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還有多少人在吃月餅?

    連日來,隨著南京冠生園“月餅事件”的查處,全國各地月餅廠家紛紛採取措施“救市圖存”。一時,月餅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這一事件暴露出的月餅品質問題,使人們有機會重新審視月餅的“角色”。

    最近,濟南一家媒體作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30%的市民中秋節“不吃月餅”,表示“只品嘗一點”的市民佔到大多數,為60%,只有約10%的市民稱“每年吃月餅較多”。

    中秋節日益臨近,但記者在濟南一些商場、超市採訪發現,雖然月餅花樣繁多,包裝精美,但購者無幾。文化東路一家超市月餅攤位的售貨員抱怨説:“現在吃月餅的越來越少了,一連幾天愣沒開張!”

    關於中秋節買月餅,記者在濟南一些超市隨機問了十多位購物的顧客,他們的回答大致有兩種:第一,中秋節的過法越來越多,比如酒店包桌、外出旅遊、登山賞月等,吃月餅已退為過節的點綴,與其説“吃”,不如叫“嘗”。第二,月餅“吃”的功能退化,但作為“禮品”的功能卻得到張揚,這幾年甚至發展得有點畸形。動輒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一盒的月餅,還搭酒、搭煙、搭茶、搭手飾,已失去了大眾消費的意義。正是公款消費、集團購買、高額回扣等,支撐了價格高得離譜的月餅市場。

    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張稔穰説,月餅本是一種傳統的文化食品,對中國人來説,中秋節不能沒有月餅。但月餅市場的畸形發展令人憂慮。南京“冠生園”月餅事件的披露使一般消費者知道,食品廠家全年利潤的70%都指望一年一度的月餅市場,這顯然不正常!為了牟取暴利,月餅廠家不擇手段鋌而走險,也就不足為怪了。

    張教授説,他出差到上海看到有種鮮肉月餅,基本上是現做現賣,品質透明度高不説,吃起來也感到“有新意” ,不像眼下許多廠家互相“克隆”的月餅,百餅一味,千餅一面,吃起來乏味,也就只能象徵性地嘗嘗了。

    另據了解,在廣東,知名度高的月餅生産商,往往也是知名的酒樓、賓館或點心加工企業甚至連鎖餅屋,在這些企業裏,月餅的産銷週轉率相當大,一些知名月餅廠商常年生産月餅餡料,如蓮蓉,除了自製點心,還供應國內外一些食品生産企業,根本不會用隔年陳餡生産月餅。

    一些消費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説,十幾年前的月餅雖然顯得“簡陋”,但柔軟多層,皮、餡分融明顯,口感很大眾化。現在的月餅雖外觀精美,餡料豐富,但卻大都是“鐵板一塊”,很少分層的,吃起來像“甜麵糰”,令人皺眉。還有些消費者説,現在大家吃月餅很少了,而市場上一些月餅卻“個大腰圓”,瓣開一個吃不了,剩下再吃就啃不動了,建議生産廠家給月餅“減肥”。

    新華社 2001年09月2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