餘。

    影響:不僅使南京成為全國聞名的價格血戰盆地,引發了全國的家電價格戰,更重要的是此次價格戰是由商家發起的,意味著商業資本開始主導市場,擁有更大的價格控制權,也引發了業界對於家電價格戰這種行銷手段更深層次的反思,對於誰更擁有“價格控制權”及如何維護整個市場秩序等也展開了各種討論

    後續:隨著商業資本的不斷抬頭,與工業資本的矛盾也逐漸顯露,商家與廠家的矛盾日益顯現,在南京、深圳、瀋陽、武漢等地都出現了“商家要讓利降價、廠家以斷貨威脅”的事件,如“蘇寧、海爾南京冷戰一月、新科空調對深圳銘可達商場罰款2萬”等。

    五. 上海百盛和太平洋之爭

    4月6日是上海“百盛”成立四週年紀念日,該店推出了買199送80的讓利促銷活動。針對“百盛”促銷,“太平洋百貨”迅即作出反應。有消息稱,他們立即召集供應商開會,明確表示:第一不要在“百盛”設櫃,否則從“太平洋”撤拒;第二,不要參加“百盛”的促銷活動,否則強制貼上買200送80的標牌,促銷費用全部由廠商承擔;第三,對主動從“百盛”撤櫃的,“太平洋”將給予優惠。

    多家供應商迫於“太平洋”壓力,紛紛從“百盛”撤櫃,還有的採取封櫃不營業的做法。

    影響:太平洋百貨的做法引來了眾多非議,也引發了業界關於商業有序競爭的思考。5月20日,在北京召開的“市場競爭與市場秩序”研討會上,全國貿聯會向全國同行發出倡議,嚴格遵守國家《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其他相關的法律規定,商業企業之間應彼此尊重,使競爭行為限定在合理有序的規則範圍之內,維護供應商的正當權益,尊重供應商與商業企業合作的自由選擇權,在公認的商業道德基礎上,進行廣泛的合作,為消費者營造滿意的購物環境。

    後續:在8月份,上海太平洋百貨再次涉嫌採取不正當競爭手段,據上海一新聞媒體報道,太平洋百貨憑藉其在上海開設3家連鎖店的優勢,向化粧品“露華濃”的代理商施壓,要求該代理商把設在港匯的專賣店撤離,否則將在太平洋全國7家連鎖店將其全面封殺。港匯的中方負責人認為,太平洋的這種行為是明顯的商業壟斷,違反了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有關規定。

    六. 華潤入主萬佳

    8月28日,萬佳的老東家深圳萬科企業發表董事會公告宣佈:該公司將把手中持有的萬佳72%的股份以股權轉讓的方式,全部賣給中國華潤總公司(及下屬公司),交易金額為4.57億元人民幣。

    9月28日,在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召開2001年度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股東投票表決,正式通過《關於轉讓深圳市萬佳百貨股份有限公司股權的議案》,這意味著萬佳正式“出嫁”,被萬科以4.57億元的價格一次性將其直接和間接持有的萬佳72%股權正式賣給中國華潤總公司。

    影響:萬佳與華潤的組合是大賣場加中小超市業態錯位經營的優化組合,以不同的經營業態實現資源共用,可以促進相互提高。兩者牽手可以視為華潤重拳出擊零售業的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而對於萬佳來説,向全國擴張有了資金保證。不難預見,以華潤、萬佳兩者每年近40億元的銷售額,進軍全國零售業的三甲應該指日可待。

    後續:在華潤收購了萬佳後,華潤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寧高寧曾直抒胸臆地告之傳媒:華潤的目標是5年內做成國內行業領袖,其稱霸國內零售業的野心顯而易見。而萬佳也調整了原來的三年發展規劃,加快了擴張速度,12月1日萬佳廣州店開業。

    七. 廣州零售業大改革 67億資産大變陣

    隨著深圳、上海、外資等零售兵團的侵入,廣州零售業面臨內外交困、四面楚歌處境,在此情況下,廣州零售業積極尋求出路,謀求對策,曾先後北上到上海、大連、武漢、美國等地取經,在8月終於推出大手筆,廣州市商業局公佈了一場涉及67億元資産和2萬多員工的重組方案:整合廣州現有的國有百貨企業,形成兩大板塊。以廣州友誼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購並廣百集團的新大新公司形成一個板塊;以廣州百貨大廈為龍頭,以廣百集團為基礎,通過整合物資集團的有效資源,對東百集團、南大集團及3家已託管企業實施先託管後重組,形成另一個板塊。目標是經過2年左右的調整磨合,並吸納境內外社團法人、自然人參股,力爭到2003年末形成以上市公司為龍頭的兩個百貨商業的“月亮”,並躋身國內零售業十強之列。

