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入世後:中國汽車命運如何?

    入世後,中國汽車工業命運如何?中國人關心,外國人也關心。在國家經貿委不久前公佈的《汽車工業“十五”規劃》裏,人們看到了詳盡的應對策略和發展思路。近日,總部設在德國的世界著名戰略管理諮詢機構————羅蘭貝格公司,公佈了“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十大趨勢研究報告”。

    羅蘭貝格公司稱:他們歷時120天,調查了中國10家整車製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應商,同時對南美、歐洲和美國資深的汽車行業專家進行了專訪,在佔有大量數據材料的基礎上,寫出了近100頁的報告。

    由於主旨不同、視角不同、身份不同,洋諮詢公司的研究報告迥然不同於國産報告,他們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值得人們借鑒參考。

    入世後,中國政府的“地方保護”仍發生作用

    羅蘭貝格説,貿易保護主義的減退和瓦解是一個漸進和持續的過程,還不乏受到本國及全球經濟的影響。即使關稅下調了,非關稅的限制也還會存在。日本早就是世貿組織的成員國,但日本的汽車市場一直以來受到保護,美日間的汽車貿易戰時有發生。法國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對南韓産品也採用配額制,並未完全放開。

    根據中國實情,中國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執行,在地方上相差甚遠,這更為地方保護主義提供了可乘機會。總之,國家間的貿易摩擦,不同地區的貿易壁壘不可避免會發生,貿易自由化是漸進的過程。

    一地方政府官員説:“如果社會穩定或政治制度受到威脅,有關WTO條款的任何承諾都將受到質疑。”

    一外資汽車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稱:“地方政府有足夠的理由不去執行WTO條款。”

    10年內,中國轎車市場在全球增長最快

      羅蘭貝格分析,10年內,中國將是全球轎車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家,2005年前能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此後更是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私人購車逐漸成為汽車市場發展的主要動力。主要車型的私人購買比例不斷地攀升,一部分地區的私人新車購買數量已經接近或超過50%。羅蘭貝格預計:“中國轎車市場銷量在2005年將達100萬輛,2010年將達200萬輛,其中增速最快的將是排量1—2升的私人用車”。中國巨大的轎車市場讓國內外的汽車廠商垂涎三尺,10年內,不斷有新的“汽車廠商”出現在大眾面前。

    5年內,中國汽車的生産能力仍然大大過剩

     羅蘭貝格認為:儘管中國汽車工業的生産能力總利用率遠低於50%,但未來5年內仍將有40萬輛生産能力的擴充計劃,而目前轎車價格仍然比國外的同類産品高出一倍多。

    産量不斷增加、價格遠高於國際價,必然導致國內轎車價格持續下降。同時,新産品涌現,也使老産品價格下滑,利潤縮小。

    羅蘭貝格預計:“假設此後沒有大規模的生産能力的擴張,産能過剩現象至少要到2005年才能有所緩解,此後整個行業將經歷一場大規模整合。持續降價必然進一步加大小規模整車製造商的壓力”。 

    國際汽車製造商加速深入中國市場

      羅蘭貝格公司稱:先進入的國際汽車製造商已開始利用先入優勢,不斷向銷售環節和供應採購環節滲透。從以産品為中心向以品牌為中心轉移。他們正準備在中國開創汽車消費信貸的新業務。新進入者正通過不同方式加緊進入中國的計劃,為入世後的中國汽車市場打下一個基礎。

    羅蘭貝格指出:“面對新挑戰,先行的製造商已開始調整其産品、採購、品牌運營及分銷戰略,而新的進入者正在加速他們的市場進入步伐”。

    10年後,4—6家製造商主導中國轎車市場

    羅蘭貝格指出:目前,中外合資轎車廠股比都是50%—50%,將來在這方面會有所變化。因為雙方同時控股都不能完全貫徹各股東集團的戰略計劃。羅蘭貝格預示國內轎車市場上會有兩種發展情況,中外方的股比也會隨著發生變化。

    一種是區域化,類似中國的家電市場的演繹過程,中國汽車企業經過與國際品牌的較量後,在生産、市場、技術等方面有了相當進步,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産品並在中國市場上佔主導地位,直接與跨國公司競爭。

    另一種是全球化,跨國汽車製造商通過各種方式取得合資企業的控制權,在全系列産品和細分市場上佔主導定位,帶動中國汽車工業進入全球行銷網路,最後惟有跨國公司生存下來。

    羅蘭貝格認為這兩種狀況的混合局面最有可能發生。一旦入世後,市場開放,國內汽車製造商將與國際品牌同臺獻藝,大量的整合和兼併不可避免。中國的汽車工業將出現區域化和全球化的同時發展趨勢。羅蘭貝格預計:整合過程不可避免,“2010年後,中國轎車市場將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針對細分市場的製造商所主導”。

    《經濟日報》2001年9月2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