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零售業優勢猶在

    面對外資大舉登陸中國零售市場,國內零售企業不僅應看到與國際零售巨人相比的差距,同時還應看到作為本土企業所具有的地域、歷史、人文等方面的優勢。不妄自菲薄,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揚長避短,在競爭中發展壯大自己,是中國零售企業的必由之路。

    商業發展的平臺已經搭起

    對中國的零售業來説,WTO並不陌生,國內商貿服務業的開放程度已經與入世所要求的條件相接近;對中國的消費者來説,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在國內大城市開設的店舖,早已給他們帶來實惠。中國商業經濟研究中心於淑華研究員説,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國零售業早已提前入世了。零售業的開放試點已從沿海地區擴大到了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數量上也遠遠超過原有的試點範圍,跨國商業集團在一些大城市建立了合資或獨資連鎖企業。

    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通過對外開放我國商業已經搭起了較高的發展平臺。國內零售企業不斷追趕國際商業發展潮流,經營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超市、便利店、倉儲式商場等多種國際先進的新型商業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連鎖經營為代表的新型業態的市場份額從5年前的0.72%增加到目前的6.7%。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江蘇等連鎖經營起步較早的地區,發展業績更為突出,僅北京新型業態的市場份額已達到12%。目前全國連鎖企業已發展到2100家,店舖數量達3.2萬個,年銷售總額2300億元。全國連鎖企業及店舖數量比5年前均增加了7倍多,新型業態給流通領域注入了活力。

    環境設施好是早期外資零售企業帶給國人最明顯的驚喜。商品陳列的美觀雅致,環境的整潔清新,冷藏保溫設施的齊全週到,地、窗、臺的寬敞明亮等,都曾令人耳目一新。如今再看法國的家樂福、上海的華聯超市、北京的物美商城,誰還説得出它們在環境設施上究竟有多大的不同。可以這樣講,國內企業在商業設施硬體上,已不遜色于外資零售企業。

     與外資企業競爭已積累了經驗

    國內零售業在入世前與外資企業七八年的競爭中最大的收穫是,積累了規模擴張、商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的經驗,培養鍛鍊了人才,為今後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深圳,萬佳超市就是在與沃爾瑪的成功對壘中聲名鵲起的。沃爾瑪以“一站式購物”、“天天低價”為主要賣點,但其食品主要以西式為主,不能適應多數中國人飲食中需要較多生鮮食品的習慣。而萬佳超市在競爭中不斷學習,採取“錯位經營”戰略,專門開辦中檔超市,在商品設置中安排了較多生鮮食品,使企業銷售額大幅增加。2000年,萬佳超市銷售額同比增長60%,摘取了廣東零售企業第一的桂冠。對此,沃爾瑪中國有限公司商品採購及市場行銷副總裁麥羅倫先生深有感觸。他説:“萬佳曾向沃爾瑪學習了很多經營方式,現在反過來沃爾瑪又要向萬佳學習,萬佳超市是中國傳統企業在與外資競爭中成功發展的一個典型事例。”

    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走了一條“全國大連鎖”之路。王府井百貨在北京與東安集團實現了強強聯合,同時在廣州、武漢、成都等地開闢分店,並全部營利。其中廣州王府井百貨商店5年平均投資回報率達到30%,當年的投資早已收回,在當地消費者中頗有聲譽。王府井百貨集團董事長鄭萬河説:“未來的商業競爭一靠規模,二靠管理,王府井百貨通過發展‘全國大連鎖’,在人員管理、成本管理、物流管理、市場分析等現代企業運營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百貨業傳統運作模式經過提升改造,在引領時尚消費方面商機無限,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

     擴展市場尚有很大空間

    外資企業雖然大舉進攻中國市場,但中國市場空間之大,地域之廣,為國內企業參與競爭提供了各種選擇,發展的餘地仍然非常大。統計資料顯示,外資企業的銷售額去年還不到全國消費品市場份額的3%,專家認為目前尚不足以對我國零售業構成威脅。在外資進入最多的上海,洋商業的市場份額也僅為8%。北京市外資零售企業銷售額則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5%。專家指出,即使沃爾瑪每個店年銷售額3億元,在京5個店的銷售額也不過15億元,僅北京的“超市發”一家連鎖企業年銷售額就有12億元。可見,最終外資商業企業控制的只是點和線,但網和面還是國內企業佔優。

    從業態上看,大型綜合超市仍然是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競爭最激烈的零售業態,外資將在這一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同時,繼國內家電專業連鎖店快速發展後,其他類型的專業連鎖店將會迅速形成和發展,目前這一市場尚未有大的外資進入,可能成為國內企業尋求發展的新的市場空間。

    “社區商業”是未來商業新的增長點。從國際大都市的發展規律看,居住區和郊區城鎮商業的發達程度,是衡量一個城市商業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西方發達國家,社區商業的發展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北京市“十五”規劃確立未來5年商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就是將在市區和郊區城鎮形成400個配套齊全的社區商業中心,使之滿足迅速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上海商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也明確提出,從便民利民出發,向社區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入世後我國商業市場發生變化是必然的,但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我們應該正視這種變化,並看到自己的優勢,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外資企業的競爭。

     新華社 2001年11月21日


中國零售業與國際商業全面碰撞引發的思考
福州百貨零售業步入"酷冬"
四大因素將影響中國的零售業發展
零售業提前入世
美國零售業呈現蕭條
中國零售業朝著“一站購物”走
家電零售業三巨頭 誰能稱雄到最後?
零售業:準備好了嗎?
商業零售業百強 聯華超市居榜首
中國零售業大事記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