    影響:廣州百貨業大重組,邁出了廣州商業改革的歷史一步,此次重組不但牽涉面極廣,涉及124家獨立核算的國有百貨企業,2萬多名員工,資産總額達67.63億元,還囊括了廣百、友誼、東百、南大、新大新等在廣州赫赫有名的商企。無論從哪個角度衡量,都可算是10年來廣州國有商業最大的一次變革,對於全國國有商業改革起到了借鑒作用。

    後續:三個多月過去了,廣州商業航母卻遲遲難以起航,國有百貨業重組遭遇到了難題,作為受讓第一步的新大新公司資産評估工作至今尚未完成,最終的評估報告遲遲無法出臺,矛盾就集中反映在並購價格的分歧上,這牽涉到利益再分配問題,雙方爭執的很厲害。而改革的另一版塊也因為涉及企業太多太複雜,步履也相當艱難。

    八. 京城誕生商業零售航母“首連集團”

    11月7日,京城7家連鎖企業的出資人和6家投資企業老總共同發起創立首都商業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新燕莎集團、供銷合作總社、二商集團、東方達泰資産經營公司、物美集團、宏潤投資經營公司、城市之光商業有限公司7家企業決定將其連鎖企業或部分店舖資源,以實物資産折價入股的方式參與整合;中國華潤總公司、市國有資産經營公司、西單友誼集團、匯源飲料食品集團、富基旋風科技公司、中國商業服務網6家企業決定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進入,共同發起設立首都商業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初步預計集團的總資本近10個億,擁有各類店舖500余個,年銷售總額將超過30億元。首都商業連鎖集團將以超級市場和大型綜合超市為主力發展業態,以合資或合作的方式發展折扣店、便利店等其他業態。集團將立足北京,輻射周邊地區,加速規模擴張、業態延伸和跨區域經營,力爭五年內,店舖數量發展到1500余個,銷售額突破200億元,進入全國連鎖超市的前列。

    影響:北京零售業一直缺乏超大規模的巨頭,此次重組是北京零售業的一次重大改革,在全國也産生了重大影響。

    九. 零售業入世

    在中國加入WTO的協議中,關於零售服務,中國政府承諾在煙草銷售不開放的前提下,加入 W TO後一年內允許外商設立合營公司,從事書報雜誌、藥品、農藥、農膜、化肥、成品油以外所有進口和國産商品的零售業務,5年內逐步取消上述7種商品的經營限制;加入 W TO後一年內允許外商控股;3年內取消合營公司的數量、地域、股權和企業設立方式方面的限制,5年內除經營少數重要商品和倉儲式超市業態的30家店舖以上的連鎖企業仍由中方控股外,取消其他一切限制。中國還承諾加入 W TO後允許外國公司通過特許經營形式進行行銷活動,並在3年內取消經營方面的所有限制。

    中國在中美關於中國入世的協議中承諾,在加入世貿組織後立即開放武漢和鄭州,在入世一年內開放寧波和其他計劃單列市。

    影響:伴隨著零售業入世,國內零售巨頭紛紛加快擴張速度,加快搶佔地盤,並採取並購、重組等多種方式聯手做大做強。而外資零售業也加快了進軍中國的步伐。

    十.我國取消黃金零售許可證制度 黃金價格放開

    4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在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服務工作會議上宣佈:我國長期實行的黃金“統購統配”計劃管理體制將被取消,代之以黃金市場的建立。黃金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建立黃金市場。主要內容包括:一、取消黃金的計劃管理。按照會員制的形式,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市場;二、取消對黃金製品零售、批發、加工製造等業務的許可證管理制度;三、根據外匯體制改革的進程,逐步放鬆黃金進口管理;四、建立健全新型的黃金流通管理法律法規。

    7月中旬,國家計委宣佈放開和下放107種商品和服務定價,此前一直由中央政府定價的足金飾品價格首次名列其中,8月1日,黃金價格正式放開,意味著黃金市場開放邁出了一大步。

    影響:黃金價格放開,曾一度引發了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各大城市的黃金價格戰。為控制價格戰,上海市14家黃金生産經營骨幹企業達成了一個協議,確定一個最低的基準價:黃金每克96元,但未過多久,這個最低價也被打破。

    後續:據上海文匯報消息,12月24日,上海市物價局對“明牌銀樓”等13家黃金飾品企業的價格串通行為分別給予行政警告處罰。這13家企業都是各自獨立的法人,在市場競爭中屬於競爭對手關係,上述行為根據《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屬“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價格違法行為。因此,市價格主管部門認定其聯手定價構成價格串通或價格共謀。(王躍林)

    人民日報 2002年1月11日

    


2001年中國零售業擴張八大熱點
廣東零售業競爭呈現新態勢
國內零售業優勢猶在
四大因素影響零售業
零售業提前入世
國內零售業大步擴張 家世界進京叫板家樂福
中國零售業朝著“一站購物”走
家電零售業三巨頭 誰能稱雄到最後?
零售業:準備好了嗎?
盤點200